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民間童話中屠龍故事對比研究

2020-05-20 15:06李倩倩
卷宗 2020年7期
關鍵詞:對比研究文化

摘 要:中國文化中的龍多以正面形象出現,但是在民間童話中卻能找到不少屠龍相關文本。這些屠龍故事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文化機制和心理認知?而俄羅斯民間童話中的龍始終作為邪惡的化身出現,是英雄歷險征程中的攔路虎,英雄唯有殺死對方才能成就盛名或抱得美人歸。中俄童民間童話中都同時存在屠龍相關文本,然龍意象在中俄文化中的內涵和象征意義卻有諸多不同。通過對屠龍類型童話文本進行對比分析,能有助于深化對兩國不同文化心理的認知。

關鍵詞:屠龍故事;中俄民間童話;文化;對比研究

1 中國民間童話中的屠龍故事

一個完整的屠龍故事通常需包含斬龍、冒充、斬龍憑證和迎娶公主諸環節。中國民間童話中的屠龍故事主要分布在西北少數民族聚集區和南方一些地區。塔吉克族民間童話《勇敢的小王子》就是比較完整的屠龍故事。故事的人物設定是三兄弟。三人一道出發去為父尋找使其相思成疾的夢中邂逅的仙女。之后就是三岔口三兄弟的分道揚鑣。作為故事主人公的小王子途中相繼除去魔鬼,斬殺惡龍,深入仙境并最終找到了仙女。劇情就此出現轉折,與兄長的匯合引出之后的背叛、冒充和最終的真相大白諸環節。在該故事中屠龍原因在于惡龍的獻祭勒索。故事中的惡龍每天都要吃一個人和四十筐子馕。如不及時送去全村就會遭難。主人公路過村莊那天正好輪到國王的女兒被當做貢品。有關屠龍過程并沒有很多的渲染刻畫,主人公是在惡龍撲過來的空檔,緊握寶劍,猛一跳鉆進龍嘴里,用寶劍把龍的肚子劈成兩半從而結果了惡龍的性命。而京族的《珠子降龍》故事則只是涉及了屠龍情節,缺失其他三個環節。故事講的是在茫茫大海中有一座小島。原本島上風調雨順,居民的生活無憂無慮。然后來一妖龍作怪,興起飛沙走石。一日,一寡婦夢見一白鶴自烏云中來吐明珠落其口中。寡婦猛地驚醒,后生玉珠,從中蹦出一小紅孩。為除去惡龍,小孩不辭辛勞尋得天劍,苦練武藝,終于斬殺妖龍。在該故事中存在有關妖龍形象的描述。這是一條綠龍。它在海中翻騰跳躍,張著大口噴云吐霧,兩口眼睛大的像兩個大燈籠,閃爍著青光,兩只角就像粗大的樹椏,十分兇惡。主人公最終是通過從巨龍體內將龍肚剖開的方式斬殺妖龍的。主人公是天降的神童,斬殺妖龍的目的純粹是為了為名除害。當任務完成后小紅孩就騎鶴離去了。此外,還有一則在新疆地區比較著名的包含屠龍情節的名為《長著一撮金發的小伙子》的童話。其故事梗概是:一孤兒禿頭,只在左鬢角上有一撮金色的頭發。他在頭上套了個羊肚子,將金發掩藏在里面。后因機緣巧合其被小公主看到真面目,一見傾心繼而選為駙馬。然國王看不上這個女婿,總想找個借口將其誅殺。就在國王為此事犯愁之時,堵住水源、吞食百姓的蛇妖之禍又接踵而至。國王許諾以大臣之位作為斬殺惡龍的勇士的獎賞。主人公在這時主動請纓前去破妖龍之災。后在夢中仙翁指點之下主人公得以誅殺妖龍。主人公是在蛇將其吸入嘴中的一瞬間用橫置的殘劍將龍剖為兩半,像割窄皮條一樣,從其尾部一下子劈出去。中國民間童話中龍慘遭屠殺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源于其乃引發旱澇等自然災害的元兇;二是因其獻祭勒索,吞食人類。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形象并非像今日這般主要是祥瑞的象征,而是亦正亦邪。從《山海經》中亮相的諸多龍的形象就不難發現龍最初實則是一種自然力的化身,是風雨等諸多氣象神格化的產物。它是一種想象中能溝通天人的神物,能飛上九天,也能深入淵底。從漢代開始,統治者逐漸將"龍"崇拜用于封建統治。然龍原本兩面性的特征在民間故事中得以保留。龍美好的一面往往與居住在龍宮中掌管興云降雨職責的龍王意象相關聯,這從民間異?;钴S的“龍王龍女”故事中可見一斑。而龍作為自然災害化身的邪惡的那一面則在屠龍故事中得以體現。中國的許多屠龍故事,尤其是漢族的屠龍故事,少見完整類型的敘述,情節普遍較為單一,往往對屠龍過程一帶而過。故事的主人公有在屠龍行為中全身而退的,也有和惡龍同歸于盡的。故事核心是對屠龍英雄為民除害義舉的歌功頌德,弘揚濃厚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而中國西北地區的屠龍故事卻有著迥異的情趣,屠龍故事相對完整,故事中出現的龍往往是毒龍,中間會有龍血有毒、龍血傷人、乳液解毒、英雄死而復生諸多龍毒相關母題描寫。而其中牛奶意象的出現不僅是因為它是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重要食物,在許多文化中牛奶其實是作為人類新生的開啟象征。有些故事中的龍也有吐火的特性。且屠龍方式幾乎都是英雄手持寶劍被吸入龍腹,將其劈為兩半。故事的結局主人公往往選擇讓出公主去追尋自己更為高遠的志向,具有濃郁的游牧文化色彩。獻祭給龍的祭品也包含諸如羊只、馕等充滿地域特色的食物。

2 俄羅斯民間童話中的屠龍故事

在俄羅斯魔幻童話中存在大量以屠龍母題作為主線展開的故事。其中有以童話《有關年輕的好漢、返老還童果和活水的故事》、《獸奶》和《伊凡王子和馬爾法公主》為代表的完整的屠龍故事。第一個故事中主人公是為了營救作為妖龍貢品的公主而和妖龍展開決斗的,最終主人公是用5普特重的鐵棍將7頭妖龍的頭打飛的。在第二則故事的異文之一中蛇妖以不同面目出現了兩次。一次是能夠變形白面小生誘惑女子的蛇妖戈雷納奇,另一次則是主人公在營救公主時遭遇的12頭的食人蛇妖,兩次出現的蛇妖最終都是被主人公的動物助手們撕裂的。而在《伊凡王子和馬爾法公主》故事中,主人公是為了拯救被蛇妖逼婚的公主,相繼與3頭、6頭和9頭的蛇妖開戰。此外,在俄羅斯民間童話中還存在大量包含屠龍母題卻并非完整意義的屠龍故事。其中《老坐在那兒的弗羅爾卡》講的是國王的三個女兒在花園散步之時被黑海蛇妖以火翼擄走。而主人公就是奉召和另兩個伙伴一道去尋找失蹤的公主。故事中挾持三位公主的分別是5頭,7頭和12頭的蛇妖。前兩個蛇妖的住所都位于森林深處。而最厲害的12頭蛇妖的住所則是傍懸崖而建。關于主人公與蛇妖戰斗場景的描述則只是一代而過,主人公只一刀就砍下蛇妖的所有腦袋。主人公之所以選擇出發營救公主,一則是想小試身手,主要則是因為有巨額獎賞的誘惑。而在《尼基塔·柯熱米亞卡》故事中蛇妖則是作為被獻祭的對象以食人妖魔及情欲集合物的形象示人的。有關蛇妖外形的描述則并未見諸。故事主人公不畏權勢,也沒有所謂的英雄主義情懷。其之所以同意出山只是因為被孩童的眼淚感動。且在完成了屠龍壯舉后,主人公拒絕任何獎賞,而是回去重新干起老本行。在《伊凡.貝科維奇》故事中有關屠龍情節的描寫則較為細致且驚心動魄。故事主人公先后和6頭、9頭和12頭的蛇妖交手。打斗地點是在黑海抑或斯莫羅齊娜河邊的莢蒾橋上,蛇妖出場之前往往四周興起禽類不安的聒噪聲,大地開始劇烈的晃動,海上波濤洶涌。蛇妖則是騎著寶馬從海底出現的。三次斗爭的難度是呈遞進關系的。6頭蛇妖的頭顱是被分兩次砍下的。而當主人公和9頭蛇妖作戰時,在一劍砍下其6個腦袋后,主人公也遭遇蛇妖回擊,陷入齊膝蓋深的濕地里。若非其急中生智將一把泥土撒進蛇妖的眼中,打斗未必以其凱旋告終。而最后一次和12頭蛇妖的打斗尤為慘烈。12頭蛇妖還多了一只奇怪的具有復原療效的火手指。若非最后關頭兄弟們前來相助,主人公則兇多吉少。

俄文詞匯дракон(龍)來自希臘文drakōn。在希臘語中,drakōn這個詞是指巨大的能興風作浪的海蛇或海中怪獸。而俄語民間童話中的惡龍的形象也與西方主流惡龍形象接近。其原型也是一條蛇。所以在屠龍故事中出現的是змей(蛇)這個詞。在希臘神話中出場的毒龍雖然面目可憎,但作為盡忠職守的看守者,也并非一無是處。而在西方文化中“惡龍”形象的定型主要是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在西方基督教文化經典《圣經》中,dragon龍就是引誘夏娃違反上帝禁令,犯下原罪的那條毒蛇,即撒旦和惡魔本身,是以上帝為代表的整個正義世界的最大敵人。而惡龍的形象隨東正教的傳播在俄羅斯迅速傳開并固化?;绞ネ絾讨瓮例埖墓适律踔帘话岬蕉砹_斯國徽上。

3 結語

屠龍敘事的表面意義是主人公殺死怪物。隱含的寓意則是戰勝自然災害。屠龍故事中的龍由于是人們為了轉嫁災禍,將自然秩序重新納入正軌才被作為替罪羊身份斬殺的。屠龍母題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禳災儀式在文學中的反映而廣泛見諸各民族民間文本中。而經過前面的分析,不難發現中國民間童話中出現的龍不同于俄羅斯民間童話中的龍,中國的龍多是水澤山川之龍,能吞云吐霧,興風起雨。有關其能吐火的特性只在新疆地區少數幾篇故事中有見諸。且中國的屠龍故事中幾乎未曾見諸多頭巨龍形象的現身。部分有關惡龍的描述中還會提到其能任意收縮變形的特性。而俄羅斯魔幻童話中的龍則是名為蛇妖戈雷納奇或黑海蛇妖的多頭巨龍。其頭顱數量往往是3的倍數,通常為3、6、9、12個,5和7的情況則很少見。而關于其噴火的特性和長有飛翼的外貌特征在部分篇章中也有提及,雖然缺乏具體描述。其飛翼往往在劫持女性時才發揮功效。按照普羅普的觀點,作為女性劫持者的長翅膀的蛇妖形象實則是集鳥和蛇這兩種最常見的代表靈魂的動物形象與一身,作為動物形態的死神的象征。在這里,蛇妖反映的是死亡觀念較晚近的形式,即死就是劫持。中俄民間童話中的龍有時會以吞食者的面目出現。吞食母題與遠古時代的成年禮儀式有一定的關聯。成年禮有個環節就是被授禮者鉆過一座野獸形狀的建筑物,在其中象征性地經歷一個被消化,然后吐出來的過程,從而獲得重生。隨著歷史的變遷,在腹中逗留的形式被在巢中、洞穴中逗留或被龍蛇纏身的情節取代。此外,童話中出現的蛇妖有時以戈雷納奇為名,而該名在俄語中意為“山”。由此透露出其與山林的關系。在許多神話中山意象通常被解讀為一種類似于性器表征的男性符號。以此名字出場的蛇妖在俄羅斯童話中也往往扮演女性誘惑者的角色,可作為情欲的象征。而其居所卻又常位于于黑海抑或斯莫羅齊娜河畔。當敵人來犯時,它常常是從水里出現發動攻擊的。此外,俄羅斯魔幻童話中的蛇妖大戰往往是面臨多次重復,異常激烈的。故事中的惡龍最終多是因為被主人公用刀劍砍去頭顱喪生的。中國民間屠龍故事中的龍多因吞食人類和制造自然災害而被殺,而俄羅斯民間屠龍故事中的龍保留蛇的許多象征含義,與死亡及情欲相關。主人公的屠龍行為更多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和成人禮的考驗意味。

俄羅斯民間屠龍故事很典型,是因為受東正教的壓倒性影響在俄羅斯文化中龍只有兇惡殘暴這一種負面形象。而中國民間屠龍和崇龍兩種文化的同時存在與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從古至今文明從未間斷的國家這一事實有很大關系。農耕文化靠天吃飯導致的對自然的依賴與敬畏,不管是原始的巫術神話思維,還是封建社會君權神授思想,都尤其強調人與天地之間的溝通。龍這種最初被幻想出來能上天入地的神物則不管是在原始社會還是封建社會都能為主流思想所用。而作為封建社會帝王皇權象征的龍也因此地位一躍而起。崇龍的習俗被發揚光大。而屠龍故事在中國民間故事中雖然文本較少,但卻能得到保留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屠龍儀式的禳災功效。

參考文獻

[1]朗櫻.東西方屠龍故事比較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3).

[2]普羅普著:《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M].中華書局.2006.

[3](俄)阿法納西耶夫選編;沈志宏,方子漢譯.俄羅斯童話[M].北京:人民文化出版社.2007.

[4]李慧敏.從中西龍文化差異看跨文化交際[J].青海社會科學,2011(04).

[5]曹桂花.龍意象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差異[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3.

[6]李明達,王丹.從中俄龍文化差異說開去[J].中國西部科技,2014(07).

[7]王銀萍:《世界文學中的屠龍母題研究》,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16年.

[8]李永平.替罪羊原型:屠龍故事真相新探[J].外國文學研究,2017.

[9]樊文.屠龍禳災:論中國少數民族屠龍型民間故事及其禳災機制[D].陜西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李倩倩(1988-),女,回族,新疆昌吉市人,助教,昌吉學院外語系俄語教師,研究方向:俄語語言文化學。

猜你喜歡
對比研究文化
文化與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詩歌里的低訴,蒼涼中的守望
傳統中藥學與生藥學的對比研究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