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新醫科背景下的產教融合平臺探索

2020-06-15 11:13王欣張昊李超科連天偉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新醫科新工科課程建設

王欣 張昊 李超科 連天偉

摘 要 針對在新工科新醫科發展趨勢下未來將出現“新業態”,學生將面臨新的就業挑戰的問題,本文通過對課程體系進行新的設計構建了一種新型產教融合平臺。平臺通過設計新型模塊化教學,引入前沿科技技術,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使學生形成“知識—能力—素質”三個層次模塊的轉化和提升的同時更強化了學生的專業創新實踐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未來競爭力。

關鍵詞 新工科 新醫科 課程建設 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1需求論證

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破性發展,未來“新業態”將呈現出顛覆性特征,在此環境中,如何進一步促進學科朝多向交融和交叉新興方向演變,更深層次地突破單個學科領域的限制,形成有效的、新的科研增長點勢在必行?;趪摇靶箩t科”建設規劃,為了滿足醫學生的“求知、增能、成才”的培養需求,以“新工科”建設為契機,搭建新型產教融合平臺勢在必行。

產教融合平臺是多方協同育人的有形載體,對于提高學生的工程創新和適應變化能力至關重要,適應了醫學院??缃缃徊嫒诤蠎眯?、創新型、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醫學類人才需求,同時也是新工科建設明確提出的重點突破方向。

1.1醫學特色新工科建設的必要性

“新工科”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基本范疇是新興產業,尤其注重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云計算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與“新醫科”建設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新工科著重要培養的是兩方面能力,即工程創新能力和適應變化能力。培養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創新人才,需具備“?!迸c“通”兩方面的能力。醫學特色的產教融合平臺建設,旨在拓寬醫學相關理工科課程價值的外延發展,與醫學學科核心課程群進行課程融合,從而形成醫學特色專業結合、跨界應用的新工科建設路徑。

1.2醫學特色多元人才培養需要

為主動擁抱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與挑戰,針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教育部提出,探索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新醫科人才培養體系對于醫學教育改革至關重要。全球工業革命4.0背景下的卓越醫學人才教育新模式提出,要實現醫學從“生物醫學科學為主要支撐的醫學教育模式”向以“醫文、醫工、醫理、醫X交叉學科支撐的醫學教育新模式”的轉變。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基礎上,緊密結合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與“新工科”等其他體系建設交互推動,打造中國特色的“新醫科”教育新體系,培養能夠適應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革命和能夠運用交叉學科知識解決未來醫學領域前沿問題的高層次醫學創新人才是培養的新方向。

2建設目標

2.1關注兩個主體,轉變教學理念,打破教育壁壘

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的兩大主體,主體之間的深度互動是根本。產教融合平臺旨在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傳道、受業、解惑”逐步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悟道、求業、生惑”的新境界,盡可能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實踐,鼓勵學生悟道、問道、尋道,啟發學生求是、求真、求業,在此過程中產生更大的疑惑,從而激發出更大的求知欲,為培養獨立自主學習的創新創業人才奠定基礎,提升學生的未來競爭力。

2.2培養兩個能力,強化市場適應,提高醫工創新

新工科的內涵應在于提高學生適應變化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不足的情況,因此,迫切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環境、優化教育設施、變革教育模式,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素養。要從知識為先真正轉向能力為要,必須通過學生評價加以牽引,讓“考生”變學生,讓獎“考”金成為獎“學”金、獎“研”金、獎“創”金;讓目前的“低頭族”課堂真正轉變為“強互動”課堂。產教融合平臺通過“以賽促學,以證促學”項目式能力培養方法,優化資源配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競賽項目及能力認證考核,使學生學以致用。構建“競賽項目課程化、能力考核證書化”模式,使“以賽促學、以證促學、以賽促教、以證促教”常態化。

2.3協調產教平臺,引入市場力量,強化校企合作

根據醫學專業特點和實際業務環節建立切實可行的實踐性教學體系,突破體制機制瓶頸,為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新工科新醫科人才提供平臺保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圍繞提升學生適應變化能力與醫工創新能力,匯聚行業部門、科研院所、企業優勢資源,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設教育、培訓、研發一體的產教融合平臺。

3建設思路

產教融合平臺以課程模塊為抓手,以工科專業建設為依托,以培養醫學生創新能力、應用能力為重點,伴隨醫學新技術演化迭代和創新,圍繞醫學行業發展熱點設計,整合、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培養理實結合、多元融合、個性發展的應用型學生。平臺采用OBE教學理念進行課程體系設計,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工程能力?;谝陨闲枨?,將課程分為三個大模塊進行構建:工科基礎模塊、應用能力模塊、創新能力模塊。

3.1工科基礎模塊

工科基礎模塊為平臺基礎必修模塊,學生在此模塊進行工科基礎類課程的學習,如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基礎課程,為其他兩個模塊的學習奠定基礎。

3.2應用能力模塊

應用基礎能力模塊分為兩部分內容,一部分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一系列新興技術,另一部分為智能醫學、醫學的現代化應用部分知識,在此模塊,學生將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該模塊可擴大學生技術應用視野,拓寬學生橫向學習領域,提高學生未來競爭力。

3.3創新能力模塊

創新能力模塊通過“工程化、協同化”等產學研方法,促進學生對醫學及新技術領域學科知識的掌握,提升其綜合創新能力,以適應新經濟的發展需求。通過職業認證和競賽項目等多元化模式,培養學生新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崗位競爭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通過產教融合平臺,學生可選擇不同的課程模塊,構建以三大模塊工科課程為基礎,其他醫學類專業課程為特色的課程體系,搭建、構造出與眾不同的“自己”,形成“知識—能力—素質”3個層次的轉化和提升,完成“基礎—綜合—創新”3個層次的培養。

4建設內容

建設以工科課程為基礎,醫學專業課程為特色的課程體系,最終形成“一人一目標、一人一規劃、一人一課表”的培養體系,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產教平臺+特色方向模塊”的“課程超市”的個性化學習工廠。具體課程體系設計如下:

5結論

新工科新醫科背景下的產教融合平臺是從新時期全面創新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以適應引領新經濟發展的戰略視角出發所提出的新觀點,其研究和實踐將圍繞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結構、新模式、新質量、新體系開展。新工科新醫科背景下的產教融合平臺是聚焦醫學類院校工科類基礎課程,融合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開放共享、協同高效的基礎性平臺。平臺打通了醫工學科群、打通了人才層次、打通了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工科類基礎課程都將納入產教融合平臺的范疇,除了專業科目的學習,平臺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將實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于實踐創新能力的提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平臺遵循OBE教學理念,以醫工研創為抓手,以已有工科類基礎課程為依托,伴隨新技術演化迭代,以新技術應用為導向,引領理工科專業向新工科發展,醫學及相關專業向新醫科發展,旨在培養更具未來崗位競爭力的醫工研創類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坤穎,張家年.人工智能教育應用與研究中的新區、誤區、盲區與禁區[J].遠程教育雜志,2017,35(05):54-63.

[2] 林健.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專業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1):32-45.

[3] 范舜,談在祥.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醫科”建設的挑戰與變革[J].中國高??萍?,2019(07):56-59.

[4] 朱超,李成濤.淺析新工科視域下大學生綜合創新能力提升的教學設計[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2):69-70.

[5] 陳星. 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6] 沈經.綠色第4次工業革命-工業4.0-互聯網工業-人工智能及其共同物理層全球數字通信光纜網絡[J].儀器儀表標準化與計量,2016(02):7-12.

[7] 胡麗娟,俞海,劉沐潔.高職院?!耙再惔俳?、以賽促學”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構建——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例[J].法制博覽,2019(09):49+51.

[8] 韓佳穎,張墨貴.基于OBE理念的創新創業項目教學模式研究[J/OL].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02):209-211.

猜你喜歡
新醫科新工科課程建設
“新醫科”視角下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路徑的思辨
面向新醫科的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設計交叉融合案例教學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