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與音樂相融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2020-06-01 07:26王涓
北方音樂 2020年7期
關鍵詞:音樂教學古詩詞教學策略

【摘要】古詩詞走進音樂課堂,能夠培養學生感悟、理解、創造古詩詞的音樂美,使音樂課充滿活力,學生文化底蘊更厚實。

【關鍵詞】古詩詞;音樂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J62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7-0217-02

【本文著錄格式】王涓.古詩詞與音樂相融合教學策略的研究[J].北方音樂,2020,04(07):217-218.

前言

中國古詩詞是我國的經典的文化,它的語言和意境、節奏與韻律,皆具有豐富性和音樂性,詩歌與音樂教育的完美結合,不僅做到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更讓學生們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傳承文化瑰寶。筆者今年來,一直致力于音樂教學與古詩詞的有效融合,以下結合實踐與思考,談談相關教學策略。

一、情境激趣,引發情感美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詩詞是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古詩詞和音樂相輔相成,就是將詩、樂相結合,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對兒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基于兒童的年齡和學習經驗,作為教師的我們選擇合適的詩詞,如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從他們理解和已經認知的作品中入手,營造相應的詩情樂意,是古詩詞與音樂教育相融合的環境基礎。

(一)選擇適宜兒童朗誦的古詩詞

古詩詞的內容十分豐富,作為兒童音樂教學內容,既要考慮古詩詞的內容對于學生的可接受性,還要考慮詩詞的抑揚頓挫,也就是音樂性。低年級的《詠鵝》《清明》《憫農》等五言詩或七言詩都是比較好的內容,詩詞語句淺顯易懂,而且音韻流暢,意境優美,有著生動的畫面感,可以激發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和生趣,讓孩子們感受到意境美、情感美和詩句美,引發學生的共鳴。

(二)激發兒童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兒童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條件。在用音樂表現古詩詞之前,首先要熟悉并學會朗誦古詩詞,引起兒童對古詩詞的興趣,才能促進兒童主動學習的欲望??梢宰寖和^看古詩詞的視頻表演、聽古詩詞的錄音、與父母一起收集古詩詞、與家人一道朗讀古詩詞、聽老師講古詩詞蘊含的故事、小小古詩詞朗讀表演、模仿古人讀古詩等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為古詩詞與音樂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礎。

二、誦讀節韻,展現聲韻美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講究將語言、動作和音樂有機集合,在老師有效的指導和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甚至自行設計,即興地用聲勢或其他動作去表現。這是完全出于本能的一種反應,是對音樂最直接的表達,將語言、動作和音樂融合在一起最核心和最本質的,就是音樂的骨骼——節奏。

(一)為古詩詞創編不同的節奏類型

教師請學生就一首古詩讀出自己創編的不同節奏,教師充分鼓勵、啟發學生的創編,然后在學生說出的各種節奏中做提升和整理,得出以下幾個簡單節奏,再以學生教學生的學習形式進行整首古詩的有節奏誦讀,為保護學生的創造積極性,要讓學生“感覺”這首古詩的節奏是他們自己創作的,是孩子們自己選擇的而不是教師設計強加的。

節奏型(a):

× × ×× × ︱× × × × × ︱ × × × × × ︱ × × × × ×︱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節奏型(b):

×× ×× × ︱ ×× ×× × ︱ ×× ×× × ︱ ×× ×× ×︱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節奏型(c):

×— ×︱ ×— ×︱×——︱×— ×︱ × —×︱×——︱×— ×︱ ×—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

×︱×——︱×— ×︱× —×︱×——︱

明月,低頭思故鄉。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節奏感的增強,還可以增加學生創編節奏的難度,增加休止符、附點音符、延長音的節奏型。

(二)用不同的音樂表現方式鞏固節奏

等學生完成基本節奏后,老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變化速度、力度、音色等音樂基本元素,在不斷地改變和調整中,學生不斷鞏固,感受音樂色彩的變化與豐富,并抱有熱烈的情緒,不斷進行之。還可以加強二拍子、三拍子和附點音符的穩定拍率和節奏感訓練,有翻來覆去萬變不離其宗之感。此練習要特別注意鼓勵那些反應慢或拍率不對、搶拍拖拍的學生,及時培養其正確的節奏感,想辦法讓他們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感。

三、肢體律動創作,體現動感美

身體的律動教學,是學生們在音樂中,身體做出的相應的反應和變化,可以積極培育學生音樂的感知力和表現力。如果能夠做到持之以恒關注學生的動態表達,會有效提高學生的身心自控能力,發展富有動力的內在生命張力。

(一)運用聲勢

聲勢即是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聲勢訓練對培養學生節奏感、聽辨能力、反應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創造力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每個學生都自然地會使用,沒有任何負擔,因此會興趣盎然。聲勢一般包含拍手、跺腳、拍腿、捻指等。

例: ×× ××︱ ×× × ︱ ×× ××︱ ×× ×︱

(拍手)清明時節雨紛紛 (跺腳)路上行人欲斷魂

×× ××︱ ×× ×︱ ×× ××︱ ×× ×︱

(拍腿)借問酒家何處有 (捻指)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變換聲勢卡

教師隨意調換聲勢卡的位置或教師指哪個就拍哪個,換來換去,訓練學生的看譜能力和反應能力,還可以一邊念一邊拍,通過圖譜、字卡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訓練了學生手、口、眼的協調能力。

(三)結合身體游戲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結合古詩,通過身體動作游戲對學生進行音樂訓練,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造型》游戲。學生邊走邊念古詩,當教師在念到某一句時突然喊“?!?,學生即停下立擺造型(學生自由創編造型),教師喊“走”,學生繼續邊走邊念。

例2:《找朋友》游戲。兩組學生面對面站好,閉上眼睛輕聲念古詩前行,當碰到對方的手時就可睜眼大聲念。

例3:《報紙》游戲。學生每人一張報紙,要求學生每念古詩一句就撕下一張長紙條,這樣每一首古詩念完就有四張長紙條。最后請學生拿兩束長紙條當作道具自由進行造型和舞蹈。

四、歌唱結合,感受音樂美

唱歌是學生音樂啟蒙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歌唱中,學生能享受到歡心和愉悅。將蘊含音樂美的古詩詞譜上優美的旋律,并運用合理且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歌聲、動作和語言的多種體驗中,創造“古風古韻”的深層次的意境。

(一)為古詩詞譜曲

請學校擅長作曲的教師及音樂工作愛好者為古詩詞譜曲,按照 “古詩詞配曲三原則”進行操作。一是樂曲是形式,必須服從內容的需要;二是旋律要盡量簡單、簡潔,適合學生演唱,真正體現唱歌為教學服務的目的;三是盡可能做到優美動聽,讓學生愛唱。因而在譜曲前每個作曲者都必須對所譜寫的古詩詞進行較深入的賞析,在把握古詩詞的意境、風格和充分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再進行譜曲。如創作《鋤禾》時,為了讓學生在領悟詩詞意境的同時記住詩詞,并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運用三拍子的節奏來表現勞動的艱辛,采用五聲調式和簡單的樂句重復讓學生易唱、愛唱。

例:《鋤禾》

1=D

5— 3 ︱ 6—6 ︱5——︱5——︱6—5 ︱ 3—1︱ 2——︱ 2——︱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5— 3 ︱ 6—6 ︱5——︱5——︱6—5 ︱ 3—1︱ 2——︱ 2——︱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用形式多樣的歌唱練習培養音樂感

運用音樂教學法中的卡農練習,體現多聲部間的協調,把學生分成兩組或三組,帶學生進行分組排練后,讓學生來做卡農練習,即一組學生先開始吟誦,另一組學生遲一拍或兩拍開始,最后兩組同時結束。多聲部歌唱讓學生張開耳朵去聆聽,去體驗,從而去表現,在理解音樂關系,培養注意力等方面也是積極有效的。除此外,還可以用快、慢、強、弱的不同方式指揮學生進行演唱,增加對古詩詞演唱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個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聲響?!鼻捎靡魳方虒W和古詩詞相結合,不論是音樂還是詩歌的學習,都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僅是做加法,更應該是乘法,讓學生愛上古詩詞,喜歡在音樂中學習古詩詞,親近古詩詞,對其產生心靈的共鳴;就是為了讓一首首好詩、好詞像一串串快樂的音符,流進學生的心田。

參考文獻

[1]谷建芬.古詩詞歌曲20首(2CD)新學堂歌.谷建芬監制張宏光編曲.

[2]趙豐先.古牧童詩(中國古詩詞今唱)[M].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

[3]郭聲健.藝術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音樂教學古詩詞教學策略
藏在地圖里的古詩詞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我愛古詩詞
本期主題:蓮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猜詩詞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