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好農機人才培訓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2020-06-05 03:39何遠初
廣西農業機械化 2020年1期
關鍵詞:農機手機械化農機

何遠初

(南寧市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南寧 530002)

1 引 言

1959年4月29日,毛主席寫了一篇《黨內通信》,針對農業生產六個方面的問題做出了重要指示,并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著名論斷,為我國農業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60年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對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論斷,強調了要堅定不移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其中,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首先是農業的機械化。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現代農業高速發展的基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農業機械化,關鍵在農機人才的培訓,這與鄉村振興中對于人才振興的要求是一致的。農機人才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只有抓好農機人才的培訓,才能促進農業農村的快速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 助推鄉村振興。

2 廣西農機人才現狀

廣西農業農村的地形的因素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截至2018年底,全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為58%,遠低于全國67%的平均水平,處于中級發展階段,山區的機械化率更低。除了地形的限制以外,農機人才的缺失是一個主要原因。2017年廣西農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調研發現,全區農業系統國有單位從業人員2 1267人,農機化人才僅有396人,占有率不足2%,并呈逐年下降趨勢。根據自治區農業機械化管理局發布的農機化數據顯示:2016年全區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1萬多個,從業人員5.3萬人,其中農機維修點4 407個,從業人員10 017人。2018全年全區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達1萬多個,從業人員5.31萬人,其中農機維修點3 946個,從業人員僅為0.93萬人。由此可見,廣西農機服務點及人才數量正逐年減少。目前留在農村從事農機工作的人員,大部分都是50歲以上,且文化水平低,大學學歷以上的農機手屈指可數。2018年6月以來,農機駕駛員考取駕照不要求出具農機校(培訓機構)的培訓記錄,農機駕駛員主動到培訓機構接受培訓很少。再加上受機構改革影響,有些縣級農機校撤銷合并。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機人才培訓人數越來越少,培訓質量得不到保障,嚴重制約了廣西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3 農機人才缺失的原因分析

3.1 宣傳力度不夠,農民積極性不高

隨著第二、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農業已經成為了高付出、低產出的代名詞。當代年輕人更希望進入工廠和從事服務行業,留在農村從事農業活動的多是中老年人。而留在農村工作的年輕人,也大多數都是文化知識水平低,對參加培訓的熱情不高。他們渴望改變落后的農業發展現狀,卻不重視農機的培訓。同時,對于農機駕駛員在駕駛農機前需要得到正規農機培訓的宣傳力度不夠,許多農機手購買農機后,大多數通過親戚朋友簡單教學和自己的摸索,簡單了解操作方法,就直接上崗,這種方式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3.2 教學設施落后,培養方式單一

農機校配置的教學設備往往來不及更新換代,培訓工作只能針對現有的教具制定培訓計劃。農機學校作為農機人才培訓的職業學校,校園面積小,設施設備有限且陳舊單一。歷年來財政對農機校投入嚴重不足,農機校沒有能力購買新型先進的農機具和多媒體電教器材,缺少針對性的教學設施,特別是針對新型農機具的設施,現有的教材教具不能滿足現代化農機培訓工作的需求。

3.3 師資力量薄弱,培訓內容更新慢

目前,農機學校教職人員偏少,師資力量薄弱,大部分只具有中型拖拉機、手扶拖拉機教員資格,且年齡結構偏老齡化,在編人員數不能滿足當前農業機械快速發展的趨勢。教職人員知識結構的老化問題相對嚴重,缺少專業進修渠道。農機教師對新型農機具了解不深入,研究不透徹,掌握的知識也遠落后于新時期對農機培訓工作的要求,滿足不了現代新機具、新知識、新技術的教學需要。

4 如何抓好農機人才培訓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應采取以下五項措施:

4.1 要高度重視,提高政治站位

搞好農機人才培訓,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努力培養出一支思想水平高、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水平強的基層農機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農機培訓不是簡單的培訓機械的操作技能,而是要賦予農機駕駛員具有強大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

4.2 培養農機“領頭雁”,加強人才傳幫帶

對有一定產業基礎、文化水平較高、有駕駛農機愿望的農民開展培訓,特別是對返鄉務農人員、支農支邊人員、農村致富能人和農村基層黨員等一批具備優良思想素質的群體,要重點培訓,加強培養。要發揮農機手的主觀能動性和“領頭雁”的作用,提高農機手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推動農機事業的高速度、高質量的發展。

4.3 創新教學新思路,改變傳統培訓方式

充分利用現代化媒體手段,探索“互聯網+培訓”模式,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手機、互聯網等新舊媒介手段,開展在線學習,強化科學農業文化的普及,補足現代農業發展的短板。將關鍵農時、關鍵生產環節的關鍵技術集成化、簡單化,編輯成通俗易懂的資料,綜合運用網絡授課、現場培訓、集中辦班、入戶指導、田間咨詢等多種方式,把培訓辦到鄉鎮、村屯、田間地頭。同時,要摸索創新培訓思路,把過去總在學校本部培訓,變成以本部為中心,深入縣(區)基層一線,聯合縣(區)農機校、鄉鎮政府、村委、農機合作社、企業做好農機技能培訓。通過開展農機送教下鄉活動,提高培訓的實用性、廣泛性、多樣性。

4.4 培養復合型人才,完善人才支撐體系

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農機人才,是現代農業的迫切需求。農機培訓工作要始終以“科技興農、方便農民、服務三農”的理念,圍繞職業道德、操作技能、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等內容,讓農機手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安全意識,掌握嫻熟的駕駛操作技術,從源頭上去預防事故的發生。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農業人才支撐體系,強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促進農業人員更快更好掌握農機農藝知識,實現農機農藝技術融合。

4.5 堅持走出去戰略,學習先進農機技術

學習各地農機系統的先進理論和工作思路,擴大自己的眼界,提高自身培訓能力。我們在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因地制宜解決自身面臨的問題外,走出去學習先進地區的先進農機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掌握了更加先進的農機技術,再結合地區農業實際情況,發展符合地區需要的農業機械,才能有效的推動地方農機事業的發展。要加強與各地農機系統干部的交流學習,取長補短,找到適合廣西發展的道路,走有廣西特色的農機化發展路線,才能推動廣西農業的機械化和現代化。

5 結束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的發展,農機人才是關鍵。農機人才的振興,特別是以農業機械化推動農業全面升級,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讓廣大人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做好農機培訓工作,培養農機技能型人才,補齊農機人才缺失的短板,才能助推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

猜你喜歡
農機手機械化農機
沃得農機
春來好時節 農機備耕忙
大棚有了機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關于水稻一種兩收機械化栽培技術要點探討
農機手職業病患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不一樣的農機展
陜西:只聞機器響不見人奔忙
江南春·農機手
淺談阿勒泰地區加強農機手技能培訓的幾點做法
如何加強農機管理發揮農機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