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山湖地區的“土琵琶”(柳琴)的傳承發展和生存現狀研究

2020-06-01 07:26孫梅
北方音樂 2020年7期
關鍵詞:生存現狀符號化

【摘要】多元文化崛起,地方傳統文化沒落,作者考察山東的地方樂器及其戲曲的傳承發展和生存現狀。對當地老藝人進行了采訪,對微山湖地區的“土琵琶”音樂進行了田野考察。作者用田野考察的方式,分別從“民族民間音樂”、“音樂人類學”的角度進行研究,整體論述了土琵琶的傳承發展以及生存現狀。民族民間音樂側重整理了土琵琶的構造、分布、起源、演奏曲目以及演奏形式等音樂本體性知識,形態研究。音樂人類學角度則側重闡釋音樂與文化的關系,如土琵琶在當地代表著什么、在哪一種文化中能被欣賞、它的生存現狀。作者意在表達音樂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樂,以期激起人們對傳統音樂的一份文化的理解,并在多元文化崛起的如今給傳統音樂多一份關注。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適時的多一些傳統音樂的陶冶,相信土琵琶的生存現狀將會逆轉,我們傳統的的文化才能得以保存和傳承。

【關鍵詞】土琵琶;生存現狀;符號化;音樂人類學

【中圖分類號】J613.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7-0079-02

【本文著錄格式】孫梅.微山湖地區的“土琵琶”(柳琴)的傳承發展和生存現狀研究[J].北方音樂,2020,04(07):79-80.

引言

這次的調查研究可以說是我在學習音樂人類學后的一次“冠禮”。是從書齋到田野,理論到實踐的一次個人體驗。我選擇了“微山湖地區的“土琵琶”(柳琴)的傳承發展和生存現狀研究 ”這一課題。

一、“土琵琶”的起源與發展。

由于旅游淡季,我去微山島上尋訪民間藝人王廣超老師,不想卻得到消息,他去了濟寧市中區某一飯店駐唱,可能要到“開春后”才能回來,田野考察還沒開始就遇到了難題。

(一)土琵琶的歷史沿革

11月12日,我通過預約見到了濟寧市委宣傳部負責人員王廣超先生,他向我介紹了“土琵琶”的分布與發展,在與他的交談中“土琵琶”的概念在我腦海里漸漸清晰起來?!巴僚谩庇址Q“柳琴”,形如柳葉,故名又“柳葉琴”,別名“柳月琴”“金剛腿”“斗子”“琥珀”等,是典型的琵琶類彈撥弦鳴樂器,大致起源于唐朝,流行區域為江蘇山東及安徽交界地帶(也就是微山湖地區),在鄉村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民間早期的原始二弦柳琴用于魯南蘇北一帶(微山湖地區為中心)的地方戲曲伴奏中,其本身的特點限制了柳琴音樂的進一步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其形制取得重大突破,原始二弦柳琴是柳琴最早的形制,經改革歷經了三弦二十四品柳琴、四弦二十九品柳琴,根據演奏的需要,又產生了五弦柳琴、七弦柳琴與雙共鳴箱柳琴。經改革實踐四弦二十九品柳琴以秀美的姿容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現代使用最為廣泛的柳琴。其使用范圍也從地方戲曲的伴奏樂器發展到民族樂隊中的獨奏、協奏樂器,柳琴形制上的改革,有力地促進了柳琴音樂的繁榮與發展。主要發展傳承人王惠然,改造并對柳琴進行革新對其傳承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回顧柳琴的歷史,以作用、功能的標準衡量,柳琴承擔的角色有三。民間說唱和地方戲曲的伴奏樂器;獨奏樂器;民族管弦樂隊中的合奏樂器。柳琴的角色變遷,不僅歸功于我國音樂界有識之士對本土資源的挖掘、利用,也有賴于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而本文所提的微山湖地區的土琵琶僅是指的沒有改革的原始二弦柳琴。

(二)土琵琶的形制、演奏及記譜

在旅游局的孫科長的幫助下,我聯系上了微山湖地區民間土琵琶藝人王廣超老師,并得知他在濟寧高新區的“湖上人家”。幾天后,我坐車趕往,在“湖上人家”的大廳里見到了這位代表微山湖地區“土琵琶”演藝老前輩王廣超老師。王老師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精氣神兒很足。王老師作為演奏“土琵琶”民間藝術的傳承人也接受過多次的記者與電視臺采訪,但是我首先告訴了他我的身份定位,我是民間傳統音樂的實習生,想把微山湖地區的“土琵琶”介紹給更多的人。把土琵琶文化能發展下去?!?.它是什么?

眼前的“土琵琶”,也就是柳琴。王老師告訴我說,它與琵琶相似,但比琵琶小,我量了一下大約65cm長,琴體是梧桐木做的,2弦。王老師說以前的琴弦是蠶絲弦,現在用的是尼龍弦,以前的蠶絲弦聲音“綿”不清脆.琴身上有六到七個品,兩個空弦分別為5和2。老先生還說了一個我之前沒有發現的事情,他說微山湖的土琵琶就應該是2根弦,你看這兩根弦和品在一起是不是很像火車軌道,所以鐵道游擊隊的故鄉微山湖地區的“土琵琶”就應該是2根弦。

2.它的演奏曲目及其演奏特色

老先生用簡易的塑料管套在手指上演奏,他說也可以用小竹筒套在手指上,然后又隨手掰了一節塑料片來演奏。給我示范了幾個曲子。有文化符號式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幾首紅歌,甚至還有像《小蘋果》那樣的流行歌曲??吹阶雷由蠑[著一份手寫的歌詞,是柳琴戲《梁祝十八里相送》,王老先生拿起“土琵琶”給我自彈自唱了幾句柳琴戲。經他介紹柳琴戲的內容多為講故事,講一些故事性的民間傳說等。如《梁祝十八里相送》就講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武松打虎》,《羅成算卦》,《天仙配》,《喝面葉》等都是柳琴戲。在以前學校教育不發達的舊社會,用說書唱戲來教育人們。這也表明了音樂是具有文化作用的。柳琴戲的語言十分有特色,全用的是當地的方言來演唱,句子尾字押著韻,如在音樂中“腳”(jiǎo)的發音變為了“juě”,“棵”(kē)的發音是“kuǒ”。彈完后王老師說,老話說彈琴的不唱,唱的不彈。這說明彈與唱是分開的。

3.記譜

我問到以前都是怎樣記譜,他說了三個字“啷當譜”。其實就是用“啷”和“當”兩個字來哼唱旋律,都是老藝人口傳心授,跟著唱學習新曲子。到了18、9歲后才開始接觸簡譜(約1967年左右)。

二、土琵琶的生存現狀(文化背景中的土琵琶)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新文化元素的大量涌現的沖擊下,傳統表演藝術受到了冷落,或者說出現了斷層。

(一)曾經土琵琶在當地的標志

說起王老師的生平經歷,十歲開始學琴,那個年代土琵琶就是普通百姓娛樂休閑、傳達觀念思想、講述故事、并在其中表達自己道德標準、文化審美。盲人能彈,沒有上過學的也能彈。用口傳心授,用“啷譜”哼唱的方式自己摸索,娛樂自己?!巴僚谩睅в袧庥舻泥l土氣息,琴聲大,音色粗獷,像極了當地的方言、音調和地區人民的豪爽性格,他曾是村民們表達愛恨,傳達文化觀念的渠道,也是地方語言特征反映在音樂之中的表現。

(二)它的樂音應該放在哪一種文化環境中才能被欣賞

通過多天的訪問,在交談和研究中發現,土琵琶的受眾已經出現斷層。除了尋著《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紅歌名氣和獵奇的心來聽的,真正的受眾也只有鄉村里上了年紀的人。這種傳統文化在新元素的沖擊下,能欣賞和想欣賞它的人不多了?;蛘呤钦f當地的人們已經開始忘記了怎樣的方式來表達情感。

(三)它的生存現狀

土琵琶(原始二弦柳琴)作為后得到改良四弦二十九品,五弦、六弦柳琴的基礎,是柳琴發展傳承中的重要一環,當文化得到發展后,這些傳統的東西作為文化的基礎是需要被保存的。改良后的柳琴雖然在各種舞臺上綻放著光彩,土琵琶的現在生存現狀令人堪憂,棗莊的滕州其實以前也屬土琵琶起源的中心地區,現在要想去追尋土琵琶的聲音,恐怕也需要來到微山湖地區的微山島上尋著王廣超老藝人而來。所以土琵琶的演奏和伴奏演唱的柳琴戲的傳承出現了空缺。

三、《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是文化的符號化嗎?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是在那個年代里所宣揚的一種精神,是一個時代的文化體現,也是一種“文化符號”。每當這首歌響起,會讓人眼前立刻浮現出一系列的畫面,抗日戰爭,鐵道游擊隊,微山湖。

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看待土琵琶是一種時代記憶,里面包含著他們年輕時代看的露天電影時的幸福,聽鄰居,身邊人彈奏的休閑,和那個時代回顧抗戰,追憶英雄的熱血。六七十歲的人們則是當它是一種娛樂、消遣、表達感情的工具,里面包含的是他們活生生的生活。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則當它是一種傳統的樂器,僅僅知道就像只聽過《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首歌一樣,便別無其他了。

音樂是文化中的音樂,文化是音樂中的文化。土琵琶的生存現狀少了一份文化的理解,不是當地人一點不想了解,而是沒有機會去了解。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適時的多一些傳統音樂的陶冶,相信土琵琶的生存現狀將會逆轉,傳統的的文化也能得以保存和傳承。

參考文獻

[1]何麗麗.柳琴的起源與原始二弦柳琴的特點[J].樂器, 2006(1).

[2]何麗麗.柳琴的形制與改革[J].中國音樂,2006(4).

[3]何麗麗.王惠然與柳琴[J].藝術百家,2006(2).

[4]付月.柳琴角色傳承之所見[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5).

[5]王惠然.王惠然談柳琴(一)[J].樂器,2003(4).

[6]于韻菲.論柳琴的角色變遷[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5(1).

[7]吳強.玲瓏嬌小樂不遜——柳琴[J].音樂生活,2005(5).

[8]殷增琴.淺談如何更好地學習柳琴[J].戲劇叢刊, 2014(3).

[9]周瑞康.土琵琶·柳琴·王惠然[J].音樂愛好者, 1987(5).

[10]洛秦編.音樂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11]蕭梅.田野的回聲——音樂人類學筆記[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12]洛秦.音樂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13]洛秦.世界音樂人文敘事及其理論基礎,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

[14]湯亞汀.音樂人類學:歷史思潮與方法論,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生存現狀符號化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符號化”思想的實踐研究
關于一階邏輯命題符號化的思考
淺議老字號的品牌傳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探究
閩北方言生存現狀調查
基于城市盲人組織生存現狀調研的大學生紀錄片創作
東臺市古樹名木調查報告
合拍片《風箏》的跨文化傳播
淺析湖南花鼓戲的生存現狀
虎牙藏族民歌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