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一帶一路”背景下環北部灣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翻譯研究的幾點思考

2020-04-16 12:44周佳
科學大眾 2020年2期
關鍵詞:外宣翻譯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帶一路

周佳

摘? ?要:在“走出去”政策和“一帶一路”發展背景的推動下,我國的經濟和文化的對外交流程度得到明顯的提高。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加,我國也更加重視文化軟實力的發展與宣傳。環北部灣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瑰寶,對其進行外宣翻譯能夠有效促進相關文化的推廣。文章就環北部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外宣翻譯進行研究,從其發展現狀出發,結合非遺文化的外宣翻譯特點,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夠促進相關外宣翻譯的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翻譯

“走出去”的文化建設方針從21世紀初就被廣泛關注,我國政府也積極出臺各項政策方針來促進中國優秀文化走出去。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的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環北部灣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發展區域,歷史悠久,該區域保留了大量文化價值極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與推廣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素材。

1? ?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環北部灣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希望能夠借助我國古代絲綢之路來促進沿線國家的經濟交流與發展,也被稱為“一帶一路”。我國作為擁有五千年優秀歷史文化的大國,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一帶一路”發展理念的提出,對于加強沿線地區經濟交流、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環北部灣經濟區是中越兩國政府倡議建立的“兩廊一圈”中的“一圈”,是一個跨國際、跨省級的經濟圈,包括南寧、北海、欽州和防城港等多個沿海城市,是西南地區便捷的出???,是雙向溝通華南與西南的結合部,是實現以東帶西、東中西共同發展新格局的重要節點,能夠帶動地區經濟和沿線國家經濟的發展。該區域歷史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具有獨特性、區域性、異質性等特點,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寶庫之一。

2? ? 環北部灣非遺外宣翻譯的發展現狀

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承擔著傳承世界各國優秀歷史文化的作用,是弘揚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是一種以群體、團體或者以個人為單位的一種對文化遺產的實踐和表演模式。我國是世界上非遺文化最多的國家,就當前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上來看,主要是基于人文學、經濟學以及純文化等視角,現階段對外宣傳的翻譯研究較少,基本上還處于起步的狀態。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發展綱要,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翻譯的研究,就環北部灣而言,截至2020年1月,該區域對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翻譯研究的項目就有一百多項,涵蓋戲曲、民俗、傳說、醫藥等十余種門類,為我國非遺的外宣翻譯研究提供了豐富的題材資源。

自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以來,各地都開始注重當地的非遺文化的管理,地方政府也逐漸開始關注當地非遺文化的宣傳,但是這方面的發展并不樂觀,很多文化遺產的翻譯工作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雖然各個地區也組織開展了相關的非遺宣傳活動,包括舉辦非遺文化宣傳活動、出版地區文化遺產名錄、開展非遺工藝巡演活動等,但是相關外宣翻譯資料的數量還遠遠低于需要進行宣傳的非遺數量;而且在現有的非遺資料中,有些只進行了籠統的介紹,非遺資料的翻譯浮于形式,只對名目簡單列舉,研究工作較為欠缺,不能深入地對非遺文化的特色進行反映;除此之外,在非遺的英文宣傳上,手段較為單一,沒有構建專門的宣傳推廣平臺,大眾知道的非遺數量極少。

加強非物質文化的對外宣傳與推廣,重要的是要進行相關文本的交流與推廣。但是就環北部灣的現狀來看,在很多的非遺文化宣傳節目中,都極少進行相關的翻譯,有些翻譯通過當地的涉外導游,有些是直接采用網絡翻譯的方式,不能深入地反映當地非遺文化的特色,不能體現較好的翻譯效果。

目前,關于環北部灣的非遺外宣翻譯的研究還處于空白階段,隨著近年來環北部灣建設的不斷發展,旅游與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結合時代的發展需求,需要在非遺文化的外宣翻譯上加大重視,實現經濟和文化的雙向有力發展。

3? ? 非物質文化遺產英譯的特點及環北部灣非遺外宣翻譯的策略

3.1? 非遺英譯的特點

一是具備文體屬性。就非遺的外宣翻譯而言,其文本屬性屬于信息型和誘導型。在進行非遺的外宣翻譯時,應該就這兩種文本類型采取針對性的策略進行翻譯。

二是具有翻譯功能。翻譯具有表達、呼喚、信息、審美、應酬與元語言這6種功能。在進行環北部灣外宣翻譯時,就要針對翻譯的目的來制定合適的翻譯策略,彰顯出翻譯的功能。

三是重視語言差異性。外宣翻譯要注重信息的有效性傳遞和關注讀者的感受,在進行環北部灣的非遺的外宣翻譯時,既要體現出區域文化特色,又要考慮到讀者的語言文化背景。

3.2? 外宣翻譯的方法選擇

1995年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指出翻譯策略的方法包括異化翻譯法和歸化翻譯法。異化翻譯法,就是指在翻譯時注重語言文化差異,保留原有文化語言中的詞匯特色;歸化翻譯法就是減少語言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將其翻譯成與目的語一致的語言,便于讀者的理解。

隨著近年來中國語國外交流的不斷增加,西方文化的不斷涌入,沖擊著我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為了更好地促進文化走出去,堅定文化自信,鑒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區域性,在進行環北部灣的外宣翻譯研究時,要注重文化背景的相關性。因此,在進行相關的翻譯時,一般是采用異化翻譯法,最大化的保障民族區域特色。

3.3? 環北部灣的非遺外宣翻譯的特點

就現有的環北部灣的非遺翻譯目錄來看,環北部灣的非遺文化的外宣翻譯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獨特性特點,大量的非遺文本中都蘊含著環北部灣地區的民族特色。

一些是基于民間傳說故事,如《阿斑火(Fireball of Girl Aban)》《六湖垌傳奇(Six Lakes and Holes)》;一些是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如合浦縣廉州鎮區《賽龍舟》(Lianzhouzhen District,Hepu County《Dragon-Boat Racing》)、北海貝雕技藝(Beihai Shell Carving Technique),一些是傳統民俗有關,如楊氏太極拳(Yang Family's Taichi)和南康水籺制作技藝(Making Technique Of Nankang Rice Products)。

3.4? 環北部灣非遺外宣翻譯的方法選擇

環北部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多樣,包含傳統民俗、傳統舞曲、傳統醫藥、戲劇、民間傳說等十余種。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為有效的方法便是進行異化翻譯。在翻譯時,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音譯加直譯法。音譯加直譯法就是一部分詞匯直接音譯,即“零翻譯”,而一部分詞語又直接翻譯。如:欽州海歌(Qinzhou Sea Song)、三婆信仰(Belief of SanPo)。

二是音譯加解釋。在進行非遺的外宣翻譯時,對于一些既定的術語,為了能夠提高翻譯的可讀性與可理解性,在翻譯時就可以對一部分的詞語進行直譯,對一部分的詞語就可以進行適當的解釋說明,如黃氏草藥療骨法(Method of Huang's Herbal Therapy for Bone)、靈山大粽制作技藝(Making Technique of Lingshan Big Rice Dumplings)。

三是音譯加類別詞。在進行外宣翻譯時,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考慮,選取合適的方式,保留源語并對同類別加以界定,幫助讀者更好的清楚源語名稱和所屬類別。如南寧大王節(Nanning Dawang Festival)、浦北跳嶺頭(Pubei Lingtou Dance)。

4? ? 加強環北部灣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翻譯的建議

4.1? 政府需要加強非遺文化的宣傳推廣工作

環北部灣的非遺宣傳上需要強化政府的主導地位,要搭建相關的展示平臺,加強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工作。政府要從政策、資金、人力以及物力等方面給予支持,制定合理有序的非遺宣傳工作,讓區域非遺文化的外宣翻譯更加科學高效;政府重視非遺的保護與推廣工作,引進相關的歷史學專家開展調研活動,增強大眾對非遺文化保護與宣傳的重視程度;要定期舉辦相關的非遺宣傳推廣等活動,落實到各個環節,提高人們對非遺的認可度與關注度。

4.2? 重視非遺外宣翻譯人才的培養

環北部灣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發展區域,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各大高校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對于非遺外宣翻譯來說,其既涉及地區歷史文化知識,又要涉及英語翻譯知識,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在異化翻譯策略下,要想做到翻譯的精準性,還需要譯者對相關文化習俗進行深刻的了解與體會。高校具有培養專業人才的資源優勢,與高校進行合作,在高校組建相關的非遺外宣翻譯研究中心,發揮高校英語師生的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區域非遺文化的調研活動,發揮出學術研究在推廣非遺外宣翻譯中的作用。

4.3? 加強非遺外宣翻譯人員專業能力的培養

由于現有的非遺翻譯一般沒有現成的資料可以參考,沒有適合的翻譯平臺,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非遺翻譯的難度。針對環北部灣現有非遺外宣翻譯研究的缺失,為了更好地提高當地非遺外宣翻譯的研究,可以引進專業的非遺外宣翻譯人才,定期進行對外的交流活動,分享相關的工作經驗;定期開展相關的講座,普及從業人員的外宣翻譯知識,強化相關非遺翻譯人員的職業勝任能力。

5? ? 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外宣翻譯工作是我國建設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環節,在國家大力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政策和“一帶一路”的國際交往背景下,為非遺外宣翻譯提供了寶貴的機遇。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下,我們應該注重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弘揚與傳播,重視區域非遺文化的傳播與推廣,加強外非遺宣翻譯的研究與實踐,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唐海清.特色·優勢·挑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實施評析[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7-10.

[2]陳芳蓉.文化多樣性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譯介[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56-78.

[3]王愛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英譯調查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7(3):4-6.

猜你喜歡
外宣翻譯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帶一路
國際傳播視閾下的外宣翻譯特點探析
江西省高校門戶網站外宣翻譯現狀研究
跨文化意識下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翻譯的研究
從外宣翻譯視角談中藥說明書的英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