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部血管彩超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診斷價值

2020-05-14 07:26陶媛
健康大視野 2020年8期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價值

陶媛

【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診斷中采用頸部血管彩超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本次研究樣本從本院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選取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頸部血管彩超檢查,并采用多層螺旋CT檢查作為對照,分析在兩種檢查方式下檢測結果。結果: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檢查結果,發現在多層螺旋CT檢查當中,50例患者中發現勁動脈狹窄與閉塞患者20例,椎動脈狹窄與發育異?;颊?5例;在頸部血管彩超診斷中,50例患者中發現頸動脈狹窄與閉塞患者17例,椎動脈狹窄與發育異?;颊?0例。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檢出率,其中多層螺旋CT檢出例數為45例,檢出率為90.0%;頸動脈血管彩超檢出例數為47,檢出率為94.0%,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此次研究證實,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診斷中采用頸部血管彩超,其應用價值較高,對于其他頸動脈血管病變的診斷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動脈血管;頸部血管彩超;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1

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而言,屬于一種危險性比較高的疾病,如果沒有及時的干預處理[1],疾病容易產生進一步進展,威脅患者生命,在臨床上一般遵循早診斷早治療的診療方案,在臨床診斷中,需要采用適當的干預措施來預防頸部動脈血管病變,降低死亡率[2]。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而言診斷方式較多,本次研究對本院5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用不同診斷方式,探究頸部血管彩超的臨床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樣本從本院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選取50例,研究時間從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所有患者均采用頸部血管彩超檢查,并采用多層螺旋CT檢查作為對照,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選取21例,女性患者選取29例,患者年齡在30-86歲之間,年齡均值為(62.8±2.1)歲。本次研究在開始前先將病歷資料交與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符合研究要求后開始研究,在著手研究時,保證參與研究的患者與家屬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從50例患者的一般資料上看,不會對本次研究科學性造成影響。

1.2 方法

多層螺旋CT診斷,采用4排螺旋CT診斷,采用高壓注射器將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作為血管造影劑,劑量為100ml,注射速度控制在3ml/s到3.5ml/s,延遲時間為10s到20s之間,在掃描結束后將原始圖像進行容積重建、平面重組等操作。

進步血管彩超真毒那,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取患者平臥位,充分暴露患者頸部區域,將軟墊置于患者頸部以下,讓患者頭部偏向一側,超聲檢測儀探頭的頻率設置為5MHz到10MHz之間,將患者頜下角、鎖骨上角、枕后角進行依次掃描,常規探測患者的血管壁厚度與血流速度、動脈內徑。

1.3 觀察指標

①頸動脈狹窄與閉塞、②椎動脈狹窄與發育異常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以x2檢驗。當P<0.05時,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多層螺旋CT

在多層螺旋CT檢查當中,50例患者中發現勁動脈狹窄與閉塞患者20例,其中5例患者竇動脈狹窄、10例患者內動脈狹窄、2例患者頸部總動脈狹窄、3例患者頸部外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與發育異?;颊?5例,12例患者椎動脈比賽、10例患者椎動脈狹窄,3例患者椎動脈發育異常。

2.2 頸部血管彩超

在頸部血管彩超診斷中,50例患者中發現頸動脈狹窄與閉塞患者17例,其中7例患者竇動脈狹窄,8例患者頸部總動脈狹窄、2例患者頸內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與發育異?;颊?0例,其中10例患者椎動脈發育異常、2例患者椎動脈狹窄、8例患者椎動脈閉塞。

2.3 檢出率

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檢出率,其中多層螺旋CT檢出例數為45例,檢出率為90.0%;頸動脈血管彩超檢出例數為47,檢出率為94.0%,無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腦血管疾病對人類的健康威脅越來越大[3],根據國際醫學組織調查顯示,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了人類的第三大致死病因,而對于該類疾病而言,在患者早期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癥狀,而在疾病進一步進展后治療較為麻煩,因此需要早診斷早治療,在臨床上診斷方式較多,常用的診斷方法有多層螺旋CT診斷與頸部血管彩超診斷。頸部血管彩超屬于一種常用的血管顯示技術,屬于一種無創檢測方式,檢查過程中可以將患者的血管狀況進行清晰的顯示,并直觀的呈現。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診斷中,頸部血管彩超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但是在實際研究中發現再對于椎動脈血管病變的診斷當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層螺旋CT也屬于臨床上一種常用診斷方式,診斷效果較高,因此可以將兩種診斷方式進行聯合診斷,為臨床確診提供參考依據[7]。頸部血管彩超屬于一種廉價的診斷方式,其中的高頻探頭可以呈現出高質量的聲像圖,對患者的血管內膜、管腔狹窄情況進行清晰的顯示,另外還可以將患者無癥狀期的動脈硬化患者進行檢測。

在本次研究中,在頸部血管彩超診斷中,50例患者中發現頸動脈狹窄與閉塞患者17例,其中7例患者竇動脈狹窄,8例患者頸部總動脈狹窄、2例患者頸內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與發育異?;颊?0例,其中10例患者椎動脈發育異常、2例患者椎動脈狹窄、8例患者椎動脈閉塞。在頸部血管彩超診斷中,50例患者中發現頸動脈狹窄與閉塞患者17例,其中7例患者竇動脈狹窄,8例患者頸部總動脈狹窄、2例患者頸內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與發育異?;颊?0例,其中10例患者椎動脈發育異常、2例患者椎動脈狹窄、8例患者椎動脈閉塞。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檢出率,其中多層螺旋CT檢出例數為45例,檢出率為90.0%;頸動脈血管彩超檢出例數為47,檢出率為94.0%,無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此次研究證實,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診斷中采用頸部血管彩超,其應用價值較高,對于其他頸動脈血管病變的診斷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孫婷,郭君,劉焱,etal.頸部血管彩超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0,12(11):41-43.

陸安學.頸部血管彩超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診斷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5):83-84.

徐新麗.頸部血管彩超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5,19(11):118-119.

猜你喜歡
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價值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環缺血中的檢查意義分析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血管超聲特點分析
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在輕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診斷價值
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療效觀察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腹部超聲對肝膽疾病的臨床診斷價值
腦CT對腦器質性精神病的診斷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