?

任務主導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方式研究

2020-04-08 09:30張淳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0年3期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方式

張淳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對教學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已越來越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因此,文中對計算機網絡課程以任務為主導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探討,對課前準備過程、互動教學過程、課后評價過程進行了詳細論述,圍繞著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任務主導;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03-0170-02

1 概述

“教育+互聯網”的發展,對新時代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以老師為主導,以書本和課堂為中心。在這種模式下,老師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因此學生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度較低,一直在被動接收信息,學生的創造性被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獲取知識、主動思考的動力,學生的學習狀況極大程度上受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影響,這與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時不符合的,這種教學模式擔負不了提供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重擔,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打造積極高效的課堂教學勢在必行。

在高效的課堂中,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在實現這種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思考。因此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從教師的角度說,首先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由于教學目標的設定和課堂的實際情況不一定完全吻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教學目標做出適量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以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另外教師要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合作和展示,全班學生能夠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實時跟進、監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環節,使得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在以任務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中,從強調知識轉化為強調個人及個人如何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識。強調如何有效學習、如何記憶、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充分發揮大腦潛能。這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模式,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情況主動去選擇學習的內容,并在自己認為必要的情況下尋求幫助與指導。新的教育方式可以將學習擺放到一個更合理的位置上,更容易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使得教學雙方更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因而教學也更有效。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高校計算機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大家知道,21世紀的一些重要特征是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它是一個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時代。要實現信息化就必須依靠完善的網絡,因為網絡可以非常迅速地傳遞信息。因此,網絡現在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命脈和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網絡對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以及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里所說的網絡是指“三網”,即電信網絡、有線電視網絡和計算機網絡。這三種網絡向用戶提供的服務不同。電信網絡可向用戶提供電話、傳真等服務。有線電視網絡可向用戶提供各種電視節目。計算機網絡則可使用戶能夠迅速傳送數據文件,以及從網絡上查找并獲取各種有用資料。這三種網絡在信息化過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中發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計算機網絡。所以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效果就非常重要。

2 以任務為主導的教學方式

2.1 課前備課環節

為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查找和課堂內容相關的資料、在教學環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工作就很重要。

首先,為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搜集資料,目標的制定要細化、具體。比如,對數據鏈路層這章內容,教學目標是:掌握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停止一等待方式和滑動窗口流量控制方法,以及數據鏈路層透明傳輸的過程;掌握鏈路控制規程和點到點協議,理解相關協議中鏈路層功能的具體實現方法。對局域網這章內容,教學目標如下:了解局域網的體系結構標準、組成和拓撲結構,局域網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和局域網技術的發展等;著重掌握CSMA/CD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理解無線局域網CSMA/CA協議,理解交換以太網技術及虛擬局域網的原理和實現,了解高速局域網、無線局域網技術的發展及應用,了解廣域網技術與局域網技術的差別和特點。對網絡層這章內容,教學目標如下:掌握網絡層的功能,理解網絡層的路由選擇技術和擁塞控制方法,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主要技術、實現機制。在課前把教學目標發布給學生后,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去查閱資料,帶著問題進課堂。

另外,發布課前練習給學生,并將課前練習的成績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這種做法有以下幾點好處,首先,學生僅根據教學目標去學習,容易抓不住重點,比較迷茫,而合理設計的課前練習,將教學目標中的一個個抽象的知識點落實為具體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查閱去學習,會更有方向性,另外,這種做法對于學生是一種激勵,驅動學生在課前去思考,主動去獲取知識,在思考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問題。

其次,積極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并根據這些信息,對教學環節做出調整,以有的放矢。這樣一方面教學的進度符合學生的認知層次,另外課堂上講的內容是學生課前發現的問題,學生在上課時會更有興趣,更認真聽課。

2.2 課堂教學過程

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任務主導的思想,教學過程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

1)任務主導的授課過程

由于在課前教師和學生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針對每個知識點下學生疑惑的問題和學生未學習到的內容,逐條展開;針對一些抽象的問題,通過打比方、繪圖等直接具體形象的方式進行解釋,這種教學的過程更像是答疑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答疑解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2)學生講述過程

選取個別知識點,選擇幾個學生組成小組,以每組學生每人講一部分的方式,或每組學生討論后選派出一個學生來講的方式,讓學生對這個知識點包含的具體內容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教師更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方式和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激勵學生主動地學習,搜集資料。

3)學生討論過程

對課堂上講的一些較難的知識點,在講完后給出一個問題,讓每組學生進行討論后提交答案,通過這種方式鼓勵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并積極思考,分組討論的方式也會讓學生們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4)教師點評過程

通過以上幾個過程,教師已經了解了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對此進行點評,讓學生能夠了解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另外,對學生理解不透徹或理解錯誤的地方,教師可以再次進行講解。

3 課后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有效措施,可以將各環節引入到評價機制中。比如在學生講述過程中,讓聽課學生對學生講述過程做出評價,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主動加入授課過程中,而不是僅僅被動地接受知識;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對討論結果做出評價;在講解一些較難的知識點時,在開始講之前給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引出該知識點,在講解之后再給出一個小問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對學生的解答結果做出評分。

4 結束語

通過這種任務主導的教學方式,強調了學生了主體地位,教師通過理解知識特點、了解學生認知層次,確定每節課的授課內容和授課進度,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了思維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國慶,鄭貴省.《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應用》課程設計方案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0):113-114.

[2]謝希仁,計算機網絡[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3]阮曉龍.Linux操作系統實驗教學體系改革[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5):93-97.

[4]李明樂,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9(2):152-153.

猜你喜歡
計算機網絡教學方式
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基于模式匹配的計算機網絡入侵防御系統
關于計算機網絡存儲技術分析
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原則及教學方式探索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探討
探索不同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計算機網絡維護工作的思考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及其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