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2020-04-19 10:04俞明延雷靂譯
心理與健康 2020年4期
關鍵詞:共情卡梅倫參與者

俞明延 雷靂譯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即使對他人進行共情并不會造成經濟損失或情緒消耗,但人們仍會規避共情,因為他們認為共情需要過多的心理努力。

共情,即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通常被視為一種激勵互助行為的美德。但人們往往不想感同身受。

首席研究員達里爾?卡梅倫博士說:“社會普遍認為,人們扼殺同情心是因為他們可能會感到沮喪或為此付出代價,例如向慈善機構捐款。但我們發現,人們主要是單純地不想付出腦力去對他人進行共情,即使它能夠讓人們感受積極的情緒?!?/p>

該研究報告已經在《實驗心理學期刊:總論》上線上發表,研究共包括11個實驗和超過1200名的參與者。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共情選擇任務”,以測試認知消耗或心理努力是否會阻止共情。在一系列的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兩副卡片,每副卡片都有殘酷的兒童難民照片。對于一副卡片,要求參與者僅描述卡片上人的身體特征;對于另一副卡片,參與者被告知要嘗試對照片中的人進行共情,并思考那個人的感受。參與者被告知在每次試驗中可以對兩副卡片進行自由選擇。

在一些額外的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的套牌上有悲傷或微笑的人物形象。當在套牌之間進行選擇時,參與者一直選擇不需要進行共情的套牌,即使對快樂的人的照片進行選擇也是如此。

“我們看到了一種強烈的規避共情的傾向,即使其他人正在表達的情感是快樂?!笨穫愓f。

在所有實驗中,參與者選擇共情套牌的平均時間占總時間的35%,表現出對不需要共情的套牌的強烈偏好。

在該研究中,共情也沒有任何經濟損耗,因為沒有人被要求獻出時間或金錢來幫助兒童難民或照片中的其他任何人。

在每次實驗后的調查問題中,大多數參與者表示,他們感覺共情更具有認知上的挑戰性,需要更多的努力,相比于描述其他人的身體特征,他們對共情沒有那么擅長。那些報告進行共情對精神要求高或讓他們感到不安全、煩躁或痛苦的參與者更有可能在實驗過程中避開需要共情的套牌。

如果人們認為自己擅長共情,那么他們會被激勵去進行共情嗎?在兩個實驗中,一半的參與者被告知他們在共情套牌上表現優于95%的參與者,而在客觀身體特征套牌中表現優于50%的參與者,而另一半參與者則被告知相反的表現能力。被告知他們善于共情的參與者更有可能從共情套牌中選擇卡片并報告進行共情需要較少的心理努力。

卡梅倫表示,共情的認知成本可能會導致人們規避共情,但通過肯定共情能力來對人們進行鼓勵,可能會增加共情行為。

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改變人們的動機來促使人們進行共情,那么這對整個社會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它可以鼓勵人們幫助需要幫助的群體,例如移民者、難民和自然災害的受害者。

資料來源

https://www.apa.org/news/press/releases/2019/04/empathy-mental-effort

猜你喜歡
共情卡梅倫參與者
共情疲勞
發現高潛人才:共情與謙卑
共情,沒那么簡單
不科學的安慰會傷人
當心,說謊會上癮!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長
想象擁抱能減輕疼痛
街頭高爾夫
遠離是非之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