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強國的發展模式分析及經驗借鑒

2020-05-18 02:38王洪巖
中國水運 2020年2期
關鍵詞:經驗總結發展模式

王洪巖

摘 要:海洋發展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如何在激烈的海洋競爭環境中建立自身優勢,一直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問題。為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提出了海洋強國的發展戰略,制定了由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轉變的發展目標,以海陸統籌、協調發展的海洋產業加快民族復興的進程。本文選取世界歷史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強國,分析其各自發展模式,對于共性成功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在立足我國實際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先進國家的優秀經驗。以期完善國家海洋理論研究體系,助力國家海洋強國建設。

關鍵詞:海洋強國;發展模式;經驗總結

中圖分類號:F55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0)02-0015-02

1 引言

海洋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1],既是全球經濟貿易的關鍵通道,也是解決人口、資源、環境等一系列問題的重要途徑。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圍繞海洋進行了積極探索,制定了適合本國發展的核心戰略。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2][3]:“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秉h的十九大報告中又再次強調要[4]:“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這一論斷不僅明確了海洋發展對于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也告誡我們應從強國建設的角度理解中國未來目標與發展方向。

在世界海洋的發展進程中,出現過諸多海洋大國,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與發展機遇下,一些海洋大國憑借自身優勢達到巔峰,成為世界性海洋強國,這也為后世的海洋發展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本文以西班牙、英國、美國等海洋強國為例,對其發展模式中的共性經驗進行總結,并結合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深入思考,幫助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洋發展之路,為國家海洋事業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2 海洋大國發展模式

海洋歷史發展中,依次出現過三種海洋強國的發展模式:最早以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為先行的模式;特定時期下基于傳統海洋強國模式上迭代發展的英國模式;在全球范圍內持續時間最長,最具影響力的美國模式。

2.1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發展模式

1588年以前,西班牙號稱海上“無敵艦隊”,隨后葡萄牙[5]也以相似方式迅速擴張海洋軍事力量得到發展,17世紀中期“海上馬車夫”荷蘭崛起。三個國家遵循著同樣的發展路徑,通過海洋霸權獲取海洋話語權。在其發展模式中,地理區位優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造船與航海技術為其海洋軍事積攢了力量,使其在海洋爭奪上建立身位優勢;再次,三個國家的殖民及軍事力量擴張,謀取了大量資本,也在相當程度保障了三者海洋統治的時限。

2.2英國發展模式

英國的海洋發展經由原始資本積累的殖民擴張過渡到工業資本時期,再到金融資本時期,其海洋強國的建立始終圍繞著資本與經濟的主旋律。50年代初,以英國為主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建立,催生了對航運、港口發展的需求,促使英國成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相比之前的殖民掠奪,和平年代資本優勢積累的方式具有更強的可持續性,成熟的商業制度為英國海洋產業提供了從軍事擴張向經濟服務轉變的可能性,其海洋人才的培養儲備,也為英國海洋軍事與貿易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梢哉f,英國的海洋強國發展模式,從軍事目的出發,最終落腳于經濟,是國家體制轉變的勝利。

2.3美國發展模式

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電力、能源和象征一國軍事實力的軍備力量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在這一特殊的歷史發展時期,美國形成了以海權論為核心的海洋發展思想理論體系,制定了清晰的本國發展目標,通過國家壟斷與帝國主義的擴張積聚了雄厚的資本優勢。美國的海軍裝備與軍事力量建設,確保了美國的海洋軍事強國的地位,為美國海軍的全世界擴張奠定了基礎。同時,美國一改各國獨立發展的戰略,推行海洋戰略聯盟,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海洋發展的總成本。在美國海洋強國模式中,思想、經濟、軍事、人才四位一體,協同發展,四個因素具備同等的可持續性,這也使得美國在當前的海洋爭霸中成為了絕對的領先者。

3 海洋發展經驗總結

通過分析各海洋強國的崛起模式,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現狀,可總結得出我國發展海洋實力的理論經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海洋強國,應以經濟發展為基礎,兼顧政治、軍事、科技的多方位一體化發展。即應同時具備以下幾大要素:

3.1主權完整為前提

國家主權的完整是國家發展海洋的前提條件,這一影響要素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國家作為提供人類保護與安全最為重要的組織,其政治的統一能夠為一國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環境。國家主權完整與否,能夠直接影響到國民生活的質量高低,對于促進國家海洋生產力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第二,經濟是國家發展的關鍵要素,基于國情而制定的諸如國家稅收等政策與國家經濟直接掛鉤。完整的國家主權能夠為本國經濟提供最為穩定的發展環境,保障其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能為國家的頂層設計提供基礎支撐。第三,資源是國家發展的物質基礎,國家主權的完整能夠使本國資源得到更為有效的整合,避免因區域分割而導致的資源浪費,達到資源效用的最大化。充分整合國家資源,實施合理的宏觀調控,集中力量建設海洋強國,是我國當前發展的重要路徑。

3.2政策扶持為引領

政策是一國戰略發展的風向標,應作為國家海洋強國建設的引領方向。第一,科學的政策制度可以作為政府干預經濟以及對社會目標進行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能夠更好的幫助政府掌握市場動向,增強其抵御風險的能力,保障市場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海洋基礎要素的穩步提升。第二,一國政策的扶持有助于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促使海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以更為合理化的比例發展,降低第一產業投入,加快第二、三產業發展進程,著重加強第三產業投入。此外,政策的扶持同樣能夠為民族產業提供更好的培育土壤。第三,在海洋強國建設過程中,具體情況會受到國際環境以及國內經濟體量等不同因素影響,政策不僅發揮著國家發展的正向引領作用,同樣可以根據實際反向修正,推動海洋強國相關工作的具體落實。

3.3經濟發展為保障

經濟建設是國家基礎性建設,經濟發展對于海洋強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一,經濟是社會發展維持長治久安的前提,良好的經濟秩序有助于國家政局穩定,能夠為我國的海洋強國事業提供最佳的發展環境,當一國的經濟震蕩,常常會帶來軍事、政治等一系列連鎖問題,在相當程度制約一國的發展。第二,國家經濟發展有利于本國戰略的具體實施,對于國家發展方向的確定有決定性作用。上層建筑離不開經濟基礎,經濟基礎能夠有效反映上層建筑的產生、變革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與內容。海洋強國作為我國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的方向與舉措的制定,也必須與本國經濟緊密結合。

3.4科技人才為動力

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是我國海洋強國建設的核心動力。第一,科技創新能夠提升海洋發展的技術含量,帶動海洋產業相關生產要素的結構改進與效率提升,保障海洋產品高質量發展,推動海洋產業鏈升級。第二,人才是一國最寶貴的資源,能夠保障國家發展的可持續性,建立健全的海洋強國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國家人才自我造血能力,是我國海洋強國建設長久發展的根本。第三,科技創新和人才建設有利于海洋強國生產力的提升,而生產力代表著國家創造新財富的能力,因此,科技與人才建設對于海洋強國同樣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殷克東,衛夢星,張天宇.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現實與思考[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9,26(06):38-41.

[2] 劉賜貴.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29(12):8-10.

[3] 李敏.關于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24):1-5.

[4] 謝茜.新中國70年海洋強國建設[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9(05):23-30+156.

[5] 馮琳.海洋強國發展模式國際比較及中國的戰略選擇[J].商業時代,2014(19):37-39.

猜你喜歡
經驗總結發展模式
中外監理制度對比分析
高職院校行動導向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經驗研究
臨時展覽對高校博物館工作的促進作用
中國社區銀行發展模式探析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紀錄片創作》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贛南生態旅游競爭力及發展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