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圖書編輯三性

2020-06-22 13:00李娟
大觀 2020年4期
關鍵詞:職業性圖書編輯黏性

摘 要:圖書編輯組稿、策劃圖書及與作者交往的過程,檢驗的是一個編輯的綜合素質。一名合格的圖書編輯除了基本的編輯知識和技巧,還應具備三性——專業性、職業性以及與作者良好的黏性,才有可能在今日出版環境下維護好作者,拿到更多好選題,策劃出更多好書。

關鍵詞:圖書編輯;專業性;職業性;黏性

科技的迅猛發展給大眾日常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聚焦到閱讀,智能手機和新媒體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對于圖書編輯亦有很重要的影響。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速度無形中加速了出版界人士的思維變化和調整的頻率:某類選題一旦暢銷,跟風的同類作品火速誕生;某位作家的作品躍入榜單或稍有名氣,即有很多出版社的編輯蜂擁而上去組稿;一個好的營銷案例或推廣手段會透過各類媒體以各種形式傳遞給讀者和同行。圖書編輯在這樣的傳播環境下做書,獲得相關信息的方式之多、速度之快無疑給工作提供了諸多的便利。但是無論何時只有堅守編輯的專業性、職業性和與作者建立良好的黏性,才有可能策劃出更多好書。

圖書編輯的專業性體現在編輯的品位、開拓力和創新意識方面;編輯的職業性體現在編輯的溝通力、執行力、學習力、凝聚力及與作者相處恰到好處的距離感;編輯建立與作者的黏性關系體現在接納、幫助和激勵作者,讓作者感到編輯獨特的價值。

一、編輯的專業性

很多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才能勝任,專業素質不僅指從業者的專業學科背景、專業實踐經驗這些顯性因素,還包括很多隱性的能力和要求。而且,后者常常無法用學歷、學位、實習周期長短等來精準量度或評價,但發揮的作用卻不可忽視。

做什么書,選擇什么樣的作者,是一個編輯最好的名片。這里面暗藏著編輯的品位和眼光?!短觳诺木庉嫛愤@本書中,對珀金斯的編輯世界做過精彩而全面的介紹。發現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爾夫的珀金斯當之無愧是天才的編輯,而成就他的除了自身的勤奮和努力,更有他最初作為一個普通的編輯所具有的與眾不同的審美眼光和市場判斷力,以及他敢于堅持己見的擔當精神和選擇能力。

不同的書對編輯的專業性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僅針對大眾圖書提出編輯應該具備的基本的專業素養。作為大眾圖書編輯,經常碰到題材多樣的書稿,如果碰上與自己專業相同或是相近的書稿,自然可以依靠專業背景來幫助自己鑒別書稿,這是天然的優勢。除此之外,大眾圖書編輯的專業性還體現在:對作者的作品和敘述風格有充分的理解和領會;能夠敏銳發覺作者優長和劣勢;善于幫助作者提升內容品質,挖掘內容的價值,這些也體現出編輯的開拓力和創新意識。時下新媒體和知識付費發展得如火如荼,出版行業最核心的本質就是內容選擇和傳播。內容的選擇在于編輯的眼光和各個出版社的選題委員會的把關以及出版社的定位,而傳播對編輯專業性的要求不低于內容的選擇。一味只負責編書,不管后端傳播和銷售,編輯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書沒有被眾多讀者讀到,作者的思想和觀點又如何影響讀者?更遑論作者本人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提升。對于大眾圖書而言,這一點不僅對編輯是一個要求,也是作者的需求。但這并非說圖書編輯要變身“文化明星制造者”,而是要在新書不斷涌現的今天讓好書有機會發聲,幫助傳播作者的思想,讓文字能走到更多讀者跟前。因此,今日編輯的專業性,最重要的一個考察點就是是否對借助新媒體宣傳自己策劃的圖書有意識和有能力。

二、編輯的職業性

職業性指的是一個人所具有的有利于其在某一職業方面成功的素質的總和。不同的職業對從事該職業的人的素養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力和素養能幫助其做好本職工作,就說明這個人的職業性比較高。

編輯的職業性彌散地體現在編輯工作的全流程,從圖書編輯生產流程到質量把控再到后端的營銷發行。具體到從與作者的關系來談編輯的職業性,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工作狀態應該分清楚“人情歸人情,事情歸事情”。人與人打交道難免“禮尚往來”,因編輯與作者雙方經常是在工作中建立的關系,因此,這個“禮尚往來”的尺度更應該把握好,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兩點:一是公私分明,如果個人受了作者的“禮”,最好用個人的“禮”還;二是如果打交道的是有名氣有地位有資源的作者,要能在維護好與作者關系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把握好交往的分寸,既不疏闊也不“假公濟私”。

編輯的職業性體現在溝通力和執行力。從立項到一本書的出版,都需要編輯和作者保持溝通,這對編輯的職業性是一個非常好的考驗。編輯應該及時與作者溝通,答應好的事情也應該積極行動。很多編輯得罪作者甚至丟失作者并不在于編輯自身的眼光和專業性,而在于溝通的缺失、執行力的不到位。有時編輯自己覺得自己做事有章法,一旦開工就只想按照自己的節奏推進,殊不知,編輯這項需要他人合力的工作,委實離不開跟相關同事的溝通,而作者的知情權更是要被尊重的。具體到執行力,也是同樣的道理,有些編輯組稿后遲遲不開工,作者左等右等書出不來,普通的作者可能不好意思催促編輯,但內心自然會有微詞和疑惑。

編輯的職業性還體現在自覺性、創造力和凝聚力。曾有位作家對編輯工作有過這樣的比喻:編輯書稿猶如鉆石的切割,某顆鉆石的切割依賴于另一顆鉆石。兩鉆相撞,當成品鉆石打磨到規定形態之后,充當鉆頭的那顆鉆石,則繼續打磨其他成品,幫助別的鉆石成形,直到粉身碎骨。當編輯雖然不需要粉身碎骨,但如若真是在打磨一本書,那流瀉的鉆影必是無處不在的。編輯要有開闊的眼界,勤于思考和善于學習,做書的流程雖然一樣,但書稿內容的不同決定了編輯工作絕非機械性的復制工作,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即便是系列書,也不是一味復制就可完成。因此,在工作中,秉著把每本書都當成自己編輯的第一本書去策劃是好編輯的應有之責。出版一本書是多方力量的集成,絕非編輯和作者兩個人的事情,要想一本書從策劃方案完美落地,對編輯自身的統籌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而這個統籌力也可以稱作是凝聚力,就是編輯要對圖書生產流程中的每個環節和配合自己的人有一股無形的凝聚力,使每個人做好本職工作,配合好圖書生產。

三、編輯的黏性

這里要談的黏性并非物理意義上的“一個物體附著在另一個物體上的性質”,而是一種獨有的依賴性或者說不可替代性。具體到編輯與作者的關系中,就是指編輯能為作者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以此增強作者對自身的信任和依賴。

作者交稿—編輯編稿—發行營銷—結算版稅,于作者方而言一個完整的出版環節就算完成了,其中編輯的公事就是策劃編稿、跟進營銷和結算版稅,但具體到實際工作中,除了編好稿子、及時與作者溝通圖書發行營銷進展以及按時結算版稅這些剛性工作內容外,編輯若想維護好作者,與作者建立深入長久的關系,一定還要在其他地方付出有別于大多數編輯的努力。編輯之所以要跟作者建立聯系,是為了拿到好作品,而好作品是人創造的。如果某個編輯具有較高的職業性,當他發自內心欣賞一位作者,認為這位作者的思想和作品值得廣為傳播,就應該在工作中包容作者,與作者和諧相處。

編輯與作者黏性的建立還體現在,某些時候有能力協助作者提升作品質量,做一個好的“旁觀者”。在出版圈內有一句話是常掛在嘴邊的——文責自負。此言不差,作者就是在“我手寫我心”,不需要外界指手畫腳。但編輯組稿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總體質量不錯,但存在這樣或那樣缺陷的作品,此刻編輯除了督促作者自行完善書稿,如能站在讀者的角度來幫助作者對書稿的結構或是個別表述增刪或是修改,對作者將是非常好的協助。

未來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一定還會對圖書編輯的工作方式和綜合素質提出新的要求,除了堅守好文中提到的三性,保持開放的心靈和勤于更新自己皆是好編輯的立足之本。

參考文獻:

[1]趙遲.試論編輯設計理念的打造與實踐[J].科技與出版,2019(7):86-89.

[2]寇俊玲.策劃編輯:圖書運作的總設計師[J].新聞研究導刊,2016(9):278,307.

[3]劉旭東,王思穎.設計師眼中的“好”編輯[J].現代出版,2017(5):47-50.

[4]楊鸞.淺述圖書印制環節對圖書編輯的重要性[J].科技資訊,2015(3):225.

[5]王占剛.編輯與印制員在出版工作中的協作[J].新媒體研究,2016,2(1):116,122.

[6]霍雅楠.淺析出版社編輯與發行工作的關系[J].新聞研究導刊,2018(6):211,237.

[7]那明.論出版社編輯和發行的關系[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9):132-133.

[8]李碧梅.編輯工作中的有效溝通[J].新媒體研究,2017(14):120-121.

作者簡介:

李娟,三聯生活書店副總編輯,2014年百道網“中國好編輯”。

猜你喜歡
職業性圖書編輯黏性
蜘蛛為什么不會粘在自己織的網上
《職業實用體育》籃球模塊教學方法改革初探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職業性的缺失與對策研究
試析閱讀危機下圖書編輯的努力策略
萬方數字出版下的科技圖書編輯業務素質研究
煮面不溢鍋
輸液能降低血液黏性嗎?
黏性食物助您養生
當心職業性接觸化學品后神經精神異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