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雙清重聚”一幕的藝術特征解析

2020-04-15 03:59鄭兆雨
戲劇之家 2020年4期
關鍵詞:再別康橋藝術特色歌劇

鄭兆雨

【摘 要】歌劇《再別康橋》以小劇場制作方式,重溫了民國才女林徽因與才子徐志摩之間的情感故事,其中的“雙清重聚”一幕惟妙惟肖,并留下了《一首桃花》的美好樂章。這一幕的創作具有豐富的藝術邏輯創意。劇本以史為憑,充分顯示出現實主義色彩。舞臺表演滲透著演員扎實的功力,令觀眾感受到盡善盡美。

【關鍵詞】歌劇《再別康橋》;“雙清重聚”;藝術特色

中圖分類號:J8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4-0030-01

歌劇藝術可以追溯自幾百年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弗洛倫薩,經過從古典主義時期向現當代藝術風格的轉變,為藝術領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寶藏。時至20世紀上半葉,歌劇藝術漂洋過海被帶到中國,并在中國藝術家的創作理解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化風格。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作為現代派作品中的代表者,借歌劇體例結構講述中國故事,表達出濃郁的民國知識青年情感,為觀眾所津津樂道。其中的“雙清重聚”一幕在整個歌劇的構創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聯作用,其創作特征突出,表達方式新穎,使人過目不忘,意猶未盡。

一、“雙清重聚”一幕的戲劇創作立意

眾所周知,《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一首現代體詩作。歌劇《再別康橋》與詩作同名,除了講述徐志摩的生平,以及與林徽因之間欲言又止的愛情外,還有 “康橋”是兩人初次見面和彼此相知的地點,承載著徐志摩內心的許多美好回憶。而“別”則不僅代表著他與這段情感的揮別,以及與生命揮別的悲歌。由此可見,歌劇以《再別康橋》為名,不僅同構了詩詞的內容,也就此展開更深層次的戲劇挖掘,思考人物情感交集背后的更多哲理內涵。

歌劇《再別康橋》中的“雙清重聚”一幕正是在前者的鋪墊之后,依據史實形成的重逢一幕。此時的林徽因感染了肺結核,在位于北京香山的雙清別墅養病。徐志摩聞訊前來探望。雖然此時的林徽因已結婚許久,但是徐志摩仍然對其一往情深。這是兩人多年之后的一次重逢,也是最后一次的生死訣別。在此次見面半年之后,徐志摩就因空難去世。但是從更深層的思考可以發現,徐志摩的死,與林徽因和此次重聚有著莫大的關系。由此可見,“雙清重聚”一幕在二人的情感交集中是無法割舍的重要一環,作為歌劇的創作,是不能夠回避的。

在劇本創作中,此場景被濃墨重彩地渲染,并在幽靜的氛圍中體現出唯美的禪意。因果循環,此幕預示著對前情的承接,并在平靜之中引領戲劇矛盾陡然提升,最終形成生死離別的大開大合。從整個戲劇發展的邏輯順序來看,這一幕當屬“起承轉合”之中的“承”。以推波助瀾的方式加深二人情感之間的貫通,并為后續風云突變的“轉”埋下伏筆。

二、“雙清重聚”一幕的藝術演繹構思

歌劇《再別康橋》被劃分為“小劇場歌劇”類型,這在常規歌劇創作中并不多見,可視為現當代歌劇藝術的一種新的類型分支。小劇場歌劇來自于小劇場話劇的啟示,這種表演形態沒有龐大的表演陣容和寬闊的舞臺空間,但是情感醞釀和戲劇情節表達方面更具有微觀特性,體現出強大的滲透力。

基于此,再來觀察“雙清重聚”一幕中演員的表演,就會感受到小劇場歌劇獨特的美感。林徽因從舞臺的一端緩緩走向另一端,并在一樹桃花旁坐下,在情景交融之中演唱了一首名為《一首桃花》的詠嘆調。這是林徽因所創作的詩詞,她用清麗的歌聲委婉道出內心對桃花的贊美。歌曲的旋律從小調式的暗淡色彩逐漸變得更為明亮照人,使人感受到桃花所隱喻的多重含義。從歌聲中可以明確感到林徽因的文采。

在一段長達四分多鐘的詠嘆調表演過后,徐志摩深深被林徽因的文采和氣質所吸引,并激昂慷慨地與之一同展望未來??梢?,是林徽因的詩詞感染了徐志摩的靈魂,也是林徽因對生命的思考啟發了徐志摩的精神。此幕到這里告一段落,在燈光逐漸轉暗的時候,一位僧人在舞臺邊側敲響了磬。這預示著因果循環的周而復始,也在暗示著人生沉浮的不可預知。

三、由“雙清重聚”一幕聯想到中國當代歌劇藝術特征表達

“雙清重聚”一幕的創作體現出了中國現當代歌劇創作的現實性與浪漫性。 “雙清重聚”一幕的創作成功,使我們不禁聯想到中國歌劇必須從具有民族特性的人文主義精神中尋找靈感。中國藝術作品的創作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可以在歌劇創作中尋找到更多素材,引發更多的歌劇創作靈感。與此同時,從藝術筆法構思來看,中國歌劇藝術作品的創作也同樣繼承了“詩樂”文化精神,將中國音樂藝術獨有的水墨風情融會貫通。真正的藝術精品來自于對文化積淀的繼承,中國歌劇的創作同樣需要以此來表達不同的文化個性,形成特立獨行的“中國風”,這樣才能顯示出中國歌劇作品的文化身份屬性。

歌劇《再別康橋》中“雙清重聚”一幕的創作,從戲劇理念上結合歷史注重人文精神感悟,在音樂表達中借桃花喻情,體現出唯美的中國色調。相信在未來的創作中,還會涌現出更多精彩的樂章,將中國戲劇藝術推向更高峰。

參考文獻:

[1]王偉.中國戲劇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79-81.

[2]居其宏.中國歌劇音樂劇創作歷史與現狀研究[M].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2014,138-140.

[3]董學文.美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32-35.

猜你喜歡
再別康橋藝術特色歌劇
淺析詩歌翻譯中的移情——以《再別康橋》韓譯本為例
走進歌劇廳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瑯琊榜》淺評
《雨巷》與《再別康橋》比較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