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護理干預控制重癥監護病房院內感染發生率的效果分析

2020-05-19 14:59李風云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重癥監護病房院內感染綜合護理

李風云

【摘 要】目的:分析綜合護理干預控制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院內感染發生率的效果;方法:選取醫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ICU患者作為綜合護理對象,使用隨機數表法,將全部患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60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和綜合護理干預,統計兩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情況,比較兩組感染率,以及護理質量。結果:統計兩組患者感染位置分布狀況,兩組感染最多部位為呼吸道共4例,而兩組中呼吸道、消化道和胃腸道是感染率出現較高位置。觀察組均為1例,對照組分布為3例、3例和2例。統計兩組患者的總感染率,觀察組為6.67%,對照組感染總例數為10例,總感染率為22.22%,組間差異明顯(P<0.05)。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觀察組患者各項護理質量觀察指標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ICU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控制措施后路,與常規護理方式相比,患者各個部位感染次數均有所減少,而感染率明顯降低,同時提升了對患者的護理質量,患者心理情緒、生活狀況和對護理方式的滿意程度明顯改善。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控制;重癥監護病房;院內感染;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ICU是醫院中用來救治危重癥患者的場所,而ICU中感染問題長期作為關注重點,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相關調查顯示,部分醫院患者感染率高達25%,嚴重影響著對患者的治療效果。

與普通病房患者相比,ICU患者病情嚴重,住院時間長,且需要長期服用抗生素類藥物,身體免疫功能低下,同時受頻繁性入侵醫療影響,患者發病率明顯高于普通病房?,F階段,針對ICU感染問題已經成為醫學界重點關注的課題和研究熱點。為降低感染發生率,醫院通過護理方式對各個環節進行控制,減少誘發感染因素對患者疾病治療的影響。以往護理中實施的護理措施以常規護理為主,可起到理想效果,但作用有限對的院內感染發生率控制力度有效。

與之相比,廣泛使用的綜合護理方式,護理更加全面,可從多角度進行有效控制[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綜合護理方式在ICU患者感染率控制中的應用及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以我院120例ICU患者為護理對象,設置對照組(n=60)與觀察組(n=60),其中,

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37~73歲,年齡均值(54.3±3.2)歲,疾病類型:消化系統疾病18例,損傷性疾病20例,心腦血管疾病17例,其他疾病15例。

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36~74歲,平均(54.6±3.7)歲,疾病類型:

消化系統疾病19例,損傷性疾病21例,心腦血管疾病16例,其他疾病14例。

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

①臨床資料完整;

②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③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①患有精神、意識和交流障礙;

②患者配合度低。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干預方式,包括:

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提升其對個人衛生重視程度;

定期對ICU病房進行清理、消毒;

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制定科學飲食和訓練計劃;

指導患者正確用藥;

檢查患者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

叮囑患者保證充足休息時間;

針對免疫功能較低患者制定營養補充方案,提升其免疫狀況;

適時進行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對自身病情認知與自我管理能力[2]。

觀察組: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

①應先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樹立良好服務意識和專業素質,定期培訓、考核護理技能,保證ICU護理人員對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水平。

②落實無菌操作,嚴格控制無菌病房人員出入,對進入病房人員要求穿戴適合,并做好消毒工作。

③改善侵入性護理操作流程,融入置管、穿刺等環節中,均要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同時盡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降低較差感染發生率。另外,操作中注意控制力度,避免造成損傷[3]。

④優化用藥治療,為控制濫用抗生素導致患者機體損傷,應結合患者病情制定針對性抗生素使用方案,強化用藥管理。

⑥做好病房管理工作,定期進行環境清潔、消毒,調控溫度、濕度,保證環境舒適度。

⑦以患者為中心,落實人文關懷護理,做好護患溝通工作,滿足患者需要,構建良好護患關系,提升其對各項護理操作的依從性和認可度,幫助患者保持積極樂觀態度,消退其負面心理情緒[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呼吸道、消化道、胃腸道以及泌尿系統等位置感染情況,計算感染發生率,并觀察兩組患者負面情緒、生活質量、護理滿意評分,評分參考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和生活質量評分表,負面情緒評分中評分越低護理效果越明顯,而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評分中,評分越高護理效果越優。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統計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和檢驗法,若P<0.05,則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感染部位分布情況

全部患者無死亡病例,兩組中感染最多部位為呼吸道,而呼吸道、消化道和胃腸道是感染率出現最高位置。詳見表1。

2.2 感染率

觀察組患者感染例數為3例,總感染率為6.67%,對照組感染例數為10例,總感染率為22.22%,兩組感染率差異明顯(P<0.05).

2.3 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各項觀察指標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評分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3 討論

ICU是危重癥患者所在區域,患者病情較為復雜,病情嚴重,且治療時間較長,同時受侵入性治療等因素影響,導致ICU患者感染率居高不下,對多數患者病情治療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加重了患者本身負擔,進而引發焦慮、抑郁和不安等負面情緒,使得病情繼續加重,形成惡性循環?,F階段,醫院已經將ICU院內感染作為重點護理內容,將對感染率控制視為亟待解決重要問題[5]。

多數醫院對此主要通過病情監測、衛生清潔、飲水指導、用藥指導和健康宣教等護理方式,控制感染率,但與ICU病房感染相關因素較多,常規護理方式缺乏全面性。而通過綜合護理則可根據引發患者感染相關因素進行多方面護理,利于提升對感染發生率的控制效果[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最多感染部位為呼吸道,兩組共4例,呼吸道、消化道和胃腸道感染率較其他感染高,其中,觀察組均為1例,共3例,感染率為6.67%,對照組呼吸道感染3例、消化道感染3例,胃腸道感染2例,泌尿系統和其他感染2例,共10例,總感染率為22.22%,兩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對比,觀察組更優(P<0.05)。說明相比于常規護理方式,對ICU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利于降低患者感染率,提升整體的護理質量,與王美娜[7]對“綜合護理干預控制ICU院內感染發生率的效果”研究結果一致,均認為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對ICU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方式,可降低各項不良因素對患者的影響,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發生率,加快患者恢復,與常規護理方式相比,臨床護理效果更加顯著,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劉曉青,林聳,黃菊英.綜合護理干預對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的情緒及睡眠影響評價[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08):1123-1124.

劉海棠.綜合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21):3262-3264.

王沐.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在呼吸科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32):162-164.

姜丹,任普圣.綜合護理干預控制重癥監護病房院內感染發生率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2):55+57.

唐二妹.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重癥監護病房患者ICU綜合征的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8,31(08):1214-1216.

Rohit Gupta, Emily Hannon, Shirish Huprikar,等.Getting to zero: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infections using an integrated infection control protocol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16, 44(12):56-58.

王美娜,李歡.綜合護理干預控制重癥監護病房院內感染發生率的效果分析[J].罕少疾病雜志,2018,25(06):59-60+85.

猜你喜歡
重癥監護病房院內感染綜合護理
2013~2015年我院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腦出血術后患者的ICU觀察及護理對策研究
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風險因子及其護理對策分析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持續獻血應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
CRRT在重癥胰腺炎中的應用及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