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用于上肢手術的麻醉效果探討

2020-05-19 14:59馬嬌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麻醉效果

馬嬌

【摘 要】目的:分析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用于上肢手術的麻醉效果。方法:將10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進行盲探操作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干預組在B超的引導下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對比兩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干預組的麻醉優良率(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P<0.05),干預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4.00%)明顯低于對照組(22.00%)(P<0.05)。結論: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用于上肢手術的麻醉效果顯著,提高麻醉優良率,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上肢手術;臂叢神經阻滯麻醉;B超引導;麻醉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是指在臂叢神經干處注入麻醉藥物阻滯其所支配的神經傳導。這種麻醉方式在臨床上的使用比較普遍,多用于肩部、手、上臂和前臂的手術[1]。在傳統麻醉中,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是使用異感法對神經進行定位,這種定位方面很容易引發并發癥,比如藥液注入錯誤、神經損傷、氣胸等;近幾年隨著B超的廣泛使用,在B超的引導下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更加理想。本文將對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用于上肢手術的麻醉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上肢手術患者,選取時間范圍是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隨機均分為兩組,分別是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有31例,女性有19例;年齡在23歲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52±11.47)歲;體重在42kg至86kg之間,平均體重為(63.18±9.53)kg。干預組:男性有28例,女性有22例;年齡在21歲至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82±11.98)歲;體重在42kg至86kg之間,平均體重為(63.18±9.53)kg。對比兩組上述基線資料,P值>0.05,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選取標準:①經過檢查確診進行上肢手術者;②對麻藥不過敏者;③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患肢感覺出現異常者;②頸部畸形者;③意識障礙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使用的局部麻醉藥均為0.447%的甲磺酸羅哌卡因(生產企業: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621),使用劑量為0.4ml/kg。對照組患者的臂叢神經阻滯麻醉進行盲探操作,先解剖體表進行定位,再通過異感法進行注射麻醉藥[2]。干預組患者則在B超引導下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操作,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測,患者取平躺仰臥位,手臂放在身體的兩側,保持自然放松,頭偏向于健康手臂的那一側,暴露患側頸部,對穿刺部隊進行嚴格的消毒,選用超聲儀器進行定位,B超的探頭對喉部、頸內靜脈和頸動脈進行掃視,作出相應的調整,保證在超聲儀器上顯示出清晰的肌間溝臂叢神經影像[3],超聲引導下進針并注射麻醉藥,觀察麻醉藥物的分布情況,直到藥液把神經束浸潤完全為止[4]。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等級,優是患者鎮靜無痛,阻滯效果好;良是患者出現痛苦表情,阻滯范圍不全面;中是患者發出呻吟聲,有躁動現象,加麻或輔助用藥,才勉強手術;差是麻醉效果無法支持手術。其中優和良納入麻醉優良率的計算。對比兩組患者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文的研究數據均選用SPSS22.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均數±平均值”表示計量資料(兩組患者的臨床相關指標),T值進行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兩組患者的麻醉優良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卡方進行檢驗;若檢驗結果為“P<0.05”,則可表示兩組患者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

對照組患者麻醉的優良率為80.00%,干預組患者麻醉的優良率為98.00%,兩組對比,干預組患者麻醉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值<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具體見下表一。

2.2 對比兩組患者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在對照組患者中,有2例氣胸,5例血腫,4例Honer綜合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2.00%;在干預組患者中,有1例血腫,1例Honer綜合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00%;兩組對比,干預組患者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值<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在臨床上,對于上肢手術的麻醉普遍使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效果主要體現在麻醉藥擴散在臂叢神經周圍的程度,所以麻醉效果的好壞取決于麻醉藥注入位置的準確度和擴散程度[5]。

傳統的盲探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操作醫生的臨床經驗、個人感覺和患者配合,定位存在很大概率的不準確性,導致麻醉效果較差[6],此外,傳統的盲探法成功率低,還易誤入血管及誤穿胸膜;而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通過B超掃描儀器的協助能夠確定臂叢神經的最佳位置,具有直觀準確的特點,直接顯示穿刺針,可以及時調整穿刺針的位置,神經分支多點阻滯,使局麻藥擴散均勻,起效快,阻滯完全,避免了盲探操作的不準確性。從文中結果數據可以看出,使用B超引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干預組患者麻醉的優良率明顯高于盲探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干預組(P<0.05),干預組患者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用于上肢手術不僅能提高麻醉優良率,具有易操作,準確,還能減少麻醉的不良反應,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肖水平,錢滔來,于利等.B超引導下不同模式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3):64-65.

姜義鐵,俞書盼,樂婷等.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用于上肢手術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飲食保健,2017,4(27):313.

周文,劉珺,黃桂明等.30例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臨床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5,29(25):351-351.

楊漢權.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用于上肢手術的麻醉效果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18(17):299..

李明濤,馬平康,秦革萍等.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23(6):22-24.

周曉琴.B超引導下不同模式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8,25(4):429-430.

猜你喜歡
麻醉效果
無痛胃鏡檢查中丙泊酚聯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臨床研究
丙泊酚聯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輸注在燒傷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討
舒芬太尼聯合七氟醚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
比較七氟烷和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鏡手術的麻醉效果及對麻醉蘇醒期的影響
瑞芬太尼聯合依托咪酯對老年患者胃腸鏡麻醉的效果分析
丙泊酚輸注麻醉與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鏡手術的比較
鹽酸右美托咪定對小兒手術應激反應的作用分析
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壓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麻醉效果研究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