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020-05-26 16:21張斌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3期
關鍵詞:農業可持續發展機械化作用

張斌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快速發展,對機械化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機械化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的應用成為助推農業發展的兩大主力。本文將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機械化;作用;農業可持續發展

1、前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農業亟待進行升級轉型,轉變為可持續發展農業,保證農業生態圈健康發展。

2、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2.1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增加農民收入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狀態,農村勞動力大量走向城市,傳統的農民已經向著產業工人實施轉變。農村勞動力的流失造成農作物的產量出現了一定的下降局面,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道路將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問題實施有效的緩解,將對農村生產方式實施積極的改變,將對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積極的意義。

根據有關機構的調查數據統計,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土地耕作面積已經實現了大幅度的提升,農業機械化已經基本實現了,也極大地提升了農作物的生產效率。

2.2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將有助于提升農民的農業經濟收入,對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價值意義。從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產業結構專項升級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力和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按照農作物的品種和分區域作業的方式強化機械設備的應用力度,將有助于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同時,農業機械化技術將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十分巨大的作用。在人類發展進程中,從最初的刀耕火種逐漸演變到了現在的農業機械化。在原始社會,人們依靠大自然來生存,吃的是野果,穿的是樹葉,不能改造自然,也不會使用生產工具,人類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吃飽穿暖上,更談不上發展經濟和享受生活。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逐漸學會制造工具,并大量使用生產工具,從原始社會的石器時代到封建社會的鐵器社會,再到現代社會的機械化時代,農業生產全過程都實現了機械化。

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隨著農業機械化的高速發展,人們從以往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發展,有效地滿足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向美好生活的邁進,這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所以,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將極大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2.3增強我國農業地域自然災害的能力,促進農業穩健發展

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下,因為農業生產能力比較低下,對自然災害無法有效地進行抵御,使得農業整體的生產能力降低,這樣就不利于農業生產產量和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不利于國民經濟社會的穩健發展。所以,在當前現代化農業發展進程中,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化有利于提升農業生產能力,提升農作物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比如,積極推廣旱作機械和灌溉機械,從一定程度上切實增強了農作物抵御旱災的能力,應用植保機械可以從源頭上提升農作物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促使農作物穩健生長??梢钥闯?,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和生產方式、大面積推廣農業機械化,以及對農業機械化科學技術進行推廣和普及,對真正地落實好科技興農的發展舉措具有重大意義。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使用農業機械化將為農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樣就能切實提升農作物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為農作物的穩產、增產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

2.4有助于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

首先,有助于節約農業生產成本。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業生產模式落后,農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造成我國農業生產人工成本高,農業經濟利潤空間狹小。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推廣農業機械化將有助于降低人工成本的投入,提升耕作效率。其次,可以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走機械化發展之路,將有效地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降低農業生產中的不穩定風險。根據統計,農業機械化可以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3、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

在農業活動中,運用一些農具、機械設備或先進技術,確保農業活動符合相關規范與標準,最終實現農產品高質高產之效果,同時在整個經營過程中做到安全、環保的技術統稱為綠色農業技術。

3.1節藥類綠色農業技術

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病害現象是十分常見的,病害伴隨農作物生長的各個階段。從古至今,防治病害現象發生成為了農業活動中首要解決之事。隨著生物醫藥領域發展,越來越多農藥被運用到日常農作中。農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蟲害,但由于大多數農藥本身對人體有害,且在作物中殘留量比較多,造成負面效果。這種情況若得不到解決,農藥分量不足,導致病害增加;農藥過多,又會對人體不利。故此,采用合理化策略將有助于解決這種窘況。

(1)選育多抗作物優質品種

通過育種方式培育出具有抗病基因的抗性品種,通過生物方式解決作物病害問題,同時減少作物對農藥的依賴。且抗性品種在種植過程中,操作幾乎與普通植株無異,故此栽培上十分簡單,適合大面積推廣。

(2)物理防治法

除了通過選取優質品種進行種植外,還可以使用物理防治法。例如,在病蟲害常見之處安裝殺蟲燈或黑光燈等,通過物理手段來對害蟲進行誘捕,這種方式也能大大節省農藥施加量,同時也不會對農作物的品質造成影響。

3.2節肥類綠色農業技術

此類技術的前提是保證作物產物不受到影響,通過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達到減少化肥使用量的效果。

(1)測土配方施肥

這種方法主要是以作物所在土壤環境的肥力以及對肥料的需求程度進行測定,一般會由氮、磷、鉀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組成肥料配方,由于作物種植位置、所在氣候環境、土壤環境、作物種類等存在差異,故此,肥料的各種物質配比都不盡相同。事實證明,配方施肥法由于在配方時已經對土壤環境進行全面測定,故此施肥具有針對性,能夠充分利用肥料的最大效用,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保證用水安全。

(2)選用高效且環保的肥料

作物施肥的主要目的是為其提供生長所需營養,若能選用高效肥料,則可減少肥料用量,對環境的污染較少。研究表明,我國許多農村地區的化肥施加密度已經達到了180kg/m2,而最終的肥料利用率卻遠遠不足3成,導致肥料利用率并不高,大部分被流入到河流中,造成浪費,還對周邊環境帶來一定污染。因此可以采用一些肥力效果極佳且環保的肥料,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如采用緩控釋肥料,一般只需要施肥1次即可,日后不需要頻繁施肥,利用這種肥料的長效釋放特點,在降低肥料用量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3)把握施肥時期,改進施肥方法

主要氮肥品種如碳酸氫銨,其在田間撒施的利用率很低,應改為適當深施覆土,液氨采用專用機具深施;水溶性磷肥集中施用;復合肥和混合肥料作為主要基肥施用。在選擇劑型上,應以肥料中磷、鉀含量是否適合當地土壤條件和作物要求為依據,并確定復、混肥料施用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要舉措,有助于降低農民負擔,對提升農作物的生產效率以及增加農民收入都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與此同時,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的應用,助推農業快速發展,是我們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高壽義.淺析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現狀及改善對策[J].種子科技,2018,36(9):32,37.

[2]張立榮.農業技術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分析[J].吉林農業,2018,(21):53.

猜你喜歡
農業可持續發展機械化作用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山東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
山西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先進國家綠色生態農業給我們的啟示
從騾馬化到機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應該有機械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