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電等離子燒結Cu/Ti3AlC2的電性能及力學性能

2020-04-10 06:46王青松代歷趙娜李湘君代帥胡博文彭航陳艷林
佛山陶瓷 2020年1期
關鍵詞:導電性

王青松 代歷 趙娜 李湘君 代帥 胡博文 彭航 陳艷林

摘 要:以Ti3AlC2和Cu粉作為原料,使用放電等離子燒結制備Cu/Ti3AlC2復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燒結溫度對復合材料的影響。結果表明,在750 ~ 800℃之間,Cu與Ti3AlC2之間會發生反應生成TiC相。同時隨著溫度在650 ~ 850℃不斷增加,密度和抗彎強度不斷增加在850℃達到最大值分別為8.33 g·cm-3和531.4 MPa,而電阻率先減小在750℃達到最小值1.98×10-7 Ω·m后增加在850℃達到最大值6.47×10-7 Ω·m。Cu/Ti3AlC2復合材料性能隨著溫度的變化與其致密度和反應生成TiC有著密切的聯系。

關鍵詞:Cu/Ti3AlC2;放電等離子燒結;致密度;導電性;彎曲強度

1 前 言

銅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導電及其導熱性能,在導電器件、輸送電力等方面廣泛應用[1-4],但是銅及其合金本身的強度低、耐摩擦性能差,不耐腐蝕等,大大的限制了其在航空、航天、機械等領域的使用。過去對銅的增強相研究較多的是碳化物[5,6],但是存在導電性差,易粘結等缺點,無法滿足電子器件對導電和導熱的需求。

近年來,一種兼具陶瓷和金屬性能的三元層狀碳化物Ti3AlC2引起了材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7-9],它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在高溫下具有塑性,能用高速刀具進行加工;有著高彈性模量、低密度、高熱穩定性和良好的抗氧化性能[9-12]。若將Ti3AlC2作為銅的增強相,既可以保持銅本身優良的導電導熱性能,又可以發揮出增強相的協同作用[13-15]。本實驗擬采用放電等離子燒結法制備出Cu/Ti3AlC2復合材料,研究不同燒結溫度對復合材料電性能和機械性能的影響。

2 實 驗

實驗所用的Ti3AlC2均由Ti、Al、TiC粉末經無壓燒結而成,純度為99%以上,雜質主要為TiC,研磨后過200目篩;所用銅粉平均粒徑為58 μm。實驗將20wt.%Ti3AlC2的粉末與80wt.%Cu球磨濕混1 h后混合烘干,然后將混合粉末鋪入 25 mm的石墨模具中,采用放電等離子燒結成型,工藝為:以100℃/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指定溫度(650℃、700℃、750℃、800℃和850℃五個溫度),壓力為30 MPa,保溫8 min。

燒結后的試樣使用磨床打磨拋光,使用線切割機對試樣進行切割處理。采用XRD(Empyrean,銳影)分析復合材料的相組成,采用SEM(泰思肯,S340C)觀察復合材料的微觀形貌,采用阿基米德法測定復合材料的密度,采用四探針測試儀(雙旭,SB120)測定其電阻率,采用萬能測試儀(Instron,5966)測試復合材料的三點抗彎強度。

3 結果與討論

3.1 不同溫度下制備Cu/Ti3AlC2復合材料的相組成

圖1為Cu與Ti3AlC2粉末在不同溫度下放電等離子燒結所得產物的XRD圖,圖中可以觀測到不同溫度下得到Cu/20%Ti3AlC2復合材料的相組成,從650 ~ 750℃復合材料都由Cu與Ti3AlC2兩相組成,其XRD圖基本相似。而在800 ~850℃復合材料中出現了TiC相且Ti3AlC2相衍射峰從650 ~ 850℃逐漸降低,這說明在750 ~ 850℃ Ti3AlC2相在不斷的消耗同時生成了TiC相,觀察Cu相的衍射峰還能發現,Cu相在850℃的衍射峰對比800℃略向左偏,這是由于Ti3AlC2相中的Al進入Cu晶格形成Cu(Al)固溶體導致Cu晶格膨脹的原因[14-16]。

3.2? 不同溫度下制備Cu/Ti3AlC2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

圖2顯示了Cu與Ti3AlC2粉末在不同溫度下放電等離子燒結所得產物的SEM圖??梢杂^察到,在650℃溫度下可以清晰的觀察到Ti3AlC2的層狀結構,但與銅基體結合松散,兩者之間存在較明顯的界面與孔隙;隨著溫度逐漸升高至750℃,還是能清晰地看見層狀的Ti3AlC2,Ti3AlC2與Cu之間的界面依然清晰可見,但是此時Cu基體與增強相Ti3AlC2之間結合緊密,呈現出更加致密的結構;而最終當溫度達到850℃時,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依然致密,但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此時基本無法分辨Ti3AlC2相與Cu相,根據XRD的分析結果,此時Cu與Ti3AlC2之間的反應大幅發生,部分基體轉變為Cu(Al)固溶體并產生了新的TiC相,這導致了其微觀結構的變化。從SEM圖分析的到的結果與XRD是一致的。

3.3? Cu/Ti3AlC2復合材料密度、導電性能以及力學性能

圖3顯示了在不同溫度下Cu/20%Ti3AlC2復合材料的密度。從圖中可以觀察到,隨著溫度從650 ~ 850℃,復合材料的密度逐漸增加,但從800℃到850℃增加幅度較大。根據阿基米德法得到的實際密度和Cu/20%Ti3AlC2的理論密度(7.34 g·cm-3)相比,在650℃和700℃燒結的復合材料致密度明顯較低,這表明復合材料在該溫度下致密度較差,而當燒結溫度在750℃時,密度為7.31 g·cm-3,此時實際密度與計算得到的理論密度較吻合,這說明隨著溫度的提高,Cu與Ti3AlC2之間結合的更加緊密,孔隙基本消失。而在溫度從800℃升至850℃時,密度值從7.38 g·cm-3升至8.33 g·cm-3,較理論密度也有較大提升,根據XRD及SEM的結論可以推測在800℃時Cu與Ti3AlC2之間反應開始發生,在之后直到850℃范圍內,此反應進一步發生,使得試樣進一步致密化且生成了密度更高的TiC相,使復合材料整體達到更高的密度。

圖4顯示了在不同溫度下Cu/20%Ti3AlC2復合材料的電阻率。由圖可見,從650 ~ 750℃電阻率在逐漸下降,在750℃電阻率達到研究范圍內的最小值1.98×10-7 Ω·m,而在750 ~ 850℃,電阻率逐漸增大,尤其是在750℃升至800℃,電阻率有一個大幅度增加。由XRD及SEM和密度分析的結果推測,電阻率從650 ~ 750℃先減小,是因為燒結前期基體銅與增強相Ti3AlC2之間開始變得致密,復合材料的孔隙變少,界面處結合更緊密,而750 ~ 800℃是由于Cu與Ti3AlC2開始反應生成TiC,這導致復合材料中出現了大量的缺陷,且形成的Cu(Al)固溶體與TiC電阻率分別高于基體Cu和Ti3AlC2使得復合材料整體電阻率提升較大,同時在800 ~ 850℃,Cu與Ti3AlC2的反應進一步發生,電阻率進一步升高,850℃電阻率達到研究范圍內的最高值6.47×10-7 Ω·m。

圖5顯示了在不同溫度下Cu/20%Ti3AlC2復合材料的彎曲強度。圖中可以觀測到,隨著燒結溫度從650 ~ 850℃,抗彎強度提高,從215.4 MPa增加到531.4 MPa。這上述分析的結論是一致的,從650 ~ 750℃,Cu/20%Ti3AlC2復合材料彎曲強度的提高是因為其致密度逐漸增加,材料的孔隙減少且界面處結合更緊密,而從750 ~ 850℃復合材料彎曲強度的提高是因為Cu與Ti3AlC2反應使材料整體的致密度進一步提高且反應生成了抗彎強度優于Cu的Cu(Al)和優于Ti3AlC2的TiC相。

4 結 論

以Cu粉末和自制的Ti3AlC2粉末為原料,以放電等離子燒結法在650 ~ 850℃制備得到了Cu/20%Ti3AlC2復合材料。當燒結溫度在750 ~ 800℃之間時,Cu與Ti3AlC2發生反應生成TiC相。且隨著溫度的提高,材料的密度逐漸提高從6.79 ~ 8.33 g·cm-3,電阻率先降低在750℃達到最小值1.98×10-7 Ω·m最后增加到6.47×10-7 Ω·m,彎曲強度從215.4 ~ 531.4 MPa單調增加。結果表明Cu/20%Ti3AlC2復合材料在750℃致密度達到機械結合的最高值,此時材料的導電性最高而力學性能比較平衡,而在850℃時由于反應的發生結合更加緊密,此時材料的力學性能達到研究范圍內的最高值,而導電性能最差。Ti3AlC2起到了良好的增強作用。

參考文獻

[1] QUEIPO P, GRANDA M, SANTAMARIA R, et al. Preparation of pitch-based carbon-copper composites for electrical applications[J]. Fuel, 2004, 83(11-12): 1625-1634.

[2] JANG Y, KIM S, LEE S, et al. Fabrication of carbon nano-sized fiber reinforced copper composite using liquid infiltration process[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65(5): 781-784.

[3] 趙謝群. 引線框架銅合金材料研究及開發進展[J]. 稀有金屬, 2003, 27(06): 777-781.

[4]張雷, 顏芳, 孟亮. 高強高導Cu-Ag合金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 材料導報, 2003, 17(5): 15.

[5] 楊琳, 易茂中, 冉麗萍. C/C/Cu及C/Cu復合材料摩擦磨損行為比較[J]. 復合材料學報, 2009, 26(6): 97-102.

[6] 張歡, 尹健, 熊翔, 等. Cf/Cu/C復合材料的抗彎性能[J]. 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 2019(02): 188-194.

[7] ZHANG J, WANG J Y, ZHOU Y C. Structure stability of Ti3AlC2 in Cu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Cu-Ti3AlC2 composites. Acta Materialia, 2007, 55(13): 4381-4390.

[8] TONGMIN WANG, CUNLEI ZOU, ZONGNING, et.al. In situ synthesis of TiB2 particulate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 with a rotating magnetic field[J]. Materials & Design, 2015, 65: 280-288.

[9] 錢瑩, 李翀, 朱佳, 等. 大尺寸Ti3AlC2陶瓷的制備及其性能[J].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2013(s1): 241-243.

[10] 張旺璽, 徐世帥, 馮燕翔, 等. 放電等離子燒結制備Ti3AlC2/Al2O3陶瓷復合材料[J]. 陶瓷學報, 2017, 38(5): 757-760.

[11] TZENOV N V, BARSOUM M W.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i3AlC2[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00, 83(4): 825-832.

[12] LI M, LU J, LUO K, et al. Element Replacement Approach by Reaction with Lewis Acidic Molten Salts to Synthesize Nanolaminated MAX Phases and MXen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9, 141(11): 4730-4737.

[13] NG W H K, GNANAKUMAR E S, BATYREV E, et al. The Ti3AlC2 MAX Phase as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n-Butane[J].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18, 57(6): 1485-1490.

[14] ZHAI H X, AI M X, HUANG Z Y, et al. Unusual Microstructures and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Cu/Ti3AlC2 Cermets[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 336-338: 1394-1396.

[15] ZHANG J, ZHOU Y C.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u-Ti3AlC2 and in situ Cu-TiCx composit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3(4): 924-932.

[16] HUANG X, YI F, GANG Q, et al. Physical, mechanical, and ablation properties of Cu-Ti3AlC2 composites with various Ti3AlC2 contents[J].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34(6): 1-6.

猜你喜歡
導電性
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石墨烯纖維導電性優異
堺化學開發具導電性二氧化鈦微粒
油水分離自動控制技術研究
碳納米管對銅電子漿料導電性能的影響
PPy/Ni/NanoG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導電性能研究
碳納米管陣列/環氧樹脂的導熱導電性能
鍍鎳碳纖維/鍍鎳石墨粉填充PC/ABS復合材料導電性能研究
聚苯胺/納米石墨復合材料的原位制備與導電性能研究
TiO2對硫正極材料導電性能的影響
法開發出高導電性有機金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