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方法探究

2020-04-09 08:17吳沐杰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20年7期
關鍵詞:逍遙游思辨能力語文閱讀

吳沐杰

【摘要】? 當今世界教育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因此,教師有必要找到一種方法提高學生的理性思考的能力?!案咧姓Z文課程標準”強調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閱讀寫作也越來越關注高中學生思維能力方面,在這種背景下,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本探究以《逍遙游》為例提出了提高學生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辨思維能力方法,即通過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聚合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關鍵詞】? 思辨能力 語文閱讀 逍遙游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7-155-01

語文教育是人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幫助年輕人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思維方法。為了達到以人為本的目的,高中生的語文閱讀教育有教無類,在尊重個體不同差異的前提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高中生思辨能力。因此,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學過程要注重對學生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的引導。這種方式,符合當今世界“以人為本”的發展趨勢。

一、思辨的內涵

思辨,顧名思義,就是思考辨析。它旨在指導我們用批判性思維和獨立精神去面對和發現這個世界,重新構建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具體來說: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那就要懂得引導學生用批判性思維和獨立精神去理解閱讀材料,通過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閱讀內容的理解,進而重新構建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即更加完善學生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培養發散性思維需要給予學生足夠廣闊的思想空間,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發散性思維的思維方式可以通過已知的信息相互結合,從而產生獨特的新信息?!敝袑W生從多個方向和角度去思考可以認為是在培養其發散性思維。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觀狀態,鼓勵他們以抽象概念作為出發點,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情感。與此同時,思維具有人文特征。其重要的表達依賴于答案的多樣性,每個學生所表達的是每個人的意見和感受。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更多應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構建競爭性的課堂氣氛。例如:在教授《逍遙游》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逍遙游”為出發點,思考什么是“逍遙游”?如何才能達到“逍遙游”?引導學生從多個方向和角度去思考,形成“答案”的多樣性表達,這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二)提高學生聚合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并不是相互孤立的,通過發散思維獲得的信息需要總結出自己的觀點態度,這就是發散思維到聚合思維的提升過程。在實際的學習思考中,人們往往更加注重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之間的對比,但是很少有人認識到兩者之間其實是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和促進的。所以,我們必須利用兩者間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和促進的關系,引導學生學會總結觀點態度,提高聚合思維能力。例如:《逍遙游》開頭以大鵬南飛和“野馬”、“塵?!钡娜我庥问幰约啊八e不厚,無力負大舟”,“風積不厚,無力負大翼”,可謂想象奇特,我們將這些事例進行聚合總結,最后明白了這些事例都是在論證世間萬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遙游。因此,發散思維要求將不同事例進行聯想思考,最后要通過聚合思維將其總結歸納,所以,這樣也就在無形當中提高了學生的聚合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上,教師仍然以講授為主。老師允許學生質疑還是鼓勵學生問問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是否真正的進行思維。如果沒有老師的鼓勵和指導,沒有思考氛圍,他們可能會安靜,進而沒有真正的去思考。因此,教師可以先提出文本問題,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應提醒學生反思自己所理解出來的“答案”,反思理解的是否有偏差,反思自己的“答案”可否再完善,即用批判性思維去思考問題與“答案”。當學生使用文本呈現出更加一致的全面的思考和觀點時,教師可以再適當引導學生思考:“沒有其他的意見嗎?”刺激學生去采取一個新的視角重新看待事物??傊?,我們必須盡力培養學生批判的能力。例如:我在教授《逍遙游》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作者舉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大椿“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彭祖以長壽聞名于世為例說明了什么呢?學生能答出說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壽命短的不能了解壽命長的,卻沒想到更深一層,于是我讓學生再思考,除了說明這點外,還說明什么?或者更進一步講,到底是在說明什么?通過這樣層層發問,學生最后終于理解這實際上強調的是人的認識上的大小區別,還是說明“萬物皆有所待”。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問題來引導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目前,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一個比較常見的目標偏差問題,即以工具性目標為重點,忽視人文目標。因此,在培養語文閱讀教學思辨能力的過程中,首先要正確認識閱讀教學的人文目標,把人文目標作為工具性目標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這要求教師在制作教學設計和教學計劃時納入人文目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實現這些目標。也就是除了上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實踐外,教師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人文教學。具體來說,在課堂上,教師要懂得運用聲情并茂的表達,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從語文學習中體會到語文的人文美。

[ 參? 考? 文? 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9.

[2]孫立.思辨性閱讀與表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24.

猜你喜歡
逍遙游思辨能力語文閱讀
《逍遙游》中“而”字的用法與讀音
莊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魚海棠——中國動畫的逍遙游
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思辨能力
宋榮子:《逍遙游》中不應被忽視的人物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探究
“英語教學法”課程改革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功利性問題
閱讀反思:新的小學語文教學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