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教育中傳統民族藝術文化的滲透研究

2020-04-30 06:47陳青
藝術評鑒 2020年5期
關鍵詞:美術教育

陳青

摘要:隨著國民對于傳統文化教育的不斷加深,本文主要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民間藝術進行整理,從而大體反映出少數民族藝術的教育傳承現狀。不難發現,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文化和藝術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弱勢狀態。本文主要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藝術底蘊滲透到美術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相關探索,以此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對于傳統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和發展,從而,為解決中小學美術課程教學關于傳統民族文化傳承問題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美術教育 ? 傳統文化教學 ? 民族藝術

中圖分類號:J2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5-0133-02

一、傳統美術教學活動的民族藝術研究

(一)以“技”為主的民族傳承

目前,我國古代傳統美術教育仍然傳承以“技”為主要成就的民族文化。嚴格意義上說,“技”代表某種技藝的相互傳播,主要采取師徒傳授、子承父業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促使技藝向著博大精深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極易形成封閉狀態的教學機制,逐漸引發該項技藝消失殆盡的危機。然而,以“技”為中心的傳授技巧多采用口訣等教學方法,掌握中心要領,口訣短小精悍,便于傳承者的學習和記憶。

(二)以“藝”為主的民族傳承

歷年來,富貴官司和文人學士普遍追求同屬為“藝”的學識,三國時期曾經垂青歷史的畫家曹不興為追求“藝”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的佳作,晉代時期顧愷之為追求“藝”提出了“以形寫神”的觀點,聞名于世。這可以說明古代美術教育的傳承和發展是基于性情、學識的平衡機制為標準的。然而,中國大部分才華橫溢的藝術文匠,盡管創作了價值久遠流傳的藝術佳作,精彩絕倫,永遠保持一顆淡泊名利的心態歸隱。中國古代之所以重視發展美術教育,與其只追求精神層面的意義有關,從而保留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尤其是在對待自然與人類的交互關系上,敢于追求人類的內心世界,并通過身心平衡發展而達到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往往會忽略掉對物質世界的研究與滲透。由此可見,“傳統藝術的民族性特征并不會完全反映出藝術作品對于生活內容的價值詮釋,而是更注重藝術的民族性是否能夠追求最為真實的民族精神,是否敢于利用民族精神去俯瞰整個世界?!?/p>

二、傳統民族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真實反映

(一)傳統民族藝術反映在課程內容上

1.國畫課程教學

從現實意義上說,國畫的發展歷史較為久遠,因其在世界著名、風格奇特等特點被國內外人民廣為流傳,這代表著中國最為崇高的藝術成就,逐漸成為世界美術領域自成體系派的先鋒。自從國畫被歸為中小學課程內容的一部分,我們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藝術興趣和愛好,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教學要求。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領悟情況,包括對國畫產生自然而然的喜愛之情,憑借獨特的視覺角度和事物特征,鼓勵學生通過自身理解和能力對國畫發揮自由的表達思想。當學生切實感受到國畫等傳統民族藝術為自己帶來精神層面的享受時,才會反映出更大的激情去學習。美術教育專家曾經指出,教育者要善于通過欣賞佳作類挖掘和培養學生對于民族藝術的相對敏感性,啟迪學生的潛在意識。因此,教育者應當組織學生學習和接觸名師佳作,包括對于國畫作家的作畫風格以及生長環境有所了解,引導學生去學習或者臨摹與自身擁有共同習性的大師作品,讓學生能夠盡快接觸到藝術巔峰的佳作。

2.皮影課程教學

“皮影”的出現,極大改變了民間對于傳統民族文化的抽象看法,它是指場面道具制品,主要角色為平面人偶,由民間藝人經手工制作而雕刻出來令人嘆為觀止的皮影作品。皮影作為中國最早出現的戲曲劇種的一類,因其獨特性被稱為民間藝術與戲曲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佳作。皮影表演過程中采取的屏幕演出原理以及表演形式,均被稱為我國近代電影美術創作的發展先例,同為中華民族藝術里的瑰寶?;诖?,教師應當在課程中體現以“剪紙”為基本特色的藝術形式,使學生通過藝術傳承來不斷堅定民族自信心。中國擁有多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擁有特色的藝術文化,這就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現代美術教育發展必然按照多元化的趨勢,以引起國民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

(二)傳統民族藝術反映在教學形式上,民族藝術建立在以欣賞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新課程標準的實行下,我國教育者應當面向不同的學生群體,根據不同層級設定相對應的民族文化欣賞課程。對于初級等級的學生來說,建議誦讀簡單的民俗文化讀物,比如童話劇本、朗朗上口的童謠等;中級等級的學生可以以欣賞民族文化的內容為主題,借助影視作品和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和接觸到中國具有代表性的電影、歷史巨作以及文藝節目等;高級等級的學生可以試著將傳統民俗文化演繹為膾炙人口的真實影片。因此,學生可以通過不斷欣賞民俗文化佳作,而深刻了解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精髓。

三、傳統民族文化在美術教育傳承過程的根本途徑

(一)立足本土、發揮自身優勢

隨著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愈加壯大,學校對于美術教育課程也提出了新要求,這說明少數民族在傳承民族文化過程中,既面臨著機遇優勢,又需要做出巨大的挑戰。綜合研究少數民族地區的區域文化,我們不難發現其中蘊藏著豐厚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比如被后人廣泛流傳的“西部文化”,從絲綢之路文化盛行之時,再到青藏佛教文化、巴蜀文化、以及云貴高原少數民族文化等文化板塊的形成,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珍貴;從而美術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習俗和生活習性相輔相成,其文化底蘊相互融合在一起,這將是各少數民族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術資源庫。其次,全球化發展帶動著經濟的發展,導致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將面臨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呈現逐漸衰竭的困境,然而遠離工業盛行發展的少數民族地區則能夠完整地將眾多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留存至今,這是民族文化底蘊無限發展的潛力所在。此外,少數民族地區作為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物質與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學校的美術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在發展美術教育的道路上為少數民族開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加強民族地區對于美術新課改教學的思考

首先,在學生教育中明確美術新課改教學原則:其一,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其二,積極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其三,提升創新精神;其四,加強感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其五,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其次,美術課程教育提倡新課改的教學價值體系:第一,傳統民族文化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教育工作者應當不斷激發學生對于藝術教育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參與度。第二,美術新課改教學發展逐漸更新教材內容,便于學生對于藝術教育的理解與傳承。 第三,促進傳統民族美術教學,因其獨特的文化底蘊,為美術教育課程內容中添加更為豐富且充滿活力的素材。學校為了促進傳統民族藝術和美術教育的有機結合,定期組織專家講座、教師培訓以及民間美術資料展刊等內容,在此基礎上將傳統的民間美術高效地引入課堂教學,如泥塑、土家族服飾紋樣、巖石壁畫、扎春等民間藝術操作。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同時增加民族文化和藝術教育的共同情感,從而不斷弘揚優秀的土家民族文化。

四、結語

國家在社會群體中積極提倡民族藝術的長遠發展,目的是希望民族藝術能夠滲透進教育課程內容中。教育工作者在學生群體中發揮民族藝術的文化精神,旨在將民族藝術的情感與社會時代感融合在一起。長期以往,不僅能夠讓學生實際接觸到中國更多、更具體的民族優秀文化,而且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建立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心,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美術教育的崇高目標。我們發現,將少數民族地區豐富的藝術資源和自然資源融入到學生基礎課程教育的行列中,能夠充分發揮美術作為文化具體產物和主要載體的特性。美術教育作為民族審美文化的情感延續,為有效傳承本地民族文化精神,而進行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希望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美術教育發展,以及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郭璞.把根留住——論民間美術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7,(01).

[2]朱曉紅.中國剪紙藝術欣賞與創作[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3]高潤喜.淺論美術教育的民族特色[J].中國民族2007,(09).

[4]王洪玲,董迎宏.美術教育應該重視民族藝術[J].藝術研究,2010,(04).

[5]張穎.傳統美術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6,(08).

[6]張惠.傳統民間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模式探析[J].陜西教育(高教),2016,(04).

猜你喜歡
美術教育
美術教育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有效實施的探究
完善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對策初探
當下如何提高中小學美術教師專業素養
關于加強鄉村學校美術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維吾爾民間美術對南疆高校美術教育的影響分析
對師范院校美術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新思考
學生人文精神在高職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談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
淺談小學生的美術教育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