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比較

2016-03-17 16:54劉順興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7期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術腰硬聯合麻醉麻醉效果

劉順興

【摘要】 目的 探討比較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72例選擇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按麻醉方式不同分為A組(36例, 采取全身麻醉)和B組(36例, 采取腰硬聯合麻醉)。比較兩組的麻醉效果。結果 A組麻醉起效時間為(242.5±30.6)s, 優良率為77.8%, B組麻醉起效時間為(56.8±15.2)s, 優良率為94.4%, 組間麻醉效果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B組麻醉后心率、收縮壓、舒張壓變化幅度明顯小于A組, 兩組麻醉后心率、血壓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3.3%, B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1.1%, 組間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腰硬聯合麻醉在髖關節置換術中起效更快, 麻醉效果更佳,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全身麻醉;腰硬聯合麻醉;髖關節置換術;麻醉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128

髖關節置換術就是通過手術方法來置換髖關節內受損骨質, 其在恢復髖關節功能、緩解疼痛方面的作用明顯, 為臨床廣泛應用。相關報道[1, 2]指出有效的麻醉方式是保證髖關節手術順利實施的保證, 也是關鍵環節。且該類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 這對麻醉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是骨科手術的兩種常用方式, 本研究比較了兩種麻醉方式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72例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為觀察對象, 均經X線、CT檢查確診, 按麻醉方式不同分成A組和B組, 各36例。A組男20例, 女16例, 年齡58~72歲, 平均年齡(66.4±3.6)歲, 股骨頸骨折18例, 股骨頭壞死12例, 骨性關節炎6例, ASA Ⅰ級16例, ASA Ⅱ級20例;B組男21例, 女15例, 年齡60~73歲, 平均年齡(67.2±3.8)歲, 股骨頸骨折19例, 股骨頭壞死13例, 骨性關節炎4例, ASA Ⅰ級18例, ASA Ⅱ級1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嚴重器質性疾病、免疫系統缺陷患者, 所選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麻醉方法 A組予以全身麻醉處理, 術前處理:予以面罩吸氧(4 L/min), 開放靜脈通路, 輸注乳酸格氏液, 靜脈滴注0.1 mg/kg長托寧, 做好心電圖、脈搏級血氧飽和度等監測。術前各項體征無異常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以此推注0.1 mg/kg

咪達唑侖、0.002 mg/kg芬太尼、0.8~1 mg/kg丙泊酚、0.1 mg/kg

維庫溴胺麻醉誘導, 然后氣管插管, 接通麻醉機, 潮氣量8~10 ml/kg, 呼吸頻率12次/min, 持續泵入丙泊酚100 μg/(kg·min), 瑞芬太尼0.1~1 g/(kg·min), 簡單靜脈注射維庫溴胺0.05 ml/kg, 以此維持麻醉。B組予以腰硬聯合麻醉, 取側臥位, 患肢在上, 選擇穿刺點L3~4椎間隙, 穿刺成功后用25G針行蛛網膜下腔穿刺, 腦脊液緩慢溢出后, 注入1.5 ml 0.5%鹽酸羅哌卡因(速率0.1 ml/s), 穿刺完成后于硬膜外腔置入硬膜外導管, 改平臥位, 然后將麻醉平面調至T8, 適當追加5 ml 0.5%羅哌卡因維持麻醉平面。手術過程中若血壓相加, 靜脈注射麻黃堿, 心率<55次/min, 靜脈注射阿托品。

1. 3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麻醉前后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和手術并發癥。麻醉效果參考如下標準[3]評價:優:無疼痛感, 肌松良好, 無需使用輔助藥物;良:輕微疼痛感, 肌松較好, 無需輔助藥物;可:輕中度疼痛感, 肌松較差, 需使用鎮痛藥平復;差:中重度疼痛, 可能造成手術無法進行。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 A組麻醉起效時間為(242.5± 30.6)s, 優良率為77.8%;B組麻醉起效時間為(56.8±15.2)s, 優良率為94.4%。B組麻醉起效時間明顯短于A組(t=32.6, P<0.01);B組麻醉優良率高于A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2, P<0.05)。見表1。

2. 2 兩組心率和血壓比較 麻醉前兩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麻醉后心率、收縮壓、舒張壓變化幅度明顯小于A組, 兩組麻醉后心率、血壓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 A組術后并發癥:肺部感染6例, 呼吸系統抑制1例, 靜脈血栓3例, 功能障礙2例, 總發生率33.3%;B組:肺部感染2例, 呼吸系統抑制1例, 靜脈血栓1例, 總發生率為11.1%, 組間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相較于全身麻醉, 腰硬聯合麻醉的起效時間和麻醉效果進步較優, 麻醉前后血流動力學變化幅度要明顯小于全身麻醉。該麻醉方式起效快, 麻醉鎮痛效果明顯, 對呼吸循環系統的影響小于全身麻醉。有報道中指出腰硬聯合麻醉作用時間靈活, 更利于鎮痛, 且用藥劑量少, 降低了藥物毒性作用, 這些特點使得腰硬聯合麻醉更適合作為髖關節置換術的麻醉方式。另外腰硬聯合麻醉還可促進肌肉的松弛, 保證了更加清晰的手術視野, 可操作性更好, 即使深部組織也可有效的進行處理, 這就大大降低了對周圍器官傷害, 對術后功能恢復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術后并發癥是評價手術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并發癥不僅影響功能恢復, 還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研究發現肺部感染、呼吸系統抑制、靜脈血栓和術后認知障礙是髖關節置換術的常見并發癥, 腰硬聯合麻醉的并發癥發生率要少于全身麻醉, 前者無需氣管插管刺激, 對呼吸系統的傷害減小, 因此肺部感染、呼吸抑制的發生率降低, 起效快、鎮痛完善對減少靜脈血栓和術后認知障礙有一定的作用。

綜上所述, 相較于全身麻醉, 腰硬聯合麻醉在髖關節置換術中起效更快, 麻醉效果更佳, 并發癥更少,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真, 邱燦金. 兩種麻醉方式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比較. 中國醫藥導刊, 2014, 10(6):930-931.

[2] 葉賢瑞. 觀察兩種麻醉方式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中的臨床效果.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22(30):87-88.

[3] 岳懷孝. 兩種麻醉方式用于髖關節置換術臨床比較. 亞太傳統醫藥, 2013, 9(2):133-134.

[收稿日期:2015-10-09]

猜你喜歡
髖關節置換術腰硬聯合麻醉麻醉效果
應用氨甲環酸對髖關節置換術出血量的影響
無痛胃鏡檢查中丙泊酚聯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臨床研究
階段式康復護理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丙泊酚聯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輸注在燒傷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討
腰硬聯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應用及意義評析
比較七氟烷和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鏡手術的麻醉效果及對麻醉蘇醒期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