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鼻內鏡手術結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合并鼻息肉的臨床效果觀察

2020-05-19 14:59于春華王悅宋永欣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慢性鼻竇炎鼻內鏡鼻息肉

于春華 王悅 宋永欣

【摘 要】目的:探究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接受經鼻內鏡與藥物聯合治療的價值。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100例,遠程隨機化法分為實驗組(n=50)和對照組(n=50),分別實施鼻內鏡手術治療和鼻內鏡手術與藥物結合治療,觀察兩組療效、手術指標、并發癥情況的差異。結果:實驗組的總有效率(92.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7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7619,P=0.029);實驗組手術出血量(17.96±6.02)mL、手術用時(45.36±8.02)min、黏膜恢復用時(6.33±1.56)d、鼻腔恢復通氣用時(4.47±1.09)d、住院時間(4.39±1.26)d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3193、5.6595、4.0444、3.5832、11.9094,P=0.0001);實驗組的并發癥幾率(4.00%)較對照組并發癥幾率(18.00%)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0051,P=0.025)。結論: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接受經鼻內鏡手術與藥物結合治療的價值較高。

【關鍵詞】鼻內鏡;藥物;慢性鼻竇炎;鼻息肉

【中圖分類號】R2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患者實施有效治療十分必要。鼻內鏡手術是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主要方法,但是部分患者僅接受此手術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為探究鼻內鏡與藥物聯合治療的價值,該文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耳鼻喉科100例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鼻內鏡手術治療和鼻內鏡手術與藥物結合治療,分析其治療的結果,從而總結鼻內鏡手術與藥物結合治療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100例,以遠程隨機化法分組,每組50例。

實驗組中,年齡均值為(32.02±5.23)歲,其中男27例,女23例。對照組中,年齡均值為(32.17±5.20)歲,其中男29例,女21例。

該研究已被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參與該研究,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接受鼻內鏡手術與藥物結合治療,麻醉后,實施鼻內鏡手術治療,實施手術前0.5~2 h,預防性的為患者實施抗菌藥物干預,在靜脈滴注完成后,給予患者0.25 g克拉霉素(國藥準字H20065652)口服,1次/d,治療3~6個月。在鼻內鏡手術前1周,即給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國藥準字H20103808)進行治療,2次/d,每次為2噴,連續實施3~6個月的治療。

對照組接受鼻內鏡手術治療,其手術措施與實驗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治療的療效(治愈、有效、無效,以治愈率+有效率作為總有效率)作觀察分析,并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手術指標(手術出血量、手術用時、黏膜恢復用時、鼻腔恢復通氣用時、住院時間)的差異性。

1.4 統計方法

通過SPSS 21.0統計學軟件作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n(%)]或百分率(%)表示,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

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實驗組手術出血量、手術用時、黏膜恢復用時、鼻腔恢復通氣用時、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并發癥情況對比

實驗組并發癥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接受經鼻內鏡手術治療,可以對其可逆性黏膜以及正常黏膜保留,對患者的損傷程度進行控制[1-3]。在實施鼻內鏡手術的過程中,應盡量對其組織進行保護,特別是患者的中鼻甲部位的相關組織,其具有較為重要的生理功能,若在術中受到損傷,則會影響患者鼻腔的纖毛運動以及傳輸功能,導致患者的鼻腔過度寬大,膿性分泌物大量沉積于患者的鼻竇腔內,影響手術的效果。黏膜保留是黏膜再生的基礎,其可以對黏膜功能的上皮化和功能恢復進行促進。

導致患者出現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機制較為復雜,臨床研究顯示,在患者的鼻-鼻竇黏膜中,多數存在生物膜的情況,此種生物膜會增加細菌對患者防御系統、抗菌藥物的抵抗作用??死顾厥强咕幬锏囊环N,其可對細菌生物膜的形成進行破壞和阻止,直接在炎癥細胞因子以及炎癥物質上作用,對細菌生物膜的形成進行控制,從而促進鼻竇炎患者療效的提高。

該文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鼻內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的實驗組,其治療的總有效率(92.00%)明顯高于僅鼻內鏡手術治療的對照組總有效率(78.00%);實驗組手術出血量(17.96±6.02)mL、手術用時(45.36±8.02)min、黏膜恢復用時(6.33±1.56)d、鼻腔恢復通氣用時(4.47±1.09)d、住院時間(4.39±1.26)d均低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并發癥幾率(4.00%)較對照組并發癥幾率(18.00%)低。結果表明,鼻內鏡手術聯合藥物的應用,可更好提高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治療的效果,減少其治療的時間、康復的時間以及并發癥的幾率。

綜上所述,鼻內鏡手術與藥物聯合應用于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癥狀,縮短患者的治療以及康復時間,且可對其并發癥的發生進行控制,安全有效,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吳四海,袁淵,徐婷,等.術前藥物綜合治療對鼻內鏡下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手術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2):168-170.

陳國靜,蔡曉嵐,李學忠,等.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伴哮喘患者鼻內鏡圍手術期藥物治療[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5,29(3):35-38.

史先萍,周本忠,王勝國,等.慢性鼻-鼻竇炎的藥物治療與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藥物綜合治療的療效比較[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5,23(5):335-339.

猜你喜歡
慢性鼻竇炎鼻內鏡鼻息肉
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藥物保守治療一例
鼻內鏡下手術治療鼻息肉的臨床分析
IL13 與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組織中的表達
短期布地奈德混懸液經鼻霧化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觀察
鼻內鏡鼻前庭囊腫手術療效分析
支撐喉鏡聯合鼻內鏡下射頻治療會厭囊腫療效觀察
慢性鼻竇炎患者手術前后黏膜的結構及功能變化
經鼻內鏡手術結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療效觀察
慢性鼻竇炎鼻內窺鏡下鼻竇手術的臨床療效觀察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治療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