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策略

2020-06-09 12:14趙巍巍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培養現狀史料實證高中歷史

趙巍巍

[摘? ?要]文章選取高中歷史核心素養中的史料實證素養內容,通過分析當前高中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現狀,找出存在的實際問題和具體原因,從而提出進一步的優化培養方法,為提升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教學水平提供幫助,也為學生個人未來的綜合發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實證;培養現狀;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8-0051-02

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在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學習中,屬于層次相對較高的一項核心素養培養內容。這方面的素養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具體的史料內容,在個人的思維和實踐指導下,完成對于歷史問題的探索和研究。

一、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意義

1.與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相契合

立德樹人是新的社會發展階段我國對于教育工作提出的一項總體方針和要求。這一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自主意識的培養。從歷史課程教學的核心素養培養角度上說,在素質培養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歷史課程思考學習意識的培養,從總體的培養目標上看,他們具有較高的一致性,這也是在高中階段著重培養學生歷史課程學習中的史料實證素養的重要意義。

2.提高歷史課程教學的層次

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引導下,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是以理論知識為出發點,進一步拓展到實踐教學中的模式進行的。雖然學生在參與高中階段歷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存在形式上的實踐過程,但從實踐的具體情況來看,教師卻存在方法不當、重視程度不足的現象。從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角度上說,這部分教學內容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因此,當這部分素養培養作為教學目標融入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時,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夠培養其實踐能力和歷史思維分析能力的平臺,實現了常規歷史課程教學層次的提升。

3.培養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

思維意識和辨別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指幫助學生在對歷史資料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體會到歷史課程的不可逆轉性和規律性,從而進一步使學生產生一種基于歷史進行思考和分析的主觀意識。通過對于史實的分析和理解,最終能夠跳出歷史的事實來達到在古今對比中體會學習歷史課程的意義。這個過程中,實際上也能夠反映出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態度,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能力鍛煉。

二、高中生活史料實證素養培養中的問題

1.對于史料的運用不當

在現代的教育環境下,歷史資料的獲取途徑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多元的歷史資料也會同時存在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問題。對于歷史課程的教學來說,史料的運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追求真實有效的內容,有的教師存在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在選擇史料輔助信息和資源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對真實性和準確性有所忽略的現象。

2.過分依賴于材料教學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材料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依托一部分歷史材料的信息,運用歷史知識進行問題分析和學習是這部分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從開展實際教學的角度出發,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既定歷史材料過于依賴,從而導致其在講解歷史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思考的過程中,將教學的思路和目標傾向于已經得出的歷史結論。這雖然能夠達到規范化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歷史認知和學習范圍達到統一的高度及層次,但從實際出發來看,這也限制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失去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的動力,將歷史課程的學習認知為一種可以通過背誦記憶來達到效果的行為。當學生出現這些方面的問題時,實際上其對于歷史課程學習的主動性也就逐步減弱了。

3.對于史料中的證據不夠重視

在歷史課程的學習和研究中,歷史意義和結論的得出,往往需要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承擔引導思路和輔助提出建議性觀點的責任。另外,對于歷史知識的分析研究,需要建立在一些史實資料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學習和理解的角度上說,要想保證教學過程的說服力,就需要教師尋找多方面的證據來為一段歷史的研究作輔助和參考。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最終的教學效果,往往在教學上加快進度,并不注重利用豐富的證據來輔助學生更加客觀全面地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這實際上對于學生來說,也不利于歷史學習效果的提升和學習思維的形成。

三、優化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路徑分析

1.轉變教學觀念,實現素養培養

教學觀念的轉變,是在新的教學形勢下提出的一種新的要求。當教學目標有所變化,則意味著相應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都應當進行調整和轉變。首先,教師應該對一種現象有客觀的認知,即在多元的教學環境下,史料實證可以借鑒并應用的資源是具有多元化特點的。到了高中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和意識正在不斷提升,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的學習和思考過程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十分重要。在多元的學習資源供應背景下,教師首先應當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資源的意愿,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也是考驗學生對于歷史資料的分析和辨別能力的過程。其次,從教學的角度上說,教師還應當對于歷史教學過程的實施意義和目標有正確的認識。從形式上講,帶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本質上也是一個通過分析和思考對歷史資料進行研究與證實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當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和學習空間,盡可能找準教學的切入點,以尊重和開放的態度完成歷史課程的教學。

2.結合教學主題做好教學設計

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做好教學的設計和規劃也是十分關鍵的。只有找準了史料實證教學的切入點,才能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實現學生史料實證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教學《走向大統一的秦漢政治》的內容時,教師除了利用課文內秦漢時期的簡短史料作為教學參考,還可以引入多媒體工具,在引導學生通過史料分析和閱讀進一步展開學習的過程中融入一些視頻資料。例如,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就是一個基于秦漢歷史變遷的拍攝史實的紀錄片,相較于文字性的史料參考來說,具有動態畫面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發展狀態的講述,實際上對于學生也是更有吸引力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可以感受到個人的史料探尋和學習過程,更加接近這一段歷史,從而在心理層面激發出一種共鳴感和對于歷史恢宏和變遷的震撼感。這種主觀上的強烈感受,會將學生融入一個真實的歷史情境中,便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內容有一個更加全面且帶有個人感受和見解的認識。這實際上實現了學生在探尋歷史的過程中對于史料實證能力的鍛煉。在這里要強調的是,教師主要的職責在于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史料輔助教學,對于學生的個人學習選擇應當給予充分的尊重。

3.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養

教師的教學能力在高中階段不再局限于對知識的講授,而應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思路的引導。尤其是在史料實證的素養培養中,要求教師首先應當掌握盡可能豐富的史料資源,并且做到充分有效的理解,從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游刃有余地運用這些知識和素材,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提供適當的教學指導,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的教學中,所涉及的史料和歷史事件就具有典型的階段性和層次性特征,香港回歸的問題,既存在歷史信息,也具有非常典型的現實學習意義,教師在掌握相關史料的過程中,就應當從歷史的根源出發,按照這一問題的溯源結果,分階段針對不同時期的史料進行學習和了解,從而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邏輯關系,為引導學生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另外,探尋和學習史料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講,也是幫助其更加系統且深層次地認知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內涵的過程。這種思想層面上的影響,能夠指導教師在未來的相關課程教學中保持一種客觀冷靜的態度,從而實現對于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

總的來講,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多個核心素養內容中層次要求較高的部分,教師應當結合具體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從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的角度出發,與學生共同探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這方面核心素養的目的,在學生的歷史綜合學習能力提升方面不斷努力。

[? ?參? ?考? ?文? ?獻? ?]

[1]? 徐潔.“史料實證”素養的養成探究[J].歷史教學問題,2018(1):119-123.

[2]? 吳樂康.由一堂公開課說開去——兼談學生史證意識的養成[J].歷史教學問題,2017(2):113-114.

[3]? 關丹丹,焦麗亞.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性別差異:基于PISA2015的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4):94-98.

(責任編輯? ? 譚斯陌)

猜你喜歡
培養現狀史料實證高中歷史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實證”素養論析
淺談初中英語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史學閱讀與史料教學
財會人才培養的現存問題及改革建議
以“史料實證”為中心的高三歷史復習課
法庭速錄技能的培養現狀及前景研究
基于心理契約的高校學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養研究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