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思而行”的數學章前導學課設計

2020-05-28 23:30陳惠增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關鍵詞:前導平方根導學

陳惠增

摘 要 “三思而行”的數學章前導學課旨在改變現有低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形成知識方法的 整體性,通過課堂教學的“三思”即“導思、疑思、啟思”的數學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自學能力,通過導學課教學探 究,最終形成“三思而行”的數學章前導學課的初步的教學范式.

關 鍵 詞 三思而行;數學思考;導學課;教學范式

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兩種現象.一科 是很多數學教師在每章的第一節新課時都是直接進 行新課內容的教學,對于本章知識的幾何體結構及章 前內容(每章都有章前言、圖及全章目錄)都沒有進行 關注,更沒有進行教學內容上的設計,主要原因有兩 個:一是現行的優秀教案(或教學設計)中都沒有章前 課的教學設計;二是教師對章前課認識高度還不夠, 因而這種教學觀下,多數學生的整章整體知識結構是 碎片狀的,很難形成整體的體系.另一科是教學內容 缺乏精心設計的數學思考與活動,從而導致課堂教學 的低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力.基于此,從提 倡簡約化課堂教學角度,筆者創建了“三思而行”的章 前導學課的初步的教學范式.

一、“三思而行”的數學章前導學課模式的 解析

(一)“三思而行”的數學章前導學課的概念

“三思而行”章前導學課是每章或每大節(塊)的 起始課,基于學生認知水平,先行組織學生整體把握 數學知識體系,以學會學習數學為目的,引導學生從 “導思—疑思—啟思”三個遞進式進行學習.

(二)數學章前導學課的分類

1. 按內容分:章前與章中;每一章都可有一節的 章前導學課,但章中的某大節也可作為節前導學課, 如人教教材的八上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 解》中的14.1的“整式的乘法”與14.3的“因式分解”都 可作為節前導學課.

2.按方法分:方法導學與知識導學,如新課教學 基本上是知識的導學課,而活動課或復習課更多是方 法導學課.

(三)模式的總體框架

四)章前導學課設計要素

1“. 三思而行”的數學章前導學課的目的 :知識為 主的章前導學課讓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的體系及知識 生成;方法(活動)為主的導學課讓學生體會方法的重 要性.總的來說,導學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整體思 想與數學思考的能力.

2“. 三思而行”的數學章前導學課的起點——找到 知識的生長點.研究新知的生長點尤為重要,我們需 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 當的能夠與章節新知建立聯系的知識生長點.找到知 識生長點,有助于找到新知源頭,才能使探求新知成 為可能.例如,本節課新知的生長點是乘方.

3“. 三思而行”的數學章前導學課的內容 :讓學生 明白本章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所涉及到 的思想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先行組織者角 色,使學生對全章學習內容有一個總體了解,幫助學 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例如,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和 框架圖都起到了先行組織者統領全章的作用.

二、《數的開方》的章前導學課的教學設計與 簡析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模仿類比的學習新知識,注重培 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讓學生了解數學史,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3)?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下的合作學習,培養學 生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思)已有的知識積淀,導思激趣 問題 1:由全體學生齊讀一首詩,請說這首詩的 意義?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數學課上感受詩與數學的 關系.

問題2:有誰能說出畫中人(圖1)是誰?

(展示學生畫在小黑板上這幅畫)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數學史.

問題3:回憶之前學過的數有哪些?并進行分類. (板書在黑板)

問題4:從已經學習的數運算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而乘方它是否有逆運算?若有名稱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已有知識的整理與回顧, 也為新課做儲備及索引之用.

簡析:一首詩讓學生體會“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 樓”之意,而今天的這節課就是在舊知之上的“更上一 層樓”之作;一幅畫更讓學生沉入思考之中,這是誰 呢?我都沒見過,更激發學生求知之欲;問題3中“數 的分類”又讓學生的思考暫時回歸平靜,進入已有知 識結構的再梳理與重建!問題4中“數的運算”關系又 激起學生的“類比思考”與“相似思考”,從而導出即將 學習的新知識.

環節二:(疑思)當下的知識探究,疑思探行

問題5:探究平方根(師生合作,黑板直接展示研 究的五項內容)

定義:如果X2?= 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 方根);

(2)?求法:依據平方與開平方的逆運算的關系;

符號:土辺 簡寫成(豎寫):皿(算術平方根) 與-皿;

(4)?化簡:僅限被開數是簡單的正整數.

歸納:一個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 反數;0的平方根是0;負數沒有平方根.

【設計意圖】讓學生要研究平方根的 5 個內容,而 問題3中(1)(2)(3)是規定的內容,對于(4)(5)問題, 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進行簡單問題的轉化與性質的 歸納.

簡析:此問題5的(1)(2)(3)由教師直接進行規 定說明,而(4)先由教師口頭說,學生回答,如 4的平 方根;而后學生之間相互出題并進行歸納.而此環節 中會出現被開數是正數、0、負數以及偶數、奇數等情 況,如-1、-2、0、2、3、4、5、7、8、9…此時教師更好引導 學生回歸定義下的思考,并進行歸納總結: (1)被開方 數的限定性;(2)被開數的平方數特征與非平方數特 征.由于是導學課,此類問題可允許學生只要有“模 糊”的認識,日后可進行詳細地學習,并引導學生課后 自學相關課時內容的繼續自我探究,這樣更體現了教 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地位.

問題6:探究立方根(學生自我模仿探究,先獨立 思考后小組合作討論)

定義:如果=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三次 方根);

求法:依據立方與開立方的逆運算的關系;

符號::a

( 4)化簡:(暫不要求)

( 5)歸納:(暫不要求)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平方根的相關規定模仿對 立方根進行規定,學會“類比思考”.

簡析:學生模仿問題5求問題6中(1)(2)(3)這三 個問題,最會出現爭議問題的是問題6中的(3)出現 如平方根同樣的符號“士“a”,此時更好引導學生進入 疑思?如何說明它對與不對?為什么?通過這樣“類 比思考”,先獨立思考后小組合作討論,最后教師視情 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更突出學生的主體 地位.

環節三:(啟思)知識歸納延伸,啟思解惑

問題 7(: 1)上述問題中所列舉出寫在黑板上這類 數,如匹 辺,\/8可叫做什么數呢?

(2)關于“邁”的故事聽過沒?想聽嗎?

【設計意圖】問題7中(1)讓學生用猜想、對比的思 想給陌生的一個數下定義,問題7中(2)讓學生了解 更多的數學史知識.

簡析:問題7中(1)判斷學生自學能力與聯想猜想 能力,并由此判斷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問題7中(2)讓 學生通過對“希帕索斯與2”的故事了解,培養學生 閱讀數學史的興趣.

問題8:請大家給本節課起什么名稱更合適?(先 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最后小組展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整體梳 理,并用概括性語言進行總結 .

簡析:先對學生的生成結果進行展示,并恰當點 評,教師也可恰當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數的開方” 如詩如畫如歌”(詩:登鸛雀樓;畫:希帕索斯;歌:本 節課的名稱(學生命名的))等,目的是培養學生整體 理解與概括的能力.

問題9:類比上述的平方根、立方根的定義方式對 n次方根進行定義,并探究它們的化簡與運算.(課后 思考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知識可類比思考,并引導 學生進行課后知識的再探究,以培養學生的學習力與 思考力.

簡析:這個問題的設置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課 外的自學與思考,這才是“導學課”最重要的意義.

(三)板書設計(圖 2)

1.平方與開平方的式子:

2.平方根(二次方根):

(1)定義:

2 亠=4, x^=4

(2)求法:

2.立方與開立方的式子:

(3)符號:

(4)化簡:

1 ·數的分類:有理數

(5)歸納:

無理數

2.立方根(三次方根):

2.希帕索斯的畫像:

(1)定義:

(2)求法:

一些課堂生成的內容:

(3)符號:

如25的平方根是 ;

(4)化簡:(暫不要求)

...

(5)歸納:(暫不要求)

(四)教學反思

1.?本課總體框架

首先對本節課進行回顧,框架如下圖(圖3),體現 數學整體結構性與濃厚的數學文化味,也體現這節課 的立體層次感與數學思考的深度.

2.?總體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明白數學的知識可進 行聯想、類比、猜想,最后進行深入地學習;數學的知 識不僅僅是課本中的內容,還可有很多與數學史(數 學文化素養)相關的知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也讓學 生感受到對數學史了解是必要而有趣的,這對培養學 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有幫助的;課堂教學中處處留意 學生的言語表述,教師適時引導、發現、鼓勵與表揚 這些對學生的心理成長與知識結構的形成都有正面 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三思而行”的數學章前導學課主 要是以知識的整體建構與學會思考為目的,不是以知 識為主;要體現“三思”為主線,應體現它們之間的聯 系而不是簡單的羅列.總之,以學為導向,以思為動力 的“三思而行”的數學章前導學課是初中數學課堂教 學初步探究的教學范式,雖然還不夠完善,但具有其 存在的價值.

參考文獻:

  • 黃紅成.“三思”而行:為師的應然追求[J].江蘇教育, 2017(6)
  • 劉紹洲.基于課內先學,數學導學型課堂教學模式的 實踐探究[J].科教導刊,2018(6).

(責任編輯:萬丙晟)

猜你喜歡
前導平方根導學
“平方根”檢測題
小學數學課前導入改進措施分析
基于“三思而行”的數學章前導學課設計——以《數的開方》(導學課)為例
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區別與聯系
NB—IoT系統物理隨機接入信道設計
我是小導游
“平方根”檢測題
淺談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的幾點異同
提高WIAN前導碼檢測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