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理解合伙人

2020-04-23 03:52周航
銷售與管理 2020年24期
關鍵詞:弱點創始人高管

周航

合伙人是創業中重要的事之一,同時對創始人來說也是最大的難點之一。創業之初,人單力薄,一沒有錢,二沒有資源,也不能開出足夠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吸引人才,于是經常用合伙人這樣的職務作為條件,希望找一個合適的、靠譜的人,如果對方自愿降低薪水和自己一起參與高風險的創業,那就更好了。

僅僅交換這些條件,就能找到想要的合伙人了嗎?可想而知,合伙人在你心里的位置,只是找一個愿意少拿錢跟你一起干活的人嗎?如果不是,合伙人的標準到底是什么呢?你又為什么要找一位合伙人呢?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合伙人、股東、高管的區別。

合伙人、股東、高管的區別

股東是跟創始人有直接利益關系的人,但他在事情之外,只是基于股東共同利益和自身利益,作為外部的參與者、觀察者,告訴你一些來自外部不同視角的建議,或者對你董事會的決策行使一些必要的制衡。

高管則是在執行層面幫助CEO把事情往前推進的人。不同的管理風格會形成不同的高管團隊關系模式,但不管什么模式,高管對事情的結果負責,向CEO負責。一個創業者朋友說過的一句話:公司運營團隊的負責人具體話語權是高于我的,因為他在這塊肯定比我專業,不然我為什么找他?所以,高管更多是從分工上來談。問題來了,既然上有股東有董事會,下有管理團隊,為什么我們還需要合伙人呢?在我看來,合伙人跟股東、高管之間最大的不同是,也就是合伙人關系的本質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之間的情感連接。

我在《重新理解創業》中談到合伙人的時候,認為互相喜歡比能力互補更重要。那時,我認為我上一段創業中的幾個合伙人之間雖然能力互補,人品也都很好,之所以沒有磨合得很好,是因為彼此之間不足夠的認可和喜歡,所以在文化上不能形成強認同感,以至于在關鍵問題的決策上,我們是跟不上的。所以當時我反思后認為,合伙人之間,相比能力互補,相互喜歡比什么都重要。

回過頭來看,這個要求還是太理想化了。能力互補還是創業合作必然的現實起點。在現實中,我們不大可能說不管專業和能力需要,單純地找一個彼此喜歡欣賞的人一起創業,哪怕是發小、同學,也還是要先考慮他能為這個創業公司發揮什么作用的。

互相喜歡自然有好的結果,大家愿意一起相處,一起工作,一起長期支持,信任和溝通成本很低,抗壓能力更強,但是這對于形成真正的合伙人關系還遠遠不夠。在這兩年的創業觀察中,我發現有些公司的合伙人之間雖然互相喜歡,但是他們反而更容易出現認知盲區。因為彼此的喜歡與志趣相投,他們在對方身上看到的總是和自身同樣多的東西。他們互相點贊,毫無保留地接受對方的建議,而外面那些和他們不太一樣的知識、信息、建議,對他們而言,就像色、影之于盲人,是看不到的。這說明,僅僅是相互喜歡,相互打雞血,共同憧憬美好前景,還不能建立起真正的關系。

現在我的思考是,合伙人之間只有達到可以交換痛苦、交換不堪、交換弱點的程度,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關系。作為創始人,掙扎的時刻太多了,講出隱匿在內心深處的事,需要在一個安全的邊界里。告訴高管或者員工,可能會影響團隊的穩定;告訴家人,雖然沒什么可顧慮的,但因為他們不跟你身處同一個環境,不做同一件事情,沒辦法理解你,跟你商榷。只有建立起情感關系的合伙人,才能毫無保留地交流,更好地面對弱點,面對真相。因為你們在一起是為了成就共同的事業,成就自己,其他的誘惑都讓位于這個目標。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你會發現好的合伙人關系都有這種共性,因為彼此情感上的連接,能做到充分的信任和相互的依賴。

如巴菲特和芒格,他們都認可價值投資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了情感上的連接讓二人成為最佳拍檔。巴菲特和芒格雖然都心高氣傲,但互相認為對方是自己認識的人里面最聰明的,所以互相愿意認真聆聽對方的想法,尊重對方的意見;巴菲特極力推崇芒格,而芒格心不狂傲,更愿意給巴菲特當副手幾十年,即便巴菲特的財富數倍于自己,芒格也不眼紅,只是說:沃倫開始得比我早,比我更聰明,比我更勤奮,沒有別的了。他們這種關系就是典型的情感上的連接,沒有比查理更懂沃倫的了。因此,二人的合伙人關系經歷了半個世紀,一直走到現在。

再次重新理解合伙人后,我認識到合伙人的關系本質是情感的連接,是彼此情感上的需要。如果你的心力、能力、精力足夠強大到一個人也可以,不是說創業必然需要有合伙人。但是如果你堅定地認為,從能力互補出發,并且渴望找到真正的創業合伙人的話,可以繼續讀下面的內容,看看什么才是好的合伙人關系,以及如何能夠建立這樣的關系。

什么才是好的合伙人關系

我創業的過程中,有兩段比較典型的合伙人關系。第一段是跟我哥哥一起,天生的合伙人;第二段創業我上面也提及過,現在回想起跟合伙人有關的片段,也有一些處理不夠好的經歷。所以我并不是一個跟合伙人完全經歷過成功的人,但是二十多年來我一直處在各種合伙人關系中,包括現在在投資機構里。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要想有好的合伙人關系,建立起情感上的連接,做到這三點很重要。

第一,分享利益,更要分享權力。

合伙人在工作期間確實能幫創始人承擔很大的責任,按照最初的承諾,享受到了合伙人的利益,比如財務上的股權,但是如果沒有享受過本該獲得的權力,很難說找到真正合伙人的感覺。為什么一無所有的時候,大家心氣很足,團結向前,而公司做大了、有錢了,權力的分享越顯得稀缺呢?

一個創始人,天生的自我或者控制欲驅使,相對于權力,他更愿意分享利益,比如股權等等。人的本性使然,我們樂于一起分享快樂、利益,但最難做到的就是分享權力,特別是做老大的人,不自覺地就會希望別人都聽命于自己的意志,希望別人能表現更多執行力和忠誠度,并不愿意分享權力。他自然會以為分享利益,就能鼓勵合伙人跟自己一起分擔相應的責任。

什么是權力的分享?你不是像《教父》那樣告訴合伙人說,“我將給他一個他無法拒絕的理由”,而是讓他享有該有的話語權、決策權,哪怕你不同意,也會尊重對方的決定,讓對方去嘗試。試問一下,怎么能要求合伙人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權力,就承擔相應的責任呢?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政權,于是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評述這段歷史的時候,大家會說趙匡胤以一種和平的、不傷君臣和氣的手段解除了大臣的軍權威脅,避免了之后的內斗。但在現代公司的組織中,合伙人之間不像趙匡胤與大臣是上下級的關系,而是上面提到的,是跟你有情感連接的人,是跟你一起成就彼此的人,大家在一起分享權力,共同承擔責任。

可是,現實中我們經??吹降氖?,合伙人在公司成功上市后會選擇離開。也許是因為他實現了財務自由,不想再承受繁重的工作壓力而離開,更深層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因為這個合伙人沒有享受到該有的權力,以前都是因為利益關系堅持著。一旦公司上市,實現財務自由,但因為無法分享權力,讓自己有更好的參與感、歸屬感、成就感,哪怕是自己參與創立的公司,也會因為落寞而舍棄。

第二,承認自己的弱點,更要包容他人的錯誤。

我們總是不太能接受自己的不好,出于一種受害者心理,想找到讓自己不好的那個人,然后本能地把責任推卸給別人。有時候即便知道自己有弱點,也不愿意告訴別人,覺得分享弱點會降低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和認可。

公司業務好,大家自然分享成功,分享成長的快樂,但更多時候面對的是業務的增長不利,業務推廣乏力。這時候,一般上面埋怨下面執行不給力,然后合伙人之間互相埋怨,認為是別人的問題。比如創始人覺得自己的產品做得無可挑剔,而增長不利是合伙人的運營做得不好,導致很多公司的合伙人在業務增長期好好的,在業務增長的瓶頸期卻分手了。

人不是完美的,不管是創始人,還是合伙人,誰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每個人都是有弱點的。承認自己的弱點,只是承認了人的不完美,并不代表認為自己不行。當你把弱點告訴合伙人,你們不過是在交換看到的真相,然后共同面對、解決。人不是完美的,人也都會犯錯,甚至犯的錯誤遠遠比所取得的成就要大。長期來看,不管平時犯了多少錯誤,一個公司之所以能有發展,其實就是干了少數幾件正確的事。所以,除了承認自己的弱點,分享自己的弱點,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基礎上,包容別人因為那些不完美犯的錯。

2011年張勇剛上任那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先是阿里巴巴B2B平臺的客戶欺詐投訴案,后又因為淘寶新規,直接導致商戶的“十月圍城”。如果是類似的事情,一般公司首先想到的是找個替罪羊來承擔責任,以對公司和用戶有所交待,但是張勇并沒有因為這些錯誤被公司犧牲掉,馬云包容了他的錯誤。

我的好朋友,花點時間的創始人朱月怡,她在一次危機中處理的合伙人關系也很得體。今年花點時間520促銷參與了一場直播帶貨,本身是一次營銷上新的嘗試,但因為活動節點比較趕,一次性收到大量訂單,供應鏈方面又沒有安排地特別妥當,結果收到很多消費者的負面反饋。當時負責供應鏈的就是月怡的合伙人。面對這樣的公關危機,如果你是花點時間的創始人和CEO,會怎么對合伙人呢?

危機爆出來那天,我在朋友圈中看到了月怡寫的聲明,她說:“對我們的批評、建議,我們全部接收?!彼龥]有說一句對消費者或者直播伙伴的埋怨,也沒有甩鍋給同事或者是合伙人,而是說了她和合伙人合作的開始,對方的信任,未來如何吸取教訓做得更好。月怡之前用這句話來形容合伙人關系——找個君子來度,我想延伸一下,允許彼此之間犯錯。

有時候,我們對合伙人的要求真的好高,能力強,還要三觀正,人品好,尤其是如果彼此之間之前的感性連接不夠,馬上就開始評判。什么叫人品好?難道我們自己就沒有人品不好的時候嗎?為什么反倒要求別人要全是人品好的時候呢?人性本身就是有弱點的。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在退離開原有的工作崗位或者退休以后,露出了不一樣的一面,比如一個勤儉克制的人突然開始奢侈,或者去賭博……他們甚至做的事情經常超越我們曾經的認識,但這依然不妨礙他是個能干的、有創造力的人。

所以,為什么要要求一個人不僅三觀要正,還要和你匹配?與其站在道德的高地評判他人,評判你的合伙人,不如努力超越自己的本能,超越情緒對自我的控制,做更好的人。創業本身就是見識修行的成長過程,就人的成長性而言,沒有什么比創業更好的訓練方式了。你有了同理心,你學會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別人反過來也自然會包容你,陪伴你,支持你。

第三點,分享機會,共同成長。

當你看完上面的問題,你可能會暗自抱怨,我不想分享權力,不想包容錯誤,是覺得相比自己的成長,合伙人成長的太慢。首先,創始人的成長本身就應該比合伙人成長得快。

一個朋友用塔吊模型形容公司創始人的成長。一棟100米30層的大廈,需要100多米高的塔吊,但并不是一開始就是100米高的,而是一開始十幾米高,隨著所蓋大樓的升高,塔吊靠液壓裝置升高,把支架推進去固定,塔吊隨之一點一點升高,所以塔吊是長出來的。創始人創立公司,公司是創始人能力的培養皿,創始人能力的增加提升了公司的高度,公司培養皿的邊界擴大,進一步培育了創始人能力的增加,形成“創始人能力”和“公司成就”的正反饋飛輪。就像塔吊永遠高于大廈,創始人的認知永遠領先公司,也應該永遠領先公司。因為如果你不變,就會成為公司發展的瓶頸。除了這種應該,你也獲得了比合伙人更多的機會。

當你開始創業,拿到融資,業務逐漸起步,公司所有的資源都會傾向CEO,你會認識更多的人,擁有更寬廣的視野,尤其一些活動只有CEO有機會如何如何。獲得更多機會,當然會比別人成長得更快。比如,只有CEO允許加入投資機構被投公司的群里,你會直接拿到過來人的第一手建議,有機會跟行業的大牛面對面交流;你也會有時間接受別人的要求出去上課、學習、社交。你出去的時候,你的合伙人在干什么呢?可能還在辦公室呆著加班,趕項目的上線。

除了自身學習成長的動力,如果真的把他當做合伙人,作為創始人,你愿意把一些機會分享給合伙人嗎?你收到一個有價值活動的邀請,會不會想到讓他也去?而不是感受到合伙人的成長不足,第一反應是合伙人的上進心不足,不愿意像自己把更多的時間、精力花在思考公司的事情和個人成長上。分享權力的另外一面,是分享資源、分享機會,不然合伙人也會感到落寞,甚至會覺得沒有存在感。

創始人越來越多的站在聚光燈下,出去聽到風聲雨聲回來就埋怨公司的滯后性,自己參與做具體事情的頻率卻越來越低。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創始人這樣對合伙人,合伙人也會這樣對員工,埋怨別人成長不足。一個正向的秩序應該是CEO主動分享資源、分享機會,合伙人也分享東西給團隊,最后整個公司呈現的是向上的生長狀態。

想想,當初別人為什么會與你一起參與這份事業?是帶著初心出發,成就一份事業,成就彼此,因此,你們之間不是追隨的關系,不是高與低的關系,而是有情感連接的伙伴。你們一起分享權力,分享痛苦,分享機會,共同成長,所以千萬不要讓追隨成為合伙人關系的絆腳石。

如何建立真正的合伙人關系

如果你找到了合伙人,恭喜你,你很幸運,但僅僅找到還不夠。找到相當于兩個人的婚禮儀式,意味著這段關系才剛剛開始,更重要的是經營。合伙人關系也是公司經營的重要部分。下一個問題是,當你有意愿跟他發展合伙人關系,如何建立跟他開啟一段好的合伙人關系的旅程?我思考了這幾點。

第一,做好大量心靈層面的連接和溝通。

我們經常見到的一個破壞合伙人關系的現象是,大家總是希望對方認可自己的觀點,卻在面對對方不好的結果時,內心有很多的指責,本質上就是源于大家沒有心靈層面的連接和溝通。合伙人之間不是盡量展現自己的優秀,展現自己的智慧,展現自己的長處,而是要坦誠地表達,勇敢和努力地呈現自己內心真正的那份痛苦,說出自己的期待。這是合伙人層面的溝通和其他關系的溝通根本的不同。

過去我們都有過這樣很好的畫面:跟自己的小伙伴,聊一個通宵,在路邊拿著啤酒,暢想未來,第二天去工作,一起吃泡面,一起加班,恨不得生活都在一起。但是這些遠遠不夠,彼此分享成就,遠遠不足以讓合伙人關系鞏固。但是,建立關系最核心的不是對未來共同的憧憬,最重要的是做好大量心靈層面的溝通。做好這一點的本質是分享痛苦,分享負面的東西,甚至是不堪,才能真正建立關系。

《紙牌屋》中的弗蘭克和克萊爾雖然是夫妻,但他們在一起就是為了成就自己,心里早已經沒有了愛。當弗蘭克夜不歸宿的第二天早上,克萊爾對他說的是:那個女孩是否有利用價值?在下木夫婦心中,所有的一切都讓位于成就自己的終極目的。他們可以做到在深夜里坦露痛苦,分享自己最齷齪、對欲望最渴求的一面,無話不說。而這些似乎也只能跟另外一個人分享。這種關系很難打破,簡直是最牢固的一種合伙人關系。這里也回應了我們在開頭說的,心靈上的連接大于互相喜歡。

愿意把自己的苦訴說出來,才會視他為真正的朋友。如果只愿意向外展示最光鮮亮麗的一面,可能只是點贊之交。什么時候才會視一個人為真正的朋友?是你痛苦的時候,愿意向他傾訴,他愿意過來陪伴。只有經歷這種頻繁的交流溝通,彼此共同交換痛苦,才能在心靈上逐漸建起連接感。但一定是彼此都愿意分享。除了心理醫生,我們很難看到一段關系中單方面傾訴痛苦,長久下來對方會很不平衡,“我都已經跟你傾訴這么久了,為什么你卻不愿聽我說?”或者是“我把自己的小秘密都告訴你了,為什么你什么都不說?是沒把我當朋友嗎?”一個人只有意識到對方特別了解自己,彼此都談論了自己的弱點恐懼不安困惑乃至不堪之事,自己內心的一面,才會加深連接,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關系。

第二,選擇做一些儀式感的事情。

合伙人關系跟親密關系一樣,也需要經營。剛開始一段關系,肯定很脆弱、很稚嫩,彼此之間也時不時會有矛盾、誤解,甚至偶爾會因為一些不理解而傷害對方,但你們彼此是不是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和共識,好好經營這段關系。因為合伙人本身是動態的,隨著組織的發展,肯定會有老的合伙人離開,又會有新的合伙人加入,新老的融合更需要加強交流和認識。這時,合伙人之間可以做一些有儀式感的事情。

比如可以挑選一個有意義的日子作為合伙人日,大家真正在一起,走心地加深認識彼此。萬通地產1992年9月13日創立一周年的時候,馮侖說:“當第一個周年的時候我們沒想到怎么來過這個生日,我們就覺得如果吃吃喝喝鬧一下既花錢,而且也跟別人沒有什么差別,還不如大家自己琢磨琢磨看看最近有沒有什么事,花一天時間來檢討一下,后來我們就想到反省自己?!狈词⊥旰?,他們寫了《披荊斬棘,共赴未來》這篇文章作為總結。這個儀式堅持了二十多年,直到他現在離開萬通,自己公司還在堅持這個日子反省。這個行動看起來很有儀式感,卻已經成為萬通價值觀的一部分,不僅拉近了人與人心理上的距離,也屢次救了萬通。

美國公司這方面做得也很好。Snapchat有一個儀式,就叫Council,每隔一周,大家聚在一起談論自己的感受,然后輪流互相傾聽。對于一個技術驅動創新的社交公司,這個儀式能激發大家的家庭感,也會讓專注于技術的工程師對客戶產生共情感。但后來這個儀式也不了了之了,因為問的問題比較直接和個人化,而員工覺得我跟你不熟,為什么要告訴你我的私事?儀式感的問題依然值得我們花時間繼續去探索和挖掘。

不可置否,合伙人的文化、合伙人的建設,可能是整個公司組織建設中一件長期持續需要運營的事情,也希望我的思考可以讓你對合伙人有更深刻的洞察,讓自己在真正的創業過程中可以做得更好。

本文作者系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易到創始人、原CEO。

猜你喜歡
弱點創始人高管
127.48萬元起售,全新奧迪A8L Horch創始人版上市
弱點
重要股東、高管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重要股東、高管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重要股東、高管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重要股東、高管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代體育運動創始人
為創始人王石加油
化身偵探 捕捉戀愛情緒弱點
“添香”創始人周天偉 浪漫主義者的勝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