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2020-05-19 14:59李慶敏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常規護理應用效果

李慶敏

【摘 要】目的:分析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對照實驗中,共有4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配為使用不同護理管理模式的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隨機分配24例患者,其中,參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使用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在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的NDS、ADL評分及滿意度。結果:在護理管理前,兩組患者的NDS、ADL評分差異較小,無可比性(P>0.05),在護理后,研究組分別為(11.51±5.41)分、(57.48±22.63)分;參照組分別為(16.62±8.73)分、(50.55±20.31)分,兩組數據間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十分滿意患者16例,一般滿意7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95.83%);參照組中,十分滿意患者14例,一般滿意6例,不滿意4例,滿意度(83.33%),滿意度之間差異較大,(P<0.05)。結論: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時使用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針對性,對患者的快速康復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常規護理;急性腦梗死;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前言:近年來,由于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各類疑難雜癥的發病率在不斷提高,嚴重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病癥為急性腦梗死。常規護理模式下,急性腦梗死護理質量相對較差,并不能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以至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護理針對性不高,從而極易造成各類不良事件的發生。而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增加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更加精細化的對患者進行護理管理,并增加心理干預、健康知識宣教等措施,使得護理質量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本次對照實驗中詳細分析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與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共48例,均為患有急性腦梗死的患者,為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收治,患者均符合入組標準,且家屬已在相關知情同意書中簽字,所有患者均符合入組標準,無精神類病史。入組后,按照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了參照組和研究組,分別使用常規護理、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每組隨機分配24例患者。研究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在54~72歲之間,平均年齡(64.26±2.19)歲;參照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2∶12,年齡介于45歲~69歲之間,平均年齡(61.25±1.5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將常規護理方式應用于參照組中,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規范化標準來開展護理操作,并嚴格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一旦發生突發情況,要及時通知主治醫生,采取緊急措施[1]。

研究組要在常規護理方式的基礎上增加臨床路徑護理管理,第一,科室內護理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措施,成立臨床路徑管理小組,將組內患者進行分組,每組均分派護理人員,針對每一組內的具體情況采取護理計劃。在護理過程中若出現問題,應及時查找并解決[2]。第二,急性腦梗死發病急,發病部位位于腦部血管中,在該病癥的影響下,會對患者的身體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在對患者開展護理工作前,必須要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如患者腦梗死病癥時長、是否存在禁忌癥、過敏史等,以此作為制定護理方案的重要依據。第三,患者急性腦梗死在發作后,使得患者可謂“鬼門關前走一遭”,勢必會對其心理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亟需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若任由患者心理問題不斷滋生而不采取抑制措施,極易使患者產生嚴重抑郁甚至出現過激行為]。對此,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交流,面帶笑容、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以此來感染患者,使患者的心理能夠得到疏導。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后,能夠促使患者心理狀態更加舒緩。第四,多數患有急性腦梗死的患者,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相對較淺,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提高了急性腦梗死的發病率。同時,還存在部分腦梗死恢復后,依然我行我素,抽煙、酗酒等,導致腦梗死再度復發,均是沒有正確的認識急性腦梗死。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要將“健康教育”貫穿到護理過程的始終,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第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休息,保證三餐,且要確保飲食中必須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適當增加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

1.3 觀察指標

本次實驗的觀察指標以患者的NDS、ADL評分及患者滿意度作為本次實驗的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3.0作為本次實驗的統計學處理工具,以(P<0.05)表示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滿意度對比:研究組滿意度為(95.83%),參照組僅為(83.33%),研究組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是當前常見臨床病癥,多發于老年群體中,由于該病癥發病較急、變化較大,治療難度大,在改疾病的影響下,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會被傷害,常規護理模式下,過于重視患者的生理護理,模式化現象嚴重,而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可以將護理措施的每一個步驟均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從而實現質量更高的護理。據本次實驗來看,研究組NDS、ADL評分、滿意度明顯優于參照組,且數據間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取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較好,適宜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張巍.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2):90-91.

沈烈農.品質鏈護理在扁桃體切除術患者干預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9(05):264-266.

猜你喜歡
急性腦梗死常規護理應用效果
急性腦梗死辨證分型與ADC、Hcy及hs—CRP的相關性研究
目標性心理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早期應用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