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研究

2020-04-09 08:17霍榮華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20年7期
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

霍榮華

【摘要】? 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使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農村學校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扶持下,也增強了對科技技術的投入,使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進入校園和課堂,為農村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奠定了基礎。文章先探討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進行整合的概念、原則,之后探討整合措施,為各位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初中數學 信息技術 整合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7-177-01

農村初中因信息接收滯后,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在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初中在行政教育部門資金扶持下,要增加信息技術投入,以使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筆者主要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探討信息技術與農村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對策,為有效提升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整合的內涵、必要性及原則

1.內涵

信息技術是依托科技手段進行信息獲取、存儲及傳遞,課程整合是對課程的目標、設計、評價等進行綜合調整,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是將信息技術資源、方法等與課程目標、設計進行整合,以完成課程教學任務。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能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使教學各環節的元素能高效進行融合,在產生聚焦效應的基礎上提升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是數學教學在信息技術輔助下,改變傳統以教師為教學主體的局面,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2.必要性

首先,符合新課改的趨勢。新課改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目的是實現教學方式、內容、師生互動的變革,依托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將信息技術與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進行整合,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能從教學內容的實施、教學管理、教學評價等多方面搭建教學實踐平臺,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其次,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提出,有條件的區域,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使用計算機及相關軟件,以提高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利用計算機進行幾何圖形、函數圖像的展示,進行數據圖表的繪制,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數學知識,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再次,符合學校改革的要求。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在構建了校園網絡后,就要依托校園網絡進行信息技術環境的建造,以培養師生的信息素養。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實現教學相長,促進師生信息素養的提升。

3.原則

首先,工具性原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的整合,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信息技術的教學資源的提供功能,而是學生依托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實現信息技術的情境創設及情感激勵功能。在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整合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獲取知識,同時進行問題探究,信息技術是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工具,改變了傳統以教師為課堂中心的局面,同時也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其次,以學生為主體原則。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進行整合時,要考慮數學學科的內容特點,尋找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數學實踐教學的契合點,以為學生營造豐富且具有創造性的學習。教師進行教學設計主要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空間,使學生以問題為中心進行交流和探討,掌握最新學習方法。

再次,學習與創新相結合原則。信息技術的資源共享性和信息開放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提供了條件。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探究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路徑,在探究基礎上進行創新,以提升實踐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整合的路徑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數學課堂上,教師不考慮學生的主體活動,通過照本宣科進行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農村初中數學的整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主動參與為目的,以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時,可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自主運用軟件等進行實踐探究。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通過鼠標的移動,可以將兩個三角形進行重合,進而能有效觀察三角形重合的條件,并得出三角形重合后的現象。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樂趣,使學生樂于參與課堂活動,并進行教學內容的探究。

2.激發學生的自主性

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的展示路徑有圖片、視頻、音頻、文字等,在應用信息技術時,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信息技術手段的選擇,以使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平行線相關知識時,讓學生掌握同位角、同旁內角與兩條平行線的關系是重點內容。傳統教學方式是教師用三角板、直線在黑板上進行內容演示。在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幾何畫板在電腦中進行直線的繪制,先畫兩條平行直線,再畫第三條與之相交的直線,學生通過鼠標的移動觀察平行線內角的關聯,以理解相關定理。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初中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信息技術輔助下,學生能高效進行實驗性探究,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對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是否會重合為一線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幾何畫板進行驗證,在驗證過程中通過觀察能理解關鍵點。

總之,將信息技術與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進行整合,可以使數學教學以信息技術為載體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使學生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實驗探究,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助力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 參? 考? 文? 獻 ]

[1]曹剛.巧借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數學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7,(21).

[2]樓駿飛.淺析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

[3]葉春杰.信息技術用于初中數學讓學生在玩中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6).

猜你喜歡
初中數學信息技術
浙江天正思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美術理解與表現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試分析初中數學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數的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