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2020-04-23 09:31汪麗群
新絲路(下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黨的領導效能優勢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習近平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這次全會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通過的《決定》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綱領性文件,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歷史擔當,充分反映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決定》強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并且具體列舉了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000余字的全會公報中,“制度”一詞出現的頻率最高,達到了77次。此外,“人民”52次,“治理”41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4次,“優勢”17次,“現代化”11次……這些高頻詞的出現,充分體現出了我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堅強決心。

一、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中國共產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組織動員力執行力強的獨特優勢。制度優勢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根本保障,是“中國之治”的制度保障。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是搞好國家治理的根本保證,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功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卓越的治理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關鍵在于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和本質特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制度和全面領導制度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領導制度。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力量是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稕Q定》不僅突出黨的領導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領導地位,還著眼于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出6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二是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三是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四是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五是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六是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這是構成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基本要素,也是實現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動力。因此,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三步走”戰略,必須全面建設、始終堅持、不斷完善發展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只有不斷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領導制度體系,充分發揮黨的堅強領導力量,才能切實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科學化目標。

二、協調推進各項改革

1.在改革的進程中要注重治理主體之間的全面協同,增強實現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力量?!稕Q定》指出:“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把黨的領導貫徹到黨和國家所有機構履行職責全過程,推動各方面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币虼?,制度的有效執行不僅需要在黨的領導下通過不斷完善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武裝力量、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制度,更需要上述黨和國家機構、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等治理主體在制度執行中盡職履職、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形成各治理主體之間的全面協同力,充分彰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全方位的“顯著優勢”。特別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人大、政府、政協、紀檢監察機關作為制度堅持、完善、發展和執行的核心主體,其全面協同力是實現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力量。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系統要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國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要緊緊圍繞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充分發揮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優勢,把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建設成為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代表機關。要緊緊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履行好人大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職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是我國的重要制度,國家行政管理承擔著按照黨和國家決策部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的重大職責,只有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從而提高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各項工作能力和水平。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政協系統要進一步明確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職能責任,健全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程序機制,更好地發揮人民政協作為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的效能,突出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法治體系也是我國的重要制度,紀檢監察機關要立足職能職責,聚焦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突出政治監督,強化日常監督,構建全覆蓋的制度執行監督機制,保障國家治理各項決策部署、政策措施貫徹落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切實得以堅持鞏固。

2.在改革的進程中要統籌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確保改革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習近平同志指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眻猿趾屯晟浦袊厣鐣髁x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實現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只有加強頂層設計,才能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這次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我們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是對改革作出的最新頂層設計。

在優化頂層設計的同時,這次全會還強調統籌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分層對接就是通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銜接和各領域具體制度的配套,使制度的頂層設計精準落地,真正發揮制度效能。這次全會從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等13個方面部署了需要深化的重大體制機制改革、需要推進的重點工作任務。這些部署明確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提高國家治理水平的主攻方向和著力點,使各領域制度建設能夠相互作用、環環相扣,做到分層對接,確保發揮制度體系的整體效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注重解決體制性的深層次障礙,推出一系列重大體制改革,有效解決了一批結構性矛盾,很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習近平同志強調:“現在要把著力點放到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來,鞏固和深化這些年來我們在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貫徹落實這次全會精神時,更好處理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的關系,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配套,注重各項改革協調推進、相互配合,確保改革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三、嚴格遵守和執行制度

制度體系的完善是實現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保證,也是執行制度的重要前提條件。

《決定》提出的十三個“堅持和完善”,不僅對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有力保證。在《決定》提出的十三個“堅持和完善”除了以上黨的領導、人民代表大會等根本制度,政治協商等基本制度以及政治體制、法治體系重要制度,還包括我國的文化制度、社會治理制度、軍事制度等根本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經濟制度等基本制度以及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來的,各個領域各個階段具體的重要制度,如我國的經濟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黨的建設制度等等。

制度體系不僅需要堅持和鞏固、完善和發展,更需要激發制度活力,通過以人民為中心制定制度,以公正為準則執行制度,以科技創新為手段賦能制度,以約束權力完善法治為目標神圣制度,全方位優化制度設計和執行流程,發揮制度體系的動態執行力和制度設計的持續創新力,真正實現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治理國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作用的。但是,如果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難以發揮作用。治理能力是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只有切實提升制度執行能力,才能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強化制度執行力,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切實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敝贫葓绦心芰Φ膹娙?、制度執行效果的高低,直接影響制度優勢能否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決定》對加強制度執行作出部署,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健全權威高效的制度執行機制,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堅決杜絕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的現象?!蓖瑫r,還對加強各項制度的執行提出了具體要求,如“嚴格執行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形成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體系”“強化決策執行、評估、監督”“健全強有力的行政執行系統,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等,充分體現出黨中央著力加強制度執行的信心和決心。

讓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制度執行變為行動自覺,需要制度本身的約束性、強制性,也需要各方面的監督檢查。我們要按照這次全會的部署,構建全覆蓋的制度執行監督機制,把制度執行和監督貫穿區域治理、部門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的全過程,確保制度時時生威、處處有效。通過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監察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各類監督渠道,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促進嚴格遵守和執行制度,加快形成以制度為行為準繩的濃厚氛圍,確保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十三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為實現中國之治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黨的領導下,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堅定制度自信,提高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各項工作能力和水平,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設貢獻力量,切實將我國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作者簡介:

汪麗群,女,碩士研究生學歷?,F為中共天門市委黨校教研室主任。

猜你喜歡
黨的領導效能優勢
立足優化設計提高作業效能
科技看百年
基于改進TOPSIS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效能評估
油田三相分離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離器效能分析
畫與話
教師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作用機制
朱景文: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
張榮臣:黨的領導是最根本的保證
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什么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