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主題教學視角下的建構實踐

2020-06-21 15:24王勇徐萍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大單元法治教材

王勇 徐萍

“大單元”主題教學是從一課、一單元或一冊教學出發,根據章節或單元中不同知識點的需要,以核心素養為背景,提煉單元主題,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讓學生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單元的學習,力爭讓知識系統化、整體化。

“大單元”主題教學是新時代由三維目標的具體落實到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的必然需求,有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全面提升,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人才強國和科技強國奠基礎。

一、關注核心素養培養,構建“大單元”主題教學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新課程實施后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教育的依據。道德與法治學科堅持促進終身學習,是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崔允漷教授認為,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學設計的變革,教學設計要從原來只關注一個知識點或一個課時轉變為關注設計一個或多個知識網,構建教學“大單元”。

“大單元”主題教學是根據學科核心素養、課標、學情等,超越常規課和小單元設計教學,不僅有教學“點”的設計,還有教學“面”的設計,更有貫穿學期、年級或學段的立體式的設計,使學生的學習系統化,思維深度化,真正實現由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整合“運用你的經驗”,回歸“大單元”主題教學初心

課標明確指出,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與他們一起體會成長的美好,面對成長中的問題,為中學生正確認識成長中的自己,處理好與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提供必要的幫助。強調聯系生活實際,體現回歸生活的理念,抓住課程教學的實質。

例如,在《堅持憲法至上》的教學中,筆者認為,教材中有些“運用你的經驗”內容,對學生而言,并不是很好的生活經驗。如可以將教材第11頁“中國人民掌握政權后,是如何組織國家機構來行使國家權力的”調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如何保障并管理各項事務,讓社會生活秩序井然有序?人民又是如何參與的?”這樣,既能讓學生運用已有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又能激發學生探究新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內驅力。

三、重構拓展空間,踐行“大單元”主題教學使命

課標指出,“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教材中的“拓展空間”環節依據其內容可以分為反思型、理解型、驗證型和實踐型。建構拓展空間主題是落實課標的必然要求,是培養核心素養的有效抓手,是拓展課程內容的有效手段,是提升教學實效性的現實路徑。

筆者對八下道德與法治的“拓展空間”內容進行了重新梳理。第一單元:第10頁,結合漫畫讓學生思考國家大力開展扶貧工作的原因有哪些,并為國家開展貧困人群脫貧提出合理建議;第17頁,通過閱讀張某作為縣人大代表違法及國家代表法相關規定,讓學生對執法部門的做法進行簡要評析;第24頁,組織以憲法為藍本,進行朗誦領讀并圍繞相關主題內容進行交流展示活動,師生進行及時點評;第29頁,根據全國人大表決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讓學生列舉出就職時需要進行憲法宣誓的人員,同時通過查詢寫出憲法宣誓的內容等。第二單元:第40頁,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認識和理解,針對教材中設計的三個步驟,讓學生扮演角色,開展情景表演;第44頁,學校通過組織學生到當地司法機關參與旁聽庭審,使其進一步體驗司法程序和法律權威,從而進一步樹立學法、懂法、守法、護法的意識和觀念;第51頁,為了進一步鞏固對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內容的學習,以班級為單位圍繞教材中活動的相關環節要求,組織系列知識競賽,激發學生學法的興趣,增強履行義務的意識;第57頁,在學習公民義務的相關知識后,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一次模擬評審活動,選擇“閱讀感悟”“探究與分享”中的案例,組織案情分析、角色分配、程序準備、法庭開庭等活動,模擬民事、行政、刑事庭審。第三單元:第63頁,調查本地一家企業的發展現狀,以“實地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班級交流”的步驟;第67頁,針對材料中“霓虹燈在夜晚照入家中,影響家人休息”的案例,讓學生合作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議,寫成提案建議書給當地人大代表;第75頁,讓學生扮演小記者,通過采訪自己的父母、親友或鄰居,圍繞相關問題寫一篇報道,如居委會或村委會成員是否由選舉產生、你是否參與過居委會或村委會組織的活動等;第80頁,“與人大代表面對面”,要求學生準備好提問交流的問題和自己的疑惑,在交流過程中要認真傾聽并做好記錄;第87頁,關于我國為什么要積極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談談個人理解;第94頁,為了進一步理解司法機關的性質和職權,讓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思考輿論能否影響或干擾司法活動等。

八下法治教育內容,每單元有兩課,每課又分為兩或多課時,而道德與法治學科每周安排兩課時的教學任務,除去相關的節假日,學期前后及檢測安排等,保證教學課時正常為30節左右。因此,根據實際教學可操作性、學情校情和當地教育資源,可以重新調整為10課時左右的“拓展空間”,按一節課內容設計一個“拓展空間”,而不是按一課時來設計。第一課建構為:我國出臺相關脫貧攻堅文件精神的依據是什么?法律上有何意義?你希望國家如幫助貧困人群?第二課為:觀看憲法宣誓視頻,分別談感受。第三課為:以我們的某某權利為主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堂情景劇表演活動。第四課為:以年級為單位,各班選拔代表選擇參加兩項活動,一是“閱讀感悟”“探究與分享”中的案例或校園中有侵犯學生權利或沒有履行義務的案例,開展模擬法庭活動,二是以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搶答比賽。第五課為: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整理當地有關破壞環境或者交通安全的材料,設計方案,把建議反映給當地的政府領導或人大代表。第六課為:聘請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到學校給八年級同學開展司法工作報告會,請學生現場提問并撰寫體會。第七課為:辦一期以踐行自由平等為主題的手抄報,互相評價并交流今后的打算。第八課為:結合所學知識,召開“向公平正義榜樣學習”的主題班會,設計主要的步驟及相關活動,并談談收獲。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基于教材,尊重教材,又要重構教材,用教材教,避免完全脫離教材或者教條使用教材的兩種錯誤做法。不管是來自書里,還是來自書外的觀點,都需要教師結合學情和時代發展的需求靈活、及時、適度開發和利用??傊?,有利于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真學、深學并學有所成的資源就是好資源。我們既不能一味地舍近求遠,也不能無視書本中一些滯后的內容。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要牢牢地記住目標,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既是教師創設資源的享有者,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而且學生對后者往往更加感興趣。

猜你喜歡
大單元法治教材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特征及課堂類型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籃球項目大單元教學的設計思路研究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淺探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