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結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討

2020-04-14 04:54萬曉輝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0年4期
關鍵詞:雨課堂數據結構

摘要:數據結構是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由于這門課程的內容抽象、知識點多、算法復雜,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針對《數據結構》這門課在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差的現狀,提出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雨課堂(rain classroom);數據結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04-0101-02

收稿日期:2019-12-05.

作者簡介:萬曉輝(1977—),女,湖南湘鄉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語言處理。

1 背景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為研制開發各種系統和應用軟件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數據結構是計算機存儲、組織數據的方式。該課程研究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以及相應的運算。這一門課程集理論性、技術性和實踐性于一體,學好這門課,對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后繼學習中提供率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抽象是數據結構這門課程的最主要的特點,學生普遍反映課程難學,知識點繁雜,難以理解,沒有學習興趣。這門課的實踐性很強,雖然學生了有了編程語言的基礎,但是結構體、指針和遞歸的使用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對算法無法理解,對算法的實際應用更是無從下手。老師因為課時等原因在教學中大多存在重理論輕應用的情況,同時也感覺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力不從心。所以對《數據結構》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緩。

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通過PPT課件講授理論知識,然后上機實踐以及課后做習題[1]。而學生往往在課堂上能聽懂課程內容,但對算法設計無從下手。即使有部分學生能寫出部分算法,但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算法的實際意義,并不會應用算法去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很多學生能聽懂老師對理論知識的講解,但是不知道該課程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同時,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意愿和積極性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只是一廂情愿地試圖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將課程的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從而造成教學效果很差。

2 雨課堂

雨課堂是一款由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共同研發的智慧教學工具[2],是一種新型的遠程課堂教學工具,具有操作簡單,方便,教學資源豐富等特點。雨課堂基于云計算技術,功能基于常用的PowerPoint和微信[3-4],在老師端只需要安裝雨課堂作為PowerPoint2010及以上版本的一個插件即可,用微信掃描登錄就可以進行線上的教學活動。雨課堂的功能分為老師功能和學生功能,老師在PowerPoint中掃描登錄雨課堂,制作雨課堂課件。另外,老師可以在雨課堂中創建作業,測試等教學資源推送給學生。學生通過微信掃描進人雨課堂在線班級,就可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雨課堂具有“課上”+“課下”的功能,從課前的預習、課上教學、課后作業等環節進行實時掌控。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同時,雨課堂還內嵌了學堂在線大量的優秀慕課資源,豐富了課堂內容和教學方式。因此,雨課堂結合了線上慕課資源共享優點和線下傳統課堂面對面言傳身教的優點于一身的混合式智慧教學工具[5-6]。

雨課堂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同時老師可以通過后臺監控可以了解每個學生課前預習、課上學習、課后復習的情況。傳統的授課是即時教學,雨課堂可以回放教學內容,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自主能力和積極性。

教學過程中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每個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通常老師的做法是照顧起點低,基礎薄弱的同學?,F在,可以通過“雨課堂"的推送功能,讓基礎差的同學自行對知識點進行預習、復習,老師再在課堂上講解就可以到達理想的教學效果。

現在大學生普遍存在“低頭族”的嚴峻問題,手機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外時間,老師與手機搶奪學生已變成一個世界性的教育問題。而雨課堂能讓手機應用于課堂教學與管理,將手機與課堂有效結合。成功地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3 雨課堂在《數據結構》教學中的應用.

《數據結構》這門課程重在培養學生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編程習慣。這門課程理論性強、抽象難懂。大部分同學在學習中有畏難情緒,缺乏興趣。把雨課堂引入《數據結構》課程教學中,解決了課程中玩手機的問題,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注雨課堂之后,點擊“我的課程”中的“開課"就可以創建新的課程和班級,成功創建后會產生相應的二維碼和邀請碼,班級的學生就可以通過二維碼或邀請碼進人班級。在課堂上通過掃描二維碼也可以進入對應的班級。

老師可以把制作好的課件、作業、慕課等相關的學習資料推送給每一個學生。老師在課前推送思考題。其中,提出的問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授隊列時,以食堂排隊買飯為例。讓學生在課前帶著問題進行預習和思考。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帶著問題聽課,通過課上學習中讓老師答疑解惑。問題教學不僅可以吸引學生,還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最終激發他們對數據結構這門課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講解完一個知識點,老師通過雨課堂推送練習題給每一個同學。老師通過手機實時地檢查學生的答題情況,把答題分布圖發布到黑板上,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答題情況。比如,給一個具體問題編寫算法,可以讓學生通過雨課堂對該算法的數據存儲結構進行定義,老師在課上及時地對一些同學的習題進行分析和講解。開啟彈幕功能后,學生可以發布自己的疑問和想法,增強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互動。老師推送的課件、習題方便學生進行課后復習,查漏補缺。使用雨課堂,師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進行討論,并答疑解惑。

雨課堂的單選題、多選題、彈幕和投票等功能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老師通過雨課堂可以實時查看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其中個性化報表、自動任務提醒、課堂簽到等功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更加明確。雨課堂的出現改變了原來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

通過雨課堂的后臺監控老師可以了解到每個學生的每一個學習環節,是否進行課前預習,對課中的學習是否有遺漏知識,課后是否進行及時復習,這樣可以對學生監督到位,防止學生偷工減料。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課程上即時講授,如果學生請假或者走神,就錯過了老師的講授內容。而雨課堂通過微信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回放教學過程,對知識點進行反復強化,通過手機操作是非常的便捷,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各種小助手功能可以減輕老師的教學工作,提高老師的工作效率。

4 結束語

雨課堂貫穿了課前-課中-課后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為師生搭建一個新型課堂教學互動平臺,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產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并緩解了目前大學校園中出現的手機和老師搶占課堂的難題。

參考文獻:

[1]張琦,李大玉,劉澄,等.數據結構全英文教學課程的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8):214.

[2]學堂在線推出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EB/OL].(2016-06-28).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10303/2016/20160617101758935397134/20160617101758935397134_.html.

[3]張健麗,胥剛.翻轉課堂“雨課堂”及其對“思修課”改革的啟示——以湖南信息學院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3):92.

[4]臧晶晶,郭麗文.滴水成雨——走進雨課堂[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8):235-236.

[5]劉芳.基于雨課堂的管理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資訊,016,14(36):184,186.

[6]肖康,王瓊,陳月花.“雨課堂”的教學應用與反思[J].廣東化工,2017,44(13):283-284,298.

[通聯編輯:謝媛媛]

猜你喜歡
雨課堂數據結構
數據結構課程教學網站的設計與實現
雨課堂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雨課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究
雨課堂在經管類本科經濟法教學中的微應用
雨課堂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設計中的運用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以《數據結構》課程教學為例
TRIZ理論在“數據結構”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
《數據結構》教學方法創新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