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改革

2020-04-16 15:26李業琪
黑河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英語水平英語課程學術

李業琪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830)

從21世紀初開始,隨著蔡基剛提出大學英語教學不應該局限于基礎英語的教學,而應該向學術英語發展,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學術英語能力,大學英語的改革就在全國開展起來了[1]。但是,到底學術英語應該如何開展,學者還是持有不同意見。蔡基剛等學者認為,學術英語必將取代大學英語基礎課程,因為全國英語教學質量大幅提高,大一新生的英語水平遠比10年前、20年前高出許多,大學英語課程的開設只是浪費時間和人力[2]。文秋芳則反對 “以學術英語替代基礎英語”這一理論,認為基礎英語和學術英語應該共存,按照合理的課程設置共同為提高大學生英語水平服務[3]。顧世民認為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應該按照各地各校實際情況,才能滿足各校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及需求[4]。

隨著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都縮減了大學英語課時,部分重點院校已經沒有了基礎英語,或者學校不給基礎英語學分。但必須注意到一點,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特別是民辦本科院校)有別于重點院校學生,大部分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英語基礎較差,如果沒有了基礎大學英語課程,這些學生該如何鞏固自身本就薄弱的英語基礎。那么,基礎大學英語課程該何去何從,改革背景下的通用英語課程該如何定位和設置,學術英語和大學基礎英語應該如何共存,這些問題都值得廣大學者進一步去研究和探討。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5](needs analysis)是指通過內省、訪談、觀察和問卷等多手段研究需求的技術和方法,已廣泛應用于教育、軟件、服務、經貿等各個領域。外語教學中的需求分析最早出現在1920年左右,需求分析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課程體系設計非常重要,只有在了解學習者需求的基礎上對學習者進行教學,才能夠事半功倍。目前,學術界還沒有關于需求分析的統一確切界定,國外主要有三種觀點:Berwick把認為需求就是現有水平與期望水平之間的差距,把需求分為察覺需求和感知需求[6];Brindley把需求分為客觀需求和主觀需求[7]; Hutchinson & Waters認為需求分析可分為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目標需求主要是指必學知識、欠缺知識和想學知識;學習需求主要是指學習者現有的語言基礎,缺乏的知識技能及學習目標分析[8]。

國內學者對于需求分析的分類涉及還較少,陳冰冰通過對國外需求分析模型的發展評述,構建了大學英語需求分析模型[9]。本文將采用Hutchinson & 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型,從學生需求和教師需求兩方面探討雙方面需求及地方民辦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課程該如何建構。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主要是兩大主體:學生和教師。學生方面,主要為某高校大二學生,筆者從不同專業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中挑選580名非英語專業學生(均在大一參加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教師方面,從筆者所在高校選擇大學英語教師40名。

(二)研究方法

本調查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即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輔助訪談讓整個結果更科學,更加具有說服力。調查問卷的設計基于Hutchinson &Waters的分析模型,主要針對學生學習需求和目標需求進行分析,調查學生的現有語言基礎和學習目標。問卷主要包括學生的英語水平(四級通過情況)、學習投入時間,學習動機及學生對讀寫、聽說和口語課程的期望值等編制而成。針對教師的調查問卷從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的上課反饋、教師專業背景及自身對學術英語這門課程的理解編制而成。然后以一定比例從不同專業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中選取580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和40名教師發放調查問卷,接著采用SPSS 18.0 版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然后筆者將從中抽取一定量的學生對調查問卷所涉及的內容進行訪談,力求用更加充實的內容對本研究進行補充說明,讓整個研究更加完善。

(三)數據分析

2019年3月份,筆者從大二非英語專業學生中挑選580名學生并且向他們發放問卷調查,在課堂上教師的監督下完成(確保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回收580份,回收率為100%。筆者從所在高校選擇大學英語教師40名,回收40份,回收率100%。

1.學生的需求分析

由于需求分析主要通過分析學習者現有的語言基礎及學習目標來判斷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問卷調查將圍繞學生自身英語水平、學習時間的投入、學習動機及學習者對讀寫課程、聽說課程及口語期望值進行設計,以期能夠客觀分析學生學習需求。

通過對回收的580份調查問卷進行統計發現,學生自我評價比例見表1。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就是說,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呈正相關,隨著學生自身英語水平的下降,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也相應降低。

表1 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比較

另外,學生的英語水平不同,每天投入在英語上的學習時間也不同。學習時間與效果自我評價具體見表2。根據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英語水平與每天英語學習時間呈正相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英語水平高的學生,每天英語學習的投入時間也相對較高。

表2 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學習英語時間的投入比較

以上兩組數據可以反映學生現有的英語基礎及學習的投入度,在地方民辦本科高校有絕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是很薄弱的,需要大大加強學生的大學基礎英語水平,才能為以后學習更加深入更加專業的學術英語打下基礎。

學生的英語學習目標主要由學習動機和對不同課程的期望值反映出來。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將直接反映出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這580名學生當中,有63.4%的學生希望可以通過英語學習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畢業之后找到一份好工作。27.8%的學生希望能通過大學英語的學習,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更好地和外國人進行交流,學習西方文化。7%的學生希望通過大學英語的學習能為以后學術做準備,提高學術能力,看懂國外學術論文,并且能撰寫相關文章。1.7%的學生希望通過雅思托??荚?,為以后出國做準備。

筆者研究的民辦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主要分為大學英語讀寫課程和聽說課程,還有全外教上課的口語課程。學生對這幾門課程的期望值也有所不同。對于讀寫課程,57.8%的學生希望能通過讀寫課程達到四級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要求;31.6%的學生希望通過讀寫課程達到六級考試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要求;10.7%的學生則希望能讀懂專業文章。對于聽說課程,60%的學生希望通過英語聽說課程的學習,達到英語四級考試的聽說能力要求;希望能達到六級考試聽說能力要求的學生占32.8%;希望能聽懂專業英語課的學生占7.2%。對于英語口語課程,192名學生對口語的要求較低,只希望能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32%的學生希望通過口語課程的學習,與口語教師的練習達到流利的日常交流;19.5%的學生希望能就一些話題深入探討,而有15.3%的學生要求更高,希望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

由此可見,60%左右的學生對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需求都只是停留在通過四級也就是基礎英語的階段,有30%以上的學生提出和外國人進行交流的需求,但也有大概10%的學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對學術英語的需求。

2.教師的需求分析

通過對回收的40份教師調查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及對教師進行訪談,筆者發現12位教師認為現有的大學英語課程已經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的需求,有必要針對有進一步學術需求的學生開設學術英語課程。認為應該看學生實際需求,只有在學生打好了英語基礎的前提下,同時又在專業知識已經打扎實的基礎上,這個時候學習學術英語課程才有助于促進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專業學習。23位教師認為學術英語課程并不是必須的,學術英語課程的開設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能力的提高影響并不大;5位教師認為學術英語課程沒有必要開設,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大部分的學生對學術英語的需求并不大,而且很多系部都已經開設專業英語課程,專業英語課程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學術英語課程的開設只會造成資源浪費。

幾乎所有教師都認為學術英語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對自己可以上好這門課并沒有什么自信。一方面,這些教師都是英語專業畢業,這些年只有教授大學英語和部分英語專業課程的經驗,對于一些其他專業的專業知識,都覺得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師都愿意接受并且挑戰學術英語課程,但學校對這方面的培訓遠遠不足。

三、對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設置的建議

通過研究發現在地方本科院校,隨著學生水平的提高,基礎英語的教學也終將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有需求學習學術英語,因此,學校有必要開設學術英語課程。根據Hutchinson &Waters需求分析模型理論來分析學生和教師的需求,以及大學英語課程如何設置,可以為其提供非??茖W有效的依據。

(一)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應該呈現出多層次性

大學英語課程是否應該全部改成學術英語課程,這個問題不應該一刀切。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個學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本文所研究的民辦本科院校,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如果大一新生一入校就要求上學術英語的課程,很多學生都會出現聽不懂學習興趣大幅下降的情況。

筆者認為,在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梢圆捎枚鄬踊慕虒W體系,把大學英語設置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大學基礎英語教學階段,主要為大一大二的學生提供。這個階段的學生也應該根據學生的水平分級教學,水平較差的學生分成A班,水平較高的學生分成B班,不同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難度的教材因材施教。學生在該階段學習大學英語基礎課程,目的是為了增加詞匯量,提高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鞏固英語基礎水平,通過英語四六級,滿足學生畢業及就業的基本需求。第二階段為興趣拓展階段,主要為大二大三的學生提供,學生在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習之后,對英語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學習英語多元課程,如跨文化交際、英美國家概況、英美影視欣賞和英語演講與辯論課程等,學習一些職業英語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第三階段為學術英語階段,主要為大三大四學生提供,學生在該階段學習學術英語課程。學生通過大二大三專業課的學習之后,慢慢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因此,將有部分學生發現基礎英語已經不能滿足其專業領域的需求,需要學習學術英語來提高自己撰寫專業論文的能力或準備考研繼續深造,在這個階段學習學術英語將可以滿足其學術寫作及學術討論方面的能力。

(二)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設置應該以應用為目的

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設置只有以應用為目的才能體現出“學以致用”這一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才能體現英語作為一門工具的本質特點,才能從根本解決學生的應試思維和怠慢心理。對地方民辦本科院校,大學英語的教學應該建立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關注學生在專業領域英語的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該充分展現“腳手架”的作用,通過給予學生適當且有效的輸入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

四、結語

地方民辦本科院校由于學生英語基礎水平比較低,從學生和教師需求分析可以看出,這類院校不適合完全使用學術英語課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應該呈現出多層次性,從大學基礎英語階段過渡到興趣拓展階段再到學術英語階段。大學英語課程也應該以應用為目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

猜你喜歡
英語水平英語課程學術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學術動態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從中式英語探析我國大學生英語水平現狀
針對崗位需求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研究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論高校大學學術英語課程的建構
英語水平
朋克
中學生天地·高中學習版(2008年6期)2008-09-2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