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漢語觸覺形容詞研究綜述

2020-05-26 16:49董楊磊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關鍵詞:研究現狀

董楊磊

摘要:觸覺是人類五感之一,感知器官分布范圍最廣泛,感覺到的外界信息最基礎。因此本文以觸覺形容詞為研究對象,主要從語義學、認知語言學、句法學等方向對俄羅斯和國內觸覺形容詞相關研究成果歸納總結,為俄漢語觸覺形容詞對比研究奠定基礎。

關鍵詞:俄漢對比;觸覺形容詞;研究現狀

人類有五種外部感覺,其中視覺占主導,而后是聽覺。觸覺是需要人體與外部環境直接接觸獲得的感受,對于人類感覺經驗的作用比不上視覺和聽覺,在語言中的詞匯化程度相對較低,研究程度相對薄弱。國內外學者對于觸覺等感知類詞匯的研究涉及了語義學、認知語言學、句法學等多方面,為俄漢語觸覺形容詞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借鑒。

一、俄羅斯觸覺形容詞研究現狀

俄羅斯語言學界通常將觸覺形容詞同視覺、聽覺、嗅覺等其他感知類詞匯歸結在一起分析,單語分析較多。研究角度廣義上有語義學,句法學,語用學,認知語言學等方面,研究相對較多的是語義學和認知語言學中概念化和通感隱喻等角度,主要相關研究成果如下:

(一)觸覺形容詞語義研究

觸覺形容詞詞匯語義研究:Моисеева С. А.(2010)按詞匯語義場劃分,具有共同語義成分“觸覺”的感知形容詞的微觀場在俄語中由34個限定詞匯單位構成,在英語中由29個限定詞匯單位構成,并通過分析詞匯搭配能力研究英語、俄語和法語觸覺形容詞的語義結構;Борисовна А. Т.(2003)在歷史語義學視角下,從歷時角度研究英語三個發展時期的通感形容詞詞匯語義場演變規律,其中分析了英語觸覺形容詞的語義結構,通感轉義基礎的組成部分,以及不同時期通感類形容詞的語義、聚合、組合關系;Владимировна Л. Л.(2005)描寫和比較了俄語和英語中包括觸覺形容詞在內的感知形容詞詞匯語義和搭配范圍;Рафаелович С. Т. (1987)借助詞典對包括觸覺在內的感知類形容詞進行了語義、語法特征分析;Викторовна Г. Н.(2005)借助現代詳解詞典、同義詞反義詞詞典,運用定義分析,成分分析,分配分析法,從詞匯詞法、詞匯語義、交際修辭三個方面,研究了俄語語言和藝術文本中味覺、觸覺形容詞的語義的混合的功能語義特征,并發現味覺、觸覺形容詞語義的混合方式有聯覺、隱喻、轉喻等;Екатерина Сергеевна(2012)從詞匯語義派生角度,利用成分分析法、同義詞替換、情景分析法,研究了俄語,白俄羅斯語,英語和德語中以“冷、熱”、“干、濕”“滑、糙、黏”“軟、硬”為代表的溫度、觸覺形容詞語義轉移規律和特征,明確了語義衍生機制和轉移的目標語義域范圍,分析了這些語言共有的和特有的詞匯語義派生和語義模型機制。

觸覺形容詞構詞語義研究:Сергеевна Ф. Е.(1998)從構詞語義派生角度通過分析構詞層面的聚合關系特點,明確該語言層級的基本單位,理論證明完整的派生聚合體作為描寫語言詞匯構成的重要單位,對感知類形容詞作為詞匯微系統進行描寫,明確感知類形容詞認知類型,描寫感知類形容詞的詞匯語義聚合體,構建派生模型,明確感知類形容詞聚合體的構詞規律特點,以及構建完整的派生聚合體等研究過程,分析感知類形容詞的派生能力,以及由多義感知類形容詞派生出的構詞規則和詞匯語義構成規則。

(二)觸覺形容詞認知語言學研究

觸覺形容詞概念化研究:Елисеева О. А.(2015)在認知范式框架下,從概念化角度出發,通過區分詞義、查明感知方式和主客體相互影響的物理特征,來分析觸覺感知相關的現實片段的概念化本質,以及觸覺形容詞概念化的認知基礎,反映了描寫對象特征的語言單位的認知條件;Моисеева С. А.(2010)認為語言中感知信息概念化結果的不同表示程度表明了世界上某些類型符號對人類生活的相關程度,不同的觸覺感知類型的概念化可以證明觸覺感知具有重要意義。Чалей. О. В. (2017)從認知語言學詞匯語義角度對自然語言中的味覺形容詞概念化的認知語義機制進行了分析,運用了聯覺,隱喻和轉喻等研究方法。Шнякина Н. Ю. (2013)通過人們的嗅覺感知信息,以及語言中對嗅覺數量方面的表達,來對氣味強度和人們可以分辨的氣味量進行定量分析,并根據嗅覺的數量差異研究嗅覺的概念化。Лось А. Л. (2009)以俄語單詞ясный, яркий, светлый 和英語單詞clear,bright,light為例研究了視覺感知的概念化特征,以揭示視覺感知過程的概念化及其在自然語言中的語言化特征。用到了假設推理與實驗相結合的方法,構建視覺感知物體特征的視覺概念化模型,以分析這些詞的一般和特殊認知屬性。Лось А. Л. (2013)研究了以俄語和英語中яркий和bright為代表的視覺感知詞匯概念化特征。通過研究яркий и bright的轉義形式來分析相似和獨特的語義認知特點,證實了不同認知基礎的存在。Колупаева А. А. (2009)以認知-定向的方法的主導,同時利用成分分析,詞源分析,概念分析和認知建模的方法,通過俄語中氣味概念的不同體現形式,分析氣味概念內容特征,通過創建分類模型,分析氣味概念的形成結構的基本原則,進而明確俄羅斯概念范疇中氣味概念的語言體現方式和表達機制。

觸覺形容詞稱名研究:Владимировна Л. Л.(2005)在研究感知特征的稱名策略時,在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結合稱名理論,運用人類中心論和系統的方法、對比方法、語義成分分析發、概念分析發等,從人文學角度對感知類形容詞進行了分類,明確了作為稱名感知特征的形容詞基本特征;Моисеева С. А.(2010)認為知覺對象和現實世界的多樣性在語言中通過大量性質形容詞稱名。

觸覺形容詞隱喻研究:Рафаелович С. Т.(1987)從經驗主義出發按感知手段將感知匯劃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將觸覺再分為動覺,觸摸覺,振動覺,溫度覺,痛覺。并對其進行了通感隱喻形成特點的研究,并得出聯覺意義的位置在感知形容詞語義結構中取決于他們與具體形容詞的稱名意義,以及詞匯使用頻率和多義性不是通感隱喻形成的決定性因素等結論;Моисеева С. А.(2010)從認知方式和稱名理論出發研究了英語、俄語和法語觸覺形容詞的稱名對象和通感轉義對象,并分析得出稱名觸覺特征的形容詞在三種語言中具有相似的發展過程,相似功能的語言中名稱的實現可以通過全人類生理和心理感知基礎來解釋。并認為通感方式的不同與人種認知差異無關,而與感官接受信息的概念化有關;Мерзлякова А. X.(2003)根據人類心理學和生理學數據,利用多義分析和成分分析,通過對三種語言感知類形容詞語義變體結構進行對比分析,研究英語、俄語和法語中感知形容詞語義域邊界和結構,機器派生意義的隱喻、轉喻變體的一般類型和發展模式,并通過分析得出結論詞匯語義變體規律的公式有:如果一種語言中進入某一語義組的詞匯單位語義變體具有穩定模型,那么在其他語言中這一語義模型可以出現在類似的語義組成員中。

(三)觸覺形容詞句法學研究

Иванова Е. В.(2011)將觸覺形容詞進行了分類,并通過幾組觸覺形容詞的實例分析,揭示了觸覺形容詞在形容詞鏈中遵循的規則,并強調形容詞順序也取決于個人世界圖景,受感知主體的主觀感受影響;Ломоносова А. Л.(2004)在研究具有感知意義的語句的語義句法結構以及在藝術文本中的功能中,在語言描寫一體化方法的框架下,進行了語法,詞匯和句法等多角度研究,涉及到的研究對象從具有感知意義的詞匯到具有感知意義的篇章,在描寫具有感知意義的詞匯單元及其詞匯-語義變體的研究中,功能方面通常以其組合特點或配價特點的形式呈現,這同時是對反映感知語義的句子的語義描述的過渡。

二、國內觸覺形容詞研究現狀

國內學者對于觸覺形容詞的研究方法和角度越來越多樣化,觸覺形容詞作為感知類形容詞的分支,研究角度較為相似,俄語界、英語界、漢語界等各個語種的學者都從不同角度對觸覺形容詞有所研究。

(一)俄語界觸覺形容詞研究

1.觸覺形容詞語義研究

張家驊(2006)在知覺詞的意覺語義轉移研究中對觸覺詞進行了語義轉移的實例分析,驗證了知覺詞語義變化的規律,即從具體到抽象,但每個知覺范疇的意覺引申并不相同,并從客觀世界、主觀世界、語言世界三個角度分析了知覺詞語義轉移的原因。

2.觸覺形容詞認知語言學研究

觸覺形容詞認知角度的詞義演變研究:楊衛華是國內較早從認知視角探討俄語視覺詞語義轉移現象的學者,在《對俄語視覺詞語義的認知語言學研究》(2000)中通過解釋俄語視覺詞語義特點,檢驗“語義是心理現實的投射”這一認知語言學假設,同時揭示詞義演變由具體到抽象、由身域到心域這一普遍現象的深層心理機制;楊仕章(1998)從歷時角度結合“通感”這一心理現象分析了其對俄語中包括觸覺在內的感知類形容詞的詞義演變的影響及演變規律。

觸覺形容詞原型范疇研究:楊明天在《俄語的認知研究》(2004)中提及了認知語義學和傳統語義學的區別,認知語義學中的原型意義和范疇理論,并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將俄漢觸覺模態限定語劃分為說明表層性質和密度兩類,并進行了分析和對比,對于觸覺形容詞的分類和語義分析具有借鑒指導意義。

(三)漢語界觸覺形容詞研究

1.觸覺形容詞語義研究

觸覺形容詞詞匯語義研究:張志毅、張慶云(2012)對感覺義位進行了研究,涉及了人體詞匯,感知詞匯,分別對漢英法德俄吳忠語言的“冷、暖”詞匯的義位演變進行了分析歸納。

觸覺形容詞構詞語義研究:一些研究者采用了傳統的義素分析法,即通過對字典和辭書等工具書中釋義的梳理和分析來提取義征,從而論述詞匯各義項之間的引申關系,如朱斌、牛海燕(2007)以《現代漢語詞典》為根據從義項構詞角度對漢語“輕”“重”進行對比分析。

2.觸覺形容詞認知語言學研究

觸覺形容詞隱喻研究:從認知語言學隱喻角度展開的研究相對較多。緱瑞?。?003)分析了包括觸覺詞在內的感覺范疇的隱喻認知基礎,并探究了隱喻用法和隱喻結構,突出強調了觸覺詞在心理感受方面的隱喻義。

觸覺形容詞隱喻研究:胡?。?015)以文學作品中的觸覺通感使用為例,分析了觸覺通感的生理心理特點,探究了觸覺通感隱喻的表現形式和認知構建條件。

3.觸覺形容詞句法結構研究

漢語觸覺形容詞中語義研究居多,句法研究方面相對薄弱。劉振平(2015)在形容詞做狀語的語義和句法條件的研究中提及觸覺等外部感覺形容詞做狀語時應滿足諸如可以陳述性狀主體,性狀主體能施行動作行為,且該性狀能在動作行為的認知域中凸顯出來等的認知語義條件,以及句法上滿足諸如性狀主體做主語等的句式結構;吳穎(2016)在進行現代漢語形容詞句法組合的語義理解及生成研究中,對包含觸覺形容詞“軟”等在內的單音節形容詞進行歸納整理出“A單+N”的二字組合,并分析其語義關系。

三、本章小結

通過對前人研究的綜合整理發現,國內外學者對于觸覺等感知類詞匯的研究涉及了詞匯學,認知語言學、句法學等多方面,但觸覺詞相對其他感知詞詞匯量相對較少,因而重視程度也相對較弱,國內俄語學界對于觸覺形容詞的研究角度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通感隱喻方面,俄漢對比更是欠缺,上述研究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1)描寫性有余,解釋性欠缺;2)重復研究多,創新研究少;3)本體研究多,跨學科研究少。因此本文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為理論基礎,對俄漢觸覺形容詞對比研究的空白加以補充。

參考文獻:

[1]Моисеева С. А.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е осязательного восприятия как объектнаминации и синестетических переносов [J]. Вестник ВГУ, 2010(2), C.84-88.

[2]Борисовна А. Т.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го поля синестетических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х в английском языке [D]. Киров: Вят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03.

[3]Владимировна. Л. Л. Перцептивный признак как объект номинации [D]. Воронеж: Воронеж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05.

[4]Сергеевна Ф.Е. Деривационный потенциал имен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х со значением чувственного восприятия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D]. Киев: Киев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Тараса Шевченко, 1998.

[5]Елисеева О. А. Концептуализация тактильных ощущений, связанных с восприятием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объекта [D]. Москва: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родско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2015.

[6]Моисеева С.А.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е осязательного восприятия как объектнаминации и синестетических переносов [J]. Вестник ВГУ, 2010(2), C.84-88.

[7]Чалей О. В. Концептуализация вкусовых ощущений в естественном языке [D]. Москва: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родско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17.

[8]Иванова Е. В. О Порядке Следования ?осязательных?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х в адъективной цепочке [J]. Вестник Иркут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2011 (3), C.22-28.

[9]Ломоносова А. Л. Семантико-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ысказываний со значением восприятия и их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е в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м тексте[D].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04.

[10]Борейко Т. С. Ситуация тактильного восприятия: способы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и в языковом сознании индивида[D]. Омск: Ом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06.

[11]張家驊. 莫斯科語義學派的義素分析語言[J]. 當代語言學, 2006(2).

[12]楊衛華. 對俄語視覺詞語義的認知語言學研究[J]. 中國俄語教學, 2000(3).

[13]楊仕章. “通感”與俄語感覺形容詞的詞義演變[J]. 外語學刊, 1998(2).

[14]楊明天. 俄語的認知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

[15]劉珍. “通感”與英漢感覺形容詞詞義轉移的對比分析[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4 (03).

[16]張志毅,張慶云. 詞匯語義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2.

[17]朱斌,牛海燕. “輕”“重”構詞對比分析[J]. 現代語文, 2007(18).

[18]緱瑞隆. 漢語感覺范疇隱喻系統[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5).

[19]吳穎. 現代漢語形容詞句法組合的語義理解與生成研究[M]. 上海:學林出版社, 2016.

猜你喜歡
研究現狀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現狀與改革思路
海參人工育苗產業的現狀及展望
國內外約翰·斯坦貝克文學倫理學研究綜述
董榕及其劇作研究述論
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制度構建與完善
我國環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淺析電力系統諧波及其研究現狀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