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間層次的工業設計技術
——工業設計標準的基本概念和內涵

2020-05-09 01:12蘭翠芹
藝術設計研究 2020年2期
關鍵詞:設計標準工業戰略

蘭翠芹

引言

“標準”一詞在英語中一般用Standard、Rule、Norm、Criterion等 詞匯表示,既包含準繩、規則、基準、尺度的意思,也涵蓋測量、數據、檢驗、度量等含義。如果說工業標準局限在物理性技術范圍,那么工業設計標準則是從“人”的角度界定產品的合理性、安全性、適用性等方面的規范,是一種全新內涵的標準概念。比如,工業標準中的“安全性”技術指標在物理性標準中通常是規定產品部件的安全,而工業設計標準則是規定關于人的使用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內容。本文中的“工業設計標準”意指工業設計條件下,必須體現以先進、有效、同時適合工業化生產方式、體現環保原則和市場價值的、可以理解并可能檢測實行的人性化指標及性能設計中的技術可能性。而“標準化”則指以上述標準為準則,在工業生產中予以實施、監督以及推廣的工程。其指標必須是經過行業研究機構論證、產業和企業實踐、有效并嚴格測試的非共識的技術指標(所有最新的工業技術標準具有“非共識”特征。一般而言,國家級的法律法規體現共識性,同時也因其強調穩定而相對保守滯后,體現在產品品質標準時尤其明顯)?!肮I設計標準化”戰略部署包括:制定、發布及實施和更新標準,并給國內外工業生產產業和工業設計行業參照使用。在工業產品研發中改進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以及服務的適用性,防止貿易摩擦,促進行業間的技術合作。并且形成良性機制,促進工業化產品的品質得到保障等等。

一、工業設計標準發展線索研究

建立工業設計標準系統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所涉及工業領域之廣、內涵之復雜及標準之多樣化,需要以堅定的意識、有力的措施和充分的條件支持逐步完成。工業設計標準體系的缺失是我國工業設計水平尚落后于國際水準的現實原因。著眼于長遠、逐步建構工業設計標準系統是我國發展工業設計產業必備的條件。否則,只有永遠沿用或引進國外現成的標準來限制自身的發展與創新,建立我國工業設計標準和規則體系必須是當下工業設計發展的重大課題。

目前在全球工業設計領域明確提出“工業設計標準”并作為一個專項課題研究的國家尚不多見。工業設計評價機制的相關研究大多局限在“工業設計”產業鏈或社會運轉機制的“末端反饋型”激勵機制的合理性、規范性、有效性問題。比如,關于工業設計評獎的獎項設置研究、專業評審團隊的結構性研究、評獎標準與評價體系研究、社會推廣與媒體合作機制研究等等。關于工業設計產業鏈的“前端預設型”激勵機制的有效性研究是工業設計標準的研究重點?!肮I設計標準研究”是立足于中國國情以及工業設計行業的特殊需求,具有符合國情的潛在特質,同時也是一條區別于一般國家工業設計發展渠道的路徑創新。在工業制造經濟體量與領先性都達到一定水準的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及地區,有豐富的經驗與學術資源值得參考,這些成果是鼓舞我們展開并推動“工業設計標準”相關研究的寶貴資源。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前后、尤其是“二戰”之后的幾十年間,世界政治與經濟格局不斷發生重大變化,帶動了各國工業制造體系與創新體系政策的不斷調整更新,其間誕生了豐富的“工業設計”及“標準化”思想的研究成果,不斷形成推動創新機制與研究機制進步及發展的新設計思維。

197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赫伯特·A·西蒙首提“人造物的科學”,將設計科學置于極為寬泛的社會領域,突破傳統的狹隘學科認識,強調設計行為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創造行為的開放性與創造性價值,并強調設計科學是一門區別于自然科學的特殊學科。①此后,他還發表了一系列關于“設計科學”的研究成果,闡述了他對于“設計科學”繼續深入探討的成果,而且包含了含義鮮明的“設計標準”思想。赫伯特·A·西蒙認為“設計標準”是一種非常自然、合理的存在,而且正是這些不言而喻的“設計標準”的存在,構成他所主張的理性方法與自由精神相結合的“設計科學”內涵。②事實上,在20世紀60年代中,有關“設計標準”的提法已出現于相關的論述中。圖凡·奧瑞奧的論文《“自我時尚”技術:超越工業產品的普及性和變化性》就列舉了19世紀英國陶瓷業巨頭韋基伍德(Wedgwood)品牌與刀具產品Montgomery Werd品牌“完美的標準化”以及“標準化與變化性相結合”的設計理念等概念;③而西蒙的“設計科學”概念則十分強調設計物在“內部的自然法則和外部的自然法則之間的界面”“它關心的主要是通過使內部環境適應外部環境這一中心目標”,這里的“法則”“界面”等概念方法已經十分接近于“標準”,而且在他的多處論述中已經直接使用了設計領域的“嚴格標準”“設計標準”等提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敏感于時代變化以及科技迅速進步的西蒙,在當時已經預感到通過大規模數據庫建設以及“標準化與變化性”結合的方法,可以實現設計在電子音樂、甚至人機對弈領域的重大突破,而今天這一預言已經成為現實。④

英國經濟學家安東尼·吉東斯關于現代性與現代制度的分析對于思考“設計標準”問題頗有啟示。⑤他認為,現代性是工業社會的典型特征,在特征上它與以往穩態的農業社會的秩序不同。工業化的前提,是以人類與自然資源之間的交互作用為基礎,從人類原本依賴于自然的變化生存的狀態脫出,變成依賴科學與技術改變自然的狀態。由此而導致的結果,是人類的生活環境由“自然環境”狀態變為“人化環境”狀態。這種人為環境的道德依據與評判標準深刻影響著當代社會的經濟作為。他論述這些變化的同時,指出今天所面臨著一系列“現代性”變革帶來的后果:經濟增長機制的崩潰、極權的增長、生態環境的破壞和災難以及大規模的戰爭威脅等,這一切來源于工業化過程中不計后果的惡性競爭、無序發展。從現代設計的角度來看:工業設計作為一門專業知識,同樣依賴于工業化生產方式,也同樣反映出這種生產方式所帶來的負面后果。工業化生產的基本邏輯就是“去人性”化、“去文化”化。它需要構建規?;膶iT技術、方法以及滿足生產需要的工具,以更具效率地與大工業生產融合。但與此同時卻忽視了人類生產行為中的文化多元性、經驗豐富性,忽視了寶貴的手工生產經驗是規?;a方式的原型及意義的標準,這種現代發展方式的負面后果應該在新的生產文化構建中主動地予以糾正與修復。

反映在哲學、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民族學、藝術學等領域的眾多大師思想,為“工業設計標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同時這些思想成果也是豐富研究內涵的寶貴的資料來源。美國人丹尼爾·F·庫法羅⑥等,既規范了工業設計的設計流程又對設計文件中所涉及的技術術語以及相關的標準進行了梳理。并將工業設計過程中所有的細節技術進行了闡釋,方便多學科、多工種與工業設計相關的環節進行協同和交流。作者的觀點非常明確:之所以要編制工業設計技術標準手冊,就是為了讓工業設計更好地與商業對接。既能夠與產品生命周期各個環節進行統一語言的溝通,又能夠讓工業設計聚焦技術細節而非泛泛地停留在“設計的創造性概念”上夸夸其談。該手冊讓工業設計再一次聚焦到了生產技術、測量、驗證等設計知識的細節,特別是涉及到工業設計的技術范圍的描述中,大篇幅地介紹了人體工程學和機械工程學相關的知識要點,是開展工業設計交叉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識。

工業設計的目的是向用戶提供好的設計、好的產品。什么是好的設計?什么是差的設計?工業設計的標準就是區分“目標設計與無用設計”“有效設計與無效設計”。特里·馬克斯(Terry Marks)和馬修·波特(Matthew Porter)調查了大量的優秀設計師,力圖得到什么使得設計變得有效,什么因素讓設計變得無效等等。他們發現設計師認為好設計的共性特征是:“概念、內容、工藝、驚奇、懸念和溝通功效?!雹咴O計師無一例外試圖從設計的創造性思維中尋找產生好設計的邏輯,也即是設計規律。設計的創造性思維與邏輯性思維的交叉部分就是工業設計技術。

唐納德·A·諾曼是具有工程學和社會學知識背景的科學家,他在多本著作中通過大量的實例對設計進行反思,其中很多失敗的設計案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諾曼博士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讓這個世界更美好,設計師有責任讓設計更好地服務人類和社會而不是制造障礙。⑧設計需要符合人類基本生活規律,設計需要“約束”亦需要 “評價”。諾曼博士提到未來智能化技術的泛在前提下設計應更具備反思精神。不但要反思過度的自動化帶來的問題,也需要認清科技和人的交互需要“自然”因素地調節。比如,人與機器的交流要有“反饋”、機器應該輔助人類而不是代替人類等等,這些設計思想無不體現出設計也需要有標準地規范和引導。

在世界范圍內,標準研究及相關的制度建設已經歷多年并仍在不斷發展。針對各種不同的標準價值認識以及相關的柔性政策,中國標準研究中心王金玉等指出:“基于國際上要求放寬法規限制的發展趨勢,標準已經成為建立社會柔性法則的重要手段?!雹崞溱厔菔恰耙脴藴首鳛榧夹g法規地解釋;對于環境保護、安全等新的社會需求領域,不再制定技術法規,而是有效利用標準(例如,ISO14000系列標準、職業安全系列標準)?!雹?/p>

設計標準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是設計評價。但是設計評價并不等同于設計標準,這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內涵。我國工業設計標準研究相對集中在設計評價方法領域。柳冠中提出設計的系統評價思想,重點涉及設計的標準化問題。他認為“與‘有限性說’相對應的設計‘滿意原則’也是相對的。衡量設計的標準不是對與錯,而是滿意與不滿意?!?同時他也認為:“‘最優理論’只適合作為一種技術方法使用,而且只有當目標合屬性十分明確,可以用數量化衡量時才可運用……只有在評價標準整理成指標形式時才能進行‘最優化’評價和選擇?!?因此,他指出美學的評價方法適合“適應性評價”方法。

綜上,開展工業設計標準并展開符合當下中國國情為前提的“工業設計標準”戰略思考,是發展工業設計產業的關鍵步驟。工業設計標準的技術屬性與文化屬性等基本理論的梳理與闡述是建設工業設計標準的基礎。我國實施工業設計標準的現實矛盾,也預示著我們必須清楚構建立足于我國發展需求及現實條件的工業設計標準化戰略,并以此深化及完善我國工業設計戰略實施的結構層次。

二、作為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戰略的設計標準

“戰略”一詞,源出軍事用語,現為各種具有競爭力、對抗性博弈意味的領域所廣泛使用?!皯鹇浴币辉~,英文表達為“Strategy”,意指“一種從全局考慮謀劃、實現全局目標的總體規劃”。作為一種謀略性的、長遠的總體規劃,“戰略”需要思考總體的價值方向以及通向這些成功方向的路徑及所需條件。戰略思考不同于“臆想”,需要展開對搏弈謀局、環境及彼我各自條件優劣的總體比較及具體檢測。同時需要對實現目標的檢定、量化及可能性考量?!皯鹇浴奔啊皯鹦g”的最大區別在于目標與實施路徑的不同。戰略性目標必須著眼于全局與商品化的需要,必須考慮構成全局的諸方面條件之間的配合關系;而戰術則主要著眼于具體戰役實施方式與技術保障?!皯鹇浴蓖ǔV塾诳傮w的、遠大的、長期性的工作目標,但在事關全局的局部決策時也會集中優勢于當下某個局部,只要這個局部事關戰略、事關全局?!肮I設計標準”正是這種“事關全局”而必須“謀在當下”的戰略性部署。

中國工業設計的戰略研究,指事關中國工業設計發展方向、發展方式及發展格局的總體性研究。2010年3月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十一部委聯合簽發的《關于推動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可視為這種著眼于整體的發展目標及發展路徑的戰略性研究的成果。工業設計是一個涉及廣泛而復雜的工作領域集合而成的創新系統。在產業目標上,需要考慮工業設計整體發展的合理性、產品效能的有用性、產品生命周期的環境友好性、產業經濟發展及生態關系協調中的可持續性等等;在產品設計的層次上,需要考慮包含各種傳統及現代生產手段賦予產品以材料、結構、形態、色彩、表面加工、裝飾效果、性能品質、系統規范、產品組合、服務過程、個性化加工等各方面的創新優化;在能力調配的層面上,需要考慮憑借訓練培養、知識傳授、視覺經驗、心理體驗等多種過程及手段而達到完美勝任諸種設計要求的能力養成。沒有任何一位設計師可以完成如此復雜“工業設計”的多樣性要求,但作為一個完整的工作領域,適應于現代產業及經濟發展的工業設計必須是充實、飽滿、完整的系統集成。正因為如此,需要展開與以上內涵及外延相適應的、整體的工業設計發展戰略研究。

根據上述由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性質的工業設計活動方式,需要展開相應的、針對性的工業設計戰略研究?!霸O計標準”即屬于這種區分不同對象、不同方式、不同效果的工業設計戰略內涵。任何戰略構想,都是服從于特定的發展需要與發展條件而形成,工業設計的發展戰略制定同樣如此。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制造業體系復雜而龐大的國家,服務于這種特殊國情的工業設計戰略必須要形成相應的戰略性思考與路徑決策。工業設計行為本身具有極強的微觀性、具體性與效能顯現滯后性,針對具體產品的工業設計性能優化與通過生產方式的產品改觀不同,其結果與市場反應需要相應的時間與空間條件。比如最常見的口碑傳播功能,需要一定的時間條件與克服空間障礙才能形成,這就決定了工業設計的產業傳播效應與市場空間規模相關。在地理性的市場空間相對狹小的條件下,一款工業設計產品通過市場實驗獲得成功,可以以不太大的成本和不太多的時間迅速擴展并放大,立刻形成可觀的市場效應。通過對英國、意大利、日本等島國或半島地區的工業設計發展態勢觀察,都可以得出這樣的比較結論。但是在地理性市場空間龐大的條件下,僅僅以這種自然傳播、簡單規范的模式推廣,勢必受到影響,我國即屬于這種空間巨大、市場復雜、市場回應效果趨于緩慢并減弱的國土條件。因此,在我國具體的社會條件下,除了需要制定宏觀的國家層面的總體推動戰略以及微觀的企業推廣策略之外,在宏觀與微觀之間需要一個支撐性的戰略層次,這就是所謂“中間層次的工業設計技術”,“標準化”戰略即屬于這樣的中間層次的對策之一。所謂標準化,就是通過相應的制度建設與標準實施,將體現國家整體發展意志的戰略要求體現于具體的設計品質條例,形成可執行、可檢測、可掌控的規則標準,以強制性執行、指導性執行以及推薦性執行等不同強度的制度化方式,推動、拉動、帶動國家設計戰略的分層實施,對具體的企業具有監督、鼓勵及示范作用,對國家戰略則具有承接、落實及支撐全局的意義,這正是中間層次的工業設計技術所具有的獨特戰略作用。

從原理上講,工業設計區別于手工勞動,具有大規?;呐可a的特性,是有組織、有效率的系統性工業化生產活動。建立起一個國家層面的、系統化的工業產品標準制度,在進行產品創新設計及加工生產時就有法可循、有據可依、有理可述、有章可立,也才有可能保證產品在基本的品質標準的基礎上繼續提升和延展,具備“標準”的工業設計才具有提升我國工業化水平的技術價值,才能夠在此基礎上持續創新。

工業設計標準是中間層次的工業設計技術內涵之一,體現特定條件及范圍內的共同性價值。在當今世界范圍內,成熟的工業設計標準已經涵蓋了所有的工業化領域。舉例來看,美國(ASTM材料測試協會)里有著16個不同的領域和13,000多個不同的技術標準。每年ASTM都要更新或者研發幾百項新的工業技術標準公布于世,供全世界各個行業的設計機構及生產機構參考執行。中國出口美國的所有商品幾乎都必須沿用美國的ASTM標準,從兒童用品到建筑材料,從鋼鐵制品到醫療、太空航天產品無一不是使用的ASTM技術標準來規范產品研發的品質和技術指標。ASTM是美國制造體系中最重要的行業通用標準協會,是一個龐大的非營利技術組織,該組織不僅技術積累雄厚,同時技術自我更新的能力也非常強大,幾乎每項標準都體現出成熟的技術論證和產業化實踐方案,并且有成熟的檢測方法和實驗設備提供支撐。由此也可看出,強大的工業技術標準不僅對工業設計創新起到支撐作用,同時也是巨大的市場促進催化機制。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必定是以標準化生產的方式展開。標準化和產品的質量、成本以及效率緊密相關。產品因為標準化而得以無限的復制批量化生產,不但滿足了我國億萬民眾的物質需求,也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球消費市場,一度使得“中國制造”成為國際化名詞。但在過去的數十年中,中國制造背后投射出來卻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誠然,我們也可以說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然而,中國制造要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其戰略一定要聚焦標準,且必須是超前、高度的標準發展策略才有意義。工業設計的標準作為構建產品的物理標準和人文標準的中間層次技術尤顯重要。

三、工業設計國家戰略分層

一般來講,國家工業設計戰略是國家創新戰略驅動的主要組成部分,戰略分層并非簡單的設計政策或策略,至少要具備結構性、體系化和系統性。一個完整的機構包括頂端層次的戰略、中間層次的技術以及基礎層次的體系等(圖1)。

頂端層次是關于戰略設計,包括國家決策、戰略研究以及文化理論三大支柱內容。其中,國家決策包括一系列的政策制定和推動機制的設計,也包括如何構建國家創新戰略和設計發展的生態系統等。

基礎層次是關于工業設計基礎創新體系的建設,包括設計技術、營銷流程、信息管理三大支柱內容。它是工業設計一般內涵的范圍界定,包括發展工業設計所需的基礎技術、流程以及平臺的構建,同時也涵蓋設計產業各種發展業態的基本能力建設、人員培訓等內容。

圖1:國家工業設計戰略體系分層

圖2:現代工業設計遭遇“設計陷阱”

介于頂端層次和基礎層次的是中間層次的設計戰略,包括評價體系、標準體系以及原型研發三大支柱內容。它是隸屬于頂端層次和基礎層次之間的溝通環節,需要構建工業設計發展的標準路線圖。其中,設計標準體系是構建中間層次設計戰略的必要條件,它是設計評價體系所依托的準則,也是指導原型研發的技術原則。

四、作為中間層次工業設計技術的工業設計標準內涵

工業設計標準是針對中間層次的工業設計技術,是在頂端層次與基礎層次之間發揮支撐作用的制度系統。一個完整的國家創新戰略需要一個互為前提的制度系統支撐,頂層設計與基礎層次的創新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僅有基礎性的技術而沒有規范性的約束或者僅有國家層面的動員而沒有政策路徑的引導,這個系統都是無法有序運行、有效運作的。尤其是對于中國這樣國土遼闊、基礎薄弱、企業龐雜、品質參差的產業體系而言。在一般的島國或相對獨立的局部地區,或許只要感性的傳播或市場效果的直接引導,創新的示范作用就能實現有效地傳導;但在一個空間廣袤以及發展程度參差不齊的經濟實體中,中間層次的能量傳遞及路徑約束作用就是必不可少的系統條件,中間層次的設計創新結構與方法就是最為重要和不應被忽略的。

工業設計標準和產品標準、質量體系標準的區別在于:產品標準是技術標準,隸屬于物理性標準是產品工業化生產的剛性需求,是開發者和制造產品所必需遵循的準則,它和供應鏈體系緊密聯系,是提升技術效率、節約資源的路徑;而質量體系標準中涉及到人的要素,是基于全產業流程的生產過程的控制,它由一系列可標準化的體系文件來控制風險和提高生產效率;工業設計標準是以“人的需求”為中心的生態系統,要求它的穩定性很高。設計標準的層次,從最接近技術層面的標準到最接近于人的藝術層面的標準,層次清晰、結構完整。和人類學原理、人的關系結合。聚焦到人的需求本性、人的不確定性、人的生物屬性以及人的潛在真實需求。

如果說工業設計的終極目標是設計一種生活方式(圖2)。顯然,在我國制造業以及工業設計產業對工業設計目標的理解存在巨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導致工業設計師和制造企業之間對于設計價值理解的偏差,并直接導致制造業與工業設計產業融合發展出現巨大障礙,其根本原因在于工業設計自身的技術缺失造成工業設計價值鏈的斷裂,形成所謂的“設計陷阱”,而幫助逾越陷阱的正是工業設計的技術體系。工業設計技術體系是支撐工業設計產業以及支撐工業設計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基礎。

圖3:工業設計體系建設與產品生命周期

同時,在全球工業設計資源開放共享的形勢下,整合發達國家的工業設計資源,并不代表我國可以逾越構建工業設計技術體系這一環節。工業設計技術體系對制造產業的驅動作用和工業設計產業化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從圖3可以看出,工業設計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必須和制造產業融合發展,必須參與產品的全部生命周期流程。工業設計可以將基礎技術進行應用轉化,實現技術的商品化,創造市場價值、創造用戶價值。眾所周知,技術只有商品化才能進入消費領域,才能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工業設計恰好可作為科技成果孵化的手段。因此,也可以認為工業設計中技術體系的構建就是工業設計孵化科技成果、跨越技術陷阱的基礎。

結語

綜上,基于完整的國家創新系統理念的中間層次工業設計技術,需要明確構成這個技術層次的評價體系、標準戰略、原型研發,尤其需要樹立工業設計標準戰略。從原理上講,評價體系是有效衡量與約束設計創新品質標準的前提與條件。反言之,標準體系與標準化戰略都是評價體系的規則載體,抓住了標準體系建設,實際上也解決了評價體系的有效構成、有效實施的問題。標準化戰略的有效制訂與實施,也意味著評價體系價值的有效實現。而另一方面,原型研發則是評價體系與標準化戰略思維的節點與結晶化過程,在整體的戰略思維引導下的原型研發,必定意味著戰略利益的集中反映以及評價要點、標準化策略的交集。因此,在中間層次的工業設計技術中,集中聚焦于標準體系研究及標準化戰略的實施,將是一種構建扎實而有力的中間支撐力量的有效配置,也是必定影響國家創新戰略全局是否有效推進的重大課題。

注釋:

① (美)赫伯特·A·西蒙著,楊礫譯:《關于人為事物的科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5年。

② (美)赫伯特·A·西蒙著:《設計科學:創造人造物的學習》,(法)馬克·第亞尼著,滕守堯等譯:《非物質社會:后工業社會的設計、文化與技術》,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6-131頁。

③ (法)圖凡·奧瑞奧著:《“自我時尚”技術:超越工業產品的普及性和變化性》,(法)馬克·第亞尼,滕守堯等譯:《非物質社會:后工業社會的設計、文化與技術》,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6-80頁。

④ (美)赫伯特·A·西蒙著:《設計科學:創造人造物的學習》,第106-131頁。

⑤ (英)安東尼·吉東斯著,田禾譯:《現代性的后果》,江蘇:譯林出版社,2011年。

⑥ (美)丹尼爾·F·庫法羅等著,姒一、王靚譯:《工業設計技術標準常備手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⑦ (美)特里·馬克斯、馬修·波特著,張嬋媛譯:《好設計》,山東:山東書畫出版社,2011年,第11頁。

⑧ (美)唐納德·A·諾曼著,劉松濤譯:《未來產品的設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

⑨ 王金玉等:《國外標準化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影響》,《世界標準信息》,2003年第2期,第4-11頁。

⑩ 同上,第4頁。

? 柳冠中:《設計的美學特征及評價方法》,《美術觀察》,1996年第5期,第44頁。

? 同上。

猜你喜歡
設計標準工業戰略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走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大步
實施農村“黨建護航”戰略的創新實踐思考
淺談預制裝配式建筑的BIM設計標準
電氣工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與節能量估算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基于事故事件信息的民機人為因素設計標準研究
中俄經貿合作再上新水平的戰略思考
工業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