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里頓《戰爭安魂曲》的曲式結構分析

2020-06-22 13:00陳明
大觀 2020年4期
關鍵詞:曲式結構

陳明

摘 要:布里頓是著名作曲家,其創作的作品備受人們歡迎。據了解,布里頓創作的作品除了歌劇、室內樂,還涉及舞劇、合唱等,音樂題材相當豐富,《戰爭安魂曲》是其代表作之一,影響力深遠,作者借助作品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內容豐富,情感真摯。文章嘗試分析該作品的曲式結構,進一步展現作品曲式結構的特征與原則,對大家了解該作品有所幫助。

關鍵詞:布里頓;《戰爭安魂曲》;曲式結構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我國對歐洲音樂的研究多集中于德國作曲家的作品、法國作曲家的作品,很少涉及英國作曲家的作品。布里頓創作了多種體裁的音樂作品,其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研究布里頓的作品有益于補充理論研究內容,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布里頓《戰爭安魂曲》曲式結構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布里頓《戰爭安魂曲》的創作背景

布里頓一直想創作具有深遠影響力的規?;铣髌?,以在合唱作品中占據重要位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1940年,布里頓暫住美國,受英國文化協會的邀請,針對慶典活動創作交響樂,正式創作過程中,布里頓逐步認識到該部交響樂的重要性,即紀念建國。受自身思想理念的影響,布里頓將該部交響樂命名為《安魂交響曲》,希望借助該作品紀念在侵略戰爭中犧牲的人們,由于日本政府反對,最終被撤回,后來該作品得到約翰·巴比洛里的欣賞并成功演出。隨后二年,布里頓仍生活于美國,他與奧頓合作,共同創作歌曲來歌頌圣誕節,雖然后來布里頓回到英國,但他們之間的合作并未結束。直至1946年,由于奧頓個人因素,兩人最終結束創作計劃。1945年,布里頓和羅納爾德·頓坎達成共識,共同創作了《盧克萊修受辱記》這一歌劇。1948年,布里頓受到甘地遇刺事件影響,決定創作以和平為主題的音樂作品,但受相關因素的阻礙,該想法并非得到實踐,同年創作了《春天交響曲》,該作品既融合了女高音、男高音,也涉及混聲合唱等,一定程度上為《戰爭安魂曲》的創作鋪墊奠定了基礎。

受二戰影響,考文垂大教堂音樂節逐步接受世界各國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其中布里頓的作品得到委員會的關注與重視,希望布里頓圍繞新教堂的創建創作一部作品,得知該消息后布里頓感到極為榮幸,愉快地接受了委員會的邀請。1959年,布里頓正式與委員會簽約,開始創作《戰爭安魂曲》,創作該作品的初衷是圍繞獨唱者與合唱隊創作出具有足夠長度的作品。將威爾弗雷德·歐文的詩篇融入作品,因而總譜封面是歐文詩篇的內容,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扉頁記錄著在戰爭中犧牲的好友的姓名。至此涵蓋多樣化音樂體裁的《戰爭安魂曲》誕生了。該作品首演時間為1962年,首演地址為考文垂圣·邁克爾大教堂。首演當晚布里頓扮演指揮者的角色,演出取得圓滿成功。自此,《戰爭安魂曲》成為經典之作,備受英國公眾關注。

二、布里頓《戰爭安魂曲》的曲式結構

第一,第一樂章“永世安息”曲式結構。結合歌詞內容來看,該樂章主要由“永世安息”“厄運青年的頌歌”與“慈悲經”構成。結合材料組織來看,該樂章曲式為變體復二部曲式。變體復二部主要由一級曲式、次級曲式、排練號、中心音、調性、演唱形式、樂隊編制、速度與節拍組成。一級曲式中的第一部分是再現單三部曲式,次級曲式中的第一部分僅使用了兩種音調,而樂隊聲部有所不同,多借助音程拓展音樂。另外,一級曲式中的第一部分主要由三種次級曲式組成。中段曲式為恰空變奏曲,該恰空變奏曲不同于其他變奏曲,所展現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其中固定和聲“主題”這一次級結構實施了兩次以上變奏,盡管三和弦仍在和聲中占據主要地位,但功能虛進內涵日益薄弱,逐步朝著十二音技術方向發展。結合演唱形式來看,該樂章較好地展現了再現與循環原則,在統一結構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二,第二樂章“憤怒的日子”曲式結構。該樂章與多首歐爾創作的詩相融合,相對較長,音樂情緒處于動態化狀態,樂章曲式集中于多部再現曲式,該曲式內容相較于變體復二部曲式有所不同。該樂章雖然未對曲式內容作明確要求,表面相對自由,但材料組織極為嚴密,曲式結構極為嚴謹。再現時,無論是音樂材料還是演唱形式均表現出對稱性特征,若圍繞第四部分進行演唱,可將該樂章曲式視作集中對稱變體曲式。同時,該樂章延續了組曲融合原則,體現了樂章的統一性。其中第一部分是伴奏曲式,由次級曲式、小節排練號與調性組成,以變奏手法再現?;炻暫铣獮榱嗽鰪娦Ч砑恿诵虏牧?,即女高音獨唱材料與男高音獨唱材料,材料日趨豐富,為動力再現鋪墊了良好基礎,可見,歌詞復雜程度對樂章再現手法起到決定性作用。第三部分為單三部曲式,演唱形式不局限于混聲合唱,還融合了女高音獨唱與混聲合唱,氣勢磅礴。

第三,第三樂章“奉獻經”曲式結構?!胺瞰I經”曲式為變體復三部,構成要素與第一章曲式相近。該樂章曲式為變體復三部的原因是第二部分中,無論是男中音還是室內樂隊材料,都延續了第一部分使用的材料,直到接近最大排練號再添入新的材料,體現材料創新性的同時使音樂更加清晰,這就意味著中部所使用的音樂材料存在非對比音樂材料,從音樂作品實際情況來說,此種手法較少見,尤其在復三部曲式中更為少見。

第四,第四樂章“圣哉經”曲式結構?!笆ピ战洝备柙~主要涉及兩部分,即“圣哉”與“毀滅”?!笆ピ铡敝胁煌柙~對應不同演唱形式,第一句歌詞對應女高音獨唱形式,第二句歌詞對應混聲合唱形式,考慮到演唱形式的差異性,可以將其視作引子,剩余歌詞對應女高音獨唱與混聲四部合唱,這決定了曲式結構為單三部曲式?!皻纭敝猩婕暗哪兄幸舄毘嬖谝欢ǖ奶厥庑?,處于獨立狀態,無論是調性還是材料均表現出延續性特征,尾氣相對長大。該樂章起始部分涵蓋多種引子材料,第一部分為女高音獨唱,主要針對鋼琴伴奏而言,發揮著引子功能,第二部分為混聲合唱,與合唱密切相連,所以該兩部分屬于引子部分。由于男中音獨唱尾氣相對長大,高樂章是以長大尾氣與兩部分引子為基礎的再現單三部曲式。這一曲式使用了傳統音樂形式,即應答圣歌,以多種演唱形式相呼應的方式烘托音樂氣氛、活躍音樂旋律。

第五,第五樂章“羔羊經”曲式結構。該樂章屬于短小樂章,所使用曲式為回歸曲式,該曲式相對傳統,混聲合唱主要集中于疊歌部分,男高音獨唱主要集中于歐文詩部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該樂章延續了回歸曲式,但具體使用過程中作者適當作出創新,相較于以往回歸曲式有所不同,即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進行插部、疊歌安排,所以可以視作以再現因素為基礎的差異化變體回歸曲式。該樂章獨特特征主要體現在以變體回歸曲式表達交替圣歌方面,交替圣歌是傳統音樂形式,要想有效表達需掌握一定變體回歸曲式技巧,其中音樂材料視角下的男高音獨唱部分可以分為三部分,不同部分對應不同排練號、小節、演唱形式與樂隊編制。樂章材料以固定主題形式貫徹落實于樂章全過程,結合該形式可以將低音主題方式視作帕薩卡利亞,該方式區別于以往帕薩卡利亞方式,相對靈活,不局限于固有形式。事實上,該主題除了通過低音聲部展現,還以多樣化構成方式貫穿于其他聲部。另外,從樂章原則角度來看樂章曲式亦是邊緣曲式。

第六,第六樂章“拯救我”曲式結構。該樂章涉及三部分內容,一是“主拯救我”,二是“慈悲經”,三是“奇異的相遇”,前兩部分內容是拉丁文。材料組織視角下的樂章延續了綜合性寫法,樂章曲式屬于復合曲式,該曲式主要包括一級曲式、次級曲式、排練號、演唱形式、樂隊編制等構成因素,其中第一、第二部分均為復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復三部曲式使用的材料既有新材料也有舊材料,并選擇上述樂章部分材料加以應用,借助樂隊聲部相關材料進行疊置,有效表達個性化需求。第二部分的復三部曲式以宣敘調為主,深刻表達了戰爭的破壞性,音樂發揮了顯著作用。第三部分多使用綜合性材料,以更好地滿足復雜的套曲需求,通過“復歌詞”方式進行歌詞處理,將諸多歌詞進行交織,不同類型的歌詞對應不同的旋律、伴奏音響,能夠更好地宣泄情感,即渴望和平的情感。第四部分是套曲的結束,使用簡短歌詞給人思考的空間。

總而言之,《戰爭安魂曲》是一部氣勢恢宏的巨作,該作品的曲式結構延續了傳統音樂作品曲式結構的一般性原則,展現了和平理念。為了更好地彰顯作品的魅力,布里頓在展現并列原則、再現原則的同時還將不同原則加以融合,創作出不同于一般音樂作品的曲式,即邊緣曲式與變體曲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戰爭安魂曲》是一部具有復雜套曲的音樂作品,是集形式與內容于一體、技術與藝術于一體的音樂作品,值得我們欣賞與研究。

作者單位:

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

猜你喜歡
曲式結構
青春歲月(2017年4期)2017-03-14
拉威爾水中嬉戲的演奏藝術
拉威爾水中嬉戲的演奏藝術
拉威爾水中嬉戲的演奏藝術
淺析鋼琴曲《百鳥朝鳳》的風格特點及曲式結構
和聲曲式分析
淺析女高音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的演唱風格與藝術處理
舒伯特《D大調鋼琴奏鳴曲》(D850)第一樂章創作特點分析
手風琴協奏曲《獻給母親們》的音樂作品分析
淺析貝多芬奏鳴曲OP.10 No.2 第一樂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