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芥川龍之介的西湖之旅

2020-06-09 12:20陳杰
旗幟文摘 2020年4期
關鍵詞:龍之介雷峰塔芥川

陳杰

芥川龍之介的《中國游記》,以一個日本人的眼光,看了1921年那個年代的中國。他對西湖的大篇幅的介紹,無疑能夠讓我們看到近代西湖的歷史、人文及其變遷,是留存到今天的一段珍貴的西湖歷史文獻。

在今天的日本文壇,有兩個文學獎廣受矚目,它們皆是1935年的作家菊池寬為紀念兩位友人而分別設立的。一個是頒發給通俗文學作品的直木獎,以日本著名小說家直木三十五的名字命名;而另一個頒發給純文學作品的芥川獎,就是以今天我們要推介的這位名人——芥川龍之介的名字命名。

作為日本近代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在1921年應大阪每日新聞社的邀請,前往中國。3月20日,他在上海登陸,并在中國的上海、杭州、北京等地游覽,直到7月回國。這是芥川龍之介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出國旅行。從1921年8月開始,芥川龍之介在《大阪每日新聞》和《東京日日新聞》這兩家日本東部和西部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上連載他的《中國游記》的第一部《上海游記》。1925年,日本改造社出版了芥川龍之介的《中國游記》,除了為我們留下了芥川龍之介一生中文字最多的一部作品以外,還為我們留下了一部研究當時中國社會的珍貴資料。

在這本《中國游記》中,和杭州相關的占據了十節,包括《杭州一夜》(上)(中)(下),《西湖》(一)至(六)及《靈隱寺》。從芥川龍之介的文字中,我們甚至可以勾勒出他在杭州的兩天兩夜的行蹤。

入住新新飯店

芥川龍之介到達杭州是晚上7點,他在車站跟新新飯店的攬客員接上了頭,坐上人力車,穿越城市前往西湖邊的新新飯店。今天,這家飯店依然矗立在西湖的北山路上。

在人力車上,芥川龍之介和西湖有了“初次接觸”,他最初看到的西湖是一片夜晚的“寂寥”。那個時候的西湖,夜游沒有今天這樣熱鬧,所以,芥川龍之介寫道:

“西湖在白乎乎馬路的左邊,鋪展著她那黑乎乎的水面。西湖早已入睡,四周寂靜無聲。就連空曠的馬路上,除了我們二人乘坐的人力車,連一條走在路上的小狗都看不見?!?/p>

這個時候的芥川龍之介,應該是走在今天湖濱街一帶。而等到穿過今天少年宮一帶,芥川龍之介終于見到了夜西湖,他寫道:

“這當兒,一片薄明的水面漸漸顯現在我們面前。啊,西湖!我在這一瞬之間才真的感覺到此乃西湖。從空中云層的裂縫里,流瀉下一片幅度不寬的、瀑布一般的月光,照射在茫茫煙波之上。那斜斜橫穿于水面的,該是蘇堤或白堤吧。堤上有個隆起的三角形,那是有名的斷橋。這美麗的銀色和黑色,畢竟是日本所無法見到的。我在左搖右晃的人力車上,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定定地注視著眼前的西湖,并為它的美麗而久久出神?!?/p>

盡管是在夜晚,借著夜晚微弱的月光,芥川龍之介用他文豪的筆觸,還是將他最初印象中的美麗西湖記錄下來了。

泛舟湖上

在第二天上午,芥川龍之介從湖濱的碼頭坐上“畫舫”,前往游湖。所謂“畫舫”,芥川龍之介說只是一艘普通的小船,裝了遮陽布和黃銅扶手而已。上船的地點是日本領事館旁,就在今天望湖樓的后方??箲饎倮院?,國民政府將此建筑回收,作為外賓招待所使用。1946年,司徒雷登來到杭州時曾經下榻這里,也是在和芥川龍之介同樣的地方登船游湖。

芥川龍之介首先看到的就是白堤。白居易在日本是一位影響巨大的文學家。特別是自《源氏物語》《枕草子》等日本古典文學作品頻繁引用他的詩文后,白居易成為日本文學界最為熟知的中國文學家之一。芥川龍之介靠近白堤,馬上想到的是記錄在池田桃川《江南名勝史跡》里的那首白居易的詩:

這首詩名叫《夜歸》。芥川龍之介說:

“盡管我與他游歷的時間不同,他在夜里,我是白天,但這些詩句詠唱的景致卻依稀可見?!?/p>

船過了錦帶橋,就是平湖秋月。接著,吸引芥川龍之介目光的就是文瀾閣,但是,那個時候的文瀾閣不對游客開放。在看過孤山寺后,芥川龍之介一行就去了俞樓。

探訪俞樓

俞樓是章太炎先生的老師俞樾的舊居,章太炎在詁經精舍讀書時師從俞樾。有趣的是,之前在上海的時候,芥川龍之介剛剛探訪了住在上海的章太炎先生,還在《中國游記》中留下了有趣的記錄:

“章太炎先生倒穿了一件背面鑲著厚毛皮的黑馬褂兒,外面還套著一件灰色的大褂兒,顯然他不會覺得冷,況且他還坐在一張鋪有毛墊子的藤椅上。我被先生的高談闊論所深深吸引,甚至忘記了抽煙。此外,先生那暖暖的穿著,和他悠然自得伸開雙腳的姿態,更是令我羨慕不已?!?/p>

在俞樓,芥川龍之介見到了彭玉麟()為俞樾繪的《梅花圖》。芥川龍之介特別提到,這是他的朋友、日本著名作家谷崎潤一郎收藏的《梅花圖》的原本。在看到俞樾的照片時,他自然想起了他讀過的太炎先生的俞樾傳記:

“雅性不好聲色,既喪母、妻,終身不肴食?!?/p>

拜謁岳廟

從俞樓跨過西泠橋,芥川龍之介接下去探訪的是蘇小小墓和秋瑾墓。接著,他乘坐的“畫舫”穿過蘇堤的跨虹橋,經曲院風荷,拜謁岳廟。那時候的岳廟正在修建,芥川龍之介對岳飛墓有一段有趣的評說:

“墓前立著一塊苔痕斑斑的石碑,上書‘宋岳鄂王之墓幾個大字。墓背的一片竹木林子已近荒蕪。這景象,對于我等并非岳飛子孫的人來說,并無悲哀之感,反而感到了一種詩趣。我沿著墓地的四周踱步,同時沉浸在一點兒懷古的心緒之中,‘岳王墳上草萋萋。好像有人作過這樣的詩句?!?/p>

芥川龍之介的記憶在這里出了一點小錯,這句詩出自元代趙孟頫的《岳鄂王墓》,原句當為:“鄂王墳上草離離”。

有趣的是,芥川龍之介還在這里提到了一種食物——油條。他寫道:

“自古以來,壞人很多,可沒有比秦檜更讓人痛恨的了。在上海一帶的馬路上,有一種棒條狀的油炸食品,確切的寫法是‘油炸塊。據宗方小太郎的說法,本來的意思是油炸秦檜,所以原來的名字叫‘油炸檜?!?/p>

仰望雷峰塔

在樓外樓用過一餐“中國午餐”以后,芥川龍之介一行登船前往三潭印月。這里,他提到了蘇東坡:

“在這小島附近有三座石塔,據說是蘇東坡擔任太守的時候,用作行船的航標。有一件事是千真萬確的,即這三座石塔,月明之夜會在水面上投下三個月影?!?/p>

在看完九曲橋以后,船只就向雷峰塔駛去,芥川龍之介得以遙望這座“如老衲”的古塔。

芥川龍之介用了一個明治大正時代日本人的視角去觀看這座古塔:

“就眼前仰望此塔的感受而言,它與站在淺草的游樂園‘花屋敷附近遙看十二層高的凌云閣,并無太大的差異。只是,雷峰塔紅磚砌就的塔壁上,爬滿了蔦蘿。不僅如此,有幾棵雜樹甚至把他們的枝梢伸展到塔頂,且在風中晃動著。這樣一座塔聳立在陽光之中,煙霧朦朧,如夢如幻,果真十分壯觀?!?/p>

芥川龍之介提到的凌云閣位于東京都淺草,1890年竣工,是一座52米高、12層的建筑物。值得注意的是,在芥川龍之介這段文字寫成后不久,壯觀的凌云閣和雷峰塔相繼倒塌——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中,凌云閣8層以上建筑倒塌,因無法修復,同年被日本工兵隊爆破解體;而雷峰塔在1924年倒塌,今天的雷峰塔為2002年重建。

在返回新新飯店的路上,芥川龍之介見到了保俶塔,他說:

“與像個老僧似的雷峰塔相比,細細聳立的保俶塔的倩影,正如古人所云,也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p>

這說明他也是知道“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這一著名典故的。

探訪靈隱寺

芥川龍之介應該是去過靈隱寺的,而他把去靈隱寺的經歷,寫在了寄給友人的明信片上,同時把這些內容通過“寫明信片”的方式記載在《中國游記》里。

從行文看,很可能他是在寄旅杭州的第二個白天去了靈隱寺,先到了玉泉魚躍,然后朝拜飛來峰、靈隱寺,歸來順道看了鳳林寺。熟知白居易典故的芥川龍之介,又在給游人的明信片里提到了一個白居易在杭州的故事:

“據說白樂天曾問鳥窠:‘佛法的大意如何?鳥窠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樂天又說:‘三尺童子亦知之。鳥窠笑曰:‘三尺童子亦知之,然八十老翁亦難行。樂天即服?!?/p>

這段出自《西湖游覽志》的故事被這位日本文豪寫在給友人的明信片上,讓今天的杭州人看來十分親切。

芥川龍之介的《中國游記》,以一個日本人的眼光,看了1921年那個年代的中國。雖然有許多作家個人的觀點、看法,但是也為我們保留下了那個時代的真實記錄。他對西湖的大篇幅的介紹,無疑能夠讓我們看到近代西湖的歷史、人文及其變遷,是留存到今天的一段珍貴的西湖歷史文獻。

(本文選自:文化交流 2020年02期)

n>

(本文選自:世界文化 2020年03期)

猜你喜歡
龍之介雷峰塔芥川
芥川龍之介與他的世界
芥川龍之介的西湖之旅
機場與修理匠(微篇小說)
從《地獄圖》看芥川龍之介的人生觀和藝術觀
芥川龍之介の童話について
芥川獎和直木獎在日頒出
浙江杭州雷峰塔
杭州西湖雷峰塔文化景觀探究
透過《地獄變》看芥川龍之介藝術至上
雷峰塔一二三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