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辭的音譯與對外傳播

2020-04-09 04:41向毅茹
青年文學家 2020年6期
關鍵詞:楚地招魂霍克

向毅茹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6-0-02

《楚辭》是中國古代詩歌極具代表性的典籍著作,中國文化源頭之一,許多著名譯者曾將它譯成英文。但是,《楚辭》的英譯相關研究卻相對《詩經》來說比較滯后?!冻o》作為一部帶有地方色彩的詩歌著作,蘊含了許多楚國風俗文化。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自身對于這種風俗文化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

該文以霍克思和許淵沖《楚辭》的兩個具有代表性的英譯本為研究對象,以《楚辭》中的楚地風俗為切入點,分別分析兩個譯者在翻譯時對于楚地的崇巫文化和音樂崇拜的看法,并對兩個英譯所揭示的楚地風俗的共性與差異進行討論,旨在豐富《楚辭》英譯的研究,并且通過筆者的研究,給一部分不知如何選擇《楚辭》英譯版本的外國人提供借鑒意義。

本文所采用的兩個英譯版本分別來自于來自不同文化的譯者:一個是來自英國代表典型西方文化的霍克思和來自《楚辭》誕生地中國的許淵沖。風俗是指在一定得時代和特定的區域內,由特定的社會群體沿革下來的風氣、禮節、習慣等的總和。本文所講的楚地風俗,特指在《楚辭》形成的時代,即戰國到東漢初年這段時間,在楚地,即古楚國所轄之地,即今天的湖南、湖北附近區域,所形成的風氣、禮節、習慣。本文討論的楚地風俗主要有楚地的祭祀、占卜、招魂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體現了楚地崇巫和音樂崇拜的特點,因此本文著重以《楚辭》的英譯本及外國學者的研究為對象,來探討其中關于楚地風俗所體現的文化內涵,并且揭示其中體現的共性與差異。因此,本文對各個學者的譯本進行篩選后,首先選擇了霍克思版本的英譯《楚辭》,霍克思作為著名的漢學家,這部英譯本是他翻譯道路上的處女作,包含其自身對于漢學典籍翻譯的獨特見解與主張,并且這部譯作是現存的篇目最為完整的英譯《楚辭》作品,在海外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其次,本文選擇了許淵沖版本的英譯《楚辭》,這個版本滲透著許淵沖先生的獨特翻譯理念,滲透著作為中國學者對于《楚辭》的理解。該部譯作選擇了32個主要篇目,內容完整,在對于楚地風俗文化的理解翻譯方面與霍克思存在著差異與共性。盡管東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異,但是從他們的譯本中還是能夠找出體現對于楚地風俗文化理解的相同之處。

首先,他們在序言中都提到了《楚辭》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霍克思在這一點上敘述的較為詳細,他的觀點是楚文化,尤其是巫風文化,受到了來自長江以北地區的滲透與融合。而許淵沖的重點是《楚辭》直接受到了中原詩歌的影響,他舉例“陟升皇之赫戲兮, 忽臨睨夫舊鄉。仆夫悲余馬懷兮, 蜷局顧而不行?!边@四句直接受到《詩經(周南.卷耳)》“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钡挠绊?。[1]

其次,他們都強調了《楚辭》中的音樂性,霍克思在序言中提到了《楚辭》中 《招魂》與《大招》還有《天問》的節奏與《詩經》類似,以《關雎》為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節奏是“tum tum tum tum,tum tum tum ti”[2]第四音節減弱?!短靻枴吠瑸樗囊艄?,有時每行的末尾是強音節,有時每行的末尾是弱音節?!墩谢辍放c《大招》有了一些發展,在弱節奏的一行以相同的臨造詞結尾重復,強-弱替換的模式更加多變,比如,《招魂》的模式“tum tum tum tum,tum tum tum xie”;[3]《大招》的模式“tum tum tum tum,tum tum tum zhi”。[4]除此之外《九歌》并沒有類似特征。

在共性中提到了他們都強調了《楚辭》的音樂性,然而,他們的側重點有很大的不同,霍克思強調是在節奏格式方面,某些篇目存在著明顯的與《詩經》的相似性,而許淵沖則是強調了《楚辭》本身就具有的音樂性的獨特性,以及這種音樂崇拜所暗含的抒情意識,并在譯文中有所體現,特別重視格式節奏以及“兮”字和一些獨有的特點在翻譯時與原文的對應?;艨怂嫉淖g文首先在長度上就可以看出,它重視譯文的意思的傳達,因此著力將文章意義翻譯的透徹,所以長度長且沒有明顯的結構規律;許淵沖的譯文,對應整齊有規律,節奏明顯,與霍克思的譯文相比明顯篇幅較長,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視譯文的音美和形態美。

其次,霍克思的序言中非常重視對于楚地巫風的研究,他在序言中專門有一節內容是用來些巫風文化的,不僅分析了無風的來源,也對其中的宗教意識有一些闡述,并且還運用了西方的巫蠱文化來說明,尤其是在招魂儀式方面,這或許與譯者本身來自宗教氛圍濃厚的西方國家有關,因此對于宗教、靈魂、祭祀等會有比較強烈的代入感。相反,許淵沖在他的序言中就比較少探討楚地的巫風文化,他反而是側重于哲學方面,比如,他認為《天問》是哲理詩,因為詩人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其中包括宇宙起源、天地形成等,又認為《遠游》作為中國第一篇游仙詩,具有強烈的道家思想,主要表現在仙人王子喬的一些詩句中:“曰‘道可受兮,不可傳;其小無內兮,其大無垠。毋滑而魂兮,彼將自然;壹氣孔神兮,于中夜存。虛以待之存,無為之先;庶類以成兮,此德之門?!钡玫胶笠灿羞@樣的描寫,“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倏忽而無見兮,聽惝恍而無聞。超無為以至清兮,與泰初而為鄰?!盵5]

另外,對于《招魂》和《大招》兩篇祭祀樂歌,他們兩個人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許淵沖在序言中比較明顯的把這兩首詩歌歸結為政治抒情詩,他傾向于是屈原所作,招楚懷王的魂,他先是認為楚地的鬼神意象不像儒家的那樣經過修飾加工的神話故事那樣,楚地的鬼神崇拜則是寫天地四方得害人事物,顯得險惡壯美,神秘綺麗;后來他又將宮廷的聲色美好寫得淋漓盡致,與四方的險惡作對比,為的是喚起楚王的覺悟,召屈原挽救危亡。而霍克思認為《楚辭》在歷史長河中經過多人的編訂,它所承載的原始意義或許并不像我們現在認為的這樣,他認為《招魂》很明顯是宋玉在都城郢失落之后,為楚襄王主所作,而非個人。

本文基于霍克思和許淵沖《楚辭》的兩個具有代表性的英譯本,來分析譯者個人對于《楚辭》中楚地風俗所表達的意義的看法和觀點,并且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發現由于來自不同文化的譯者,對于《楚辭》中的楚地風俗有共性也有差異。

首先,在研究了霍克思英譯本中對于楚地祭祀、占卜和招魂三個方面的理解和翻譯后,發現霍克思中特別重視將楚地的崇巫文化比附西方的宗教文化,但同時他也認真分析了歷代《楚辭》研究者的看法,在理解中國文化基礎上帶有自己的理解與思考。其次,在分析了許淵沖英譯本中對于楚地音樂崇拜的理解與翻譯后,發現許淵沖在翻譯中運用其“音、形、意”三美的翻譯理論,在翻譯的內容和形式上都很好地體現了楚地的音樂崇拜。最后對比分析了兩個版本所揭示的楚地風俗的共性與差異,發現他們都承認楚文化受中原文化影響,都有對于《楚辭》音樂性的分析,同時他們在翻譯時對楚風俗文化強調的重點不同,霍克思重視巫文化的分析理解,許淵沖更重視音樂崇拜。

另外,論文還存在一些沒有討論到的部分。關于楚地風俗,在分析時也僅僅圍繞了祭祀、占卜、招魂三個主要方面,除了有上文提到的外,還有許多沒有涉及的方面,比如,服飾、餐飲等方面的內容,而巫文化也滲透在這些日常方面,對于這些意象的研究沒有進行分析,如果后續加深巫文化這方面的研究,應該在《楚辭》中提到衣食住行等方面所體現了巫文化的習俗找出來,進行后續研究。目前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的很多高校也開設了相關的中國文化課等,《楚辭》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受到了很多留學生的喜愛及學習,但是由于《楚辭》中語言的使用較為晦澀難懂,很多留學生在閱讀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故筆者挑選了富有代表性的《楚辭》英譯版本進行研究,以期使留學生在學習《楚辭》的過程中,減少閱讀困難,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楚辭》英譯版本。

注釋:

[1]許淵沖.楚辭[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9:3.

[2]David Hawkes. The Songs of South[M]. London Oxford Clarenceton Company,1985:40.

[3]David Hawkes. The Songs of South[M]. London Oxford Clarenceton Company,1985:40.

[4]David Hawkes. The Songs of South[M]. London Oxford Clarenceton Company,1985:40.

[5]許淵沖.楚辭[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9:8.

猜你喜歡
楚地招魂霍克
樂趣與自由
成語名場面
騷體詩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紅”英譯問題辨析
鄉愁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中的古詩詞增譯策略及啟示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中習語英譯的跨文化闡釋
招魂(短篇小說)
招魂
《楚辭·招魂》與安徽滁州招魂風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