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院校合作的案例教學法在高級助產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2020-06-24 03:55王泉月賈國倩馬明華
衛生職業教育 2020年12期
關鍵詞:助產病例研究組

王泉月,賈國倩,馬明華

(1.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2.青海省紅十字醫院,青海 西寧 810000)

隨著我國“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醫院對于助產士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加強助產士的崗位勝任能力,2016年我院助產專業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到2019年,助產專業院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開展了3屆。在實施過程中,院校合作規劃層面已達成,但工學結合實施層面未深入開展。案例教學法即CBL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本研究在院校合作育人中對于高級助產技術課程應用此教學方法,通過設計特定的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1]。將學校專業教師和醫院臨床教師的師資進行深度融合,共同制定實踐能力培養計劃,編制課程不同的實訓案例,充分發揮臨床教學資源的作用,更加直接快速地掌握助產核心技術。這樣既減輕了臨床教師的工作負擔,又將學校教師納入共同育人的隊伍中,達到師資充分融合,學生在不同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實踐并得到監督和反饋,從而提高學生助產核心技術實踐能力。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級助產班40人作為研究對象,分兩組,一組(20人)在青海省紅十字醫院學習(研究組),臨床教師應用CBL教學法;另一組(20人)在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學習(對照組),臨床教師應用傳統教學方法。

1.2 研究方法

1.2.1 實踐模式改革設計 為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改變以往院校合作實踐教學模式,開課前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收集信息,詳細調查學生特點,確定實踐模式的框架。

1.2.2 實踐內容的實施 研究組:臨床教師在高級助產技術實訓課的授課中讓學生在每周特定的時間段到產科見習追蹤一位產婦,從產婦入院到出院全面了解其在醫院的每一項活動,包括醫療診斷、護理診斷和助產護理措施,讓學生深入了解本專業的臨床活動,并要求學生書寫臨床病例周記。學校教師負責收集學生每周跟蹤的真實助產案例,并進行審核評價。對照組:實訓課采用的是“演示—模擬訓練—指導—考核”的四段式傳統實踐教學法。

1.2.3 實踐評價 由院校雙方教師共同制定學生臨床實踐考核標準,加大實踐內容考核力度,對比兩組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

1.2.4 編寫病例周記冊 組織學院教師根據臨床實踐的實際情況確定病例周記冊的模板,編寫完成后組織臨床護理專家和護理教育專家反復審閱,不斷修訂,完善定稿。病例周記冊內容包括實踐時間、病例記錄、心得體會三大部分。其中病例記錄包括醫生書寫的病程記錄和臨床診斷、檢查和助產記錄、護理診斷、助產護理措施。

1.2.5 實踐病例的考核 病例周記的成績分為3個檔:A類100~90分,B類89~60分,C類小于60分。以上考核納入學生期末考試的平時成績中,以此激勵學生認真實踐。

1.2.6 期末考核 根據全國高職助產專業技能大賽的考核內容編寫期末考試試卷,考核學生對臨床實踐知識的掌握情況。

1.2.7 自制實訓效果評價問卷 內容包括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班級、民族)、教師評價、學生評價3個部分。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進行統計描述,實踐改革前后的差值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2.1 綜合考核成績比較

研究表明,兩組學生在理論知識得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實踐知識得分和實踐技能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綜合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綜合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20)研究組(n=20)t值P值理論知識得分66.03±2.98 66.76±2.36 1.204 2 0.232 1實踐知識得分77.08±1.13 87.03±1.67 30.943 4 0.000 0實踐技能得分73.05±1.38 89.58±1.83 44.920 7 0.000 0

2.2 教師對院校合作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評價

研究表明,15名臨床教師對院校合作實施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認可度比較高,見表2。

2.3 研究組學生對本組教學法的滿意度

研究表明,20名研究組學生對本組教學法的滿意度比較高,見表3。

表2 15名臨床教師對院校合作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評價[n(%)]

表3 研究組學生對本組教學法的滿意度評價[n(%)]

3 討論

3.1 CBL教學法在院校合作辦學中優于傳統教學法

目前CBL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普遍被接受采納,并且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院校合作教育中同樣充分發揮了其優勢,也加強了職業院校學生應具備的實踐能力和素質。該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填鴨式”教育,利用醫院優良的教學資源,發揮學生在臨床環境中的主觀能動性,在綜合考核中學生實踐考核成績優于傳統教學方法(P<0.05)。因此,在院校合作中探究一種有效合作辦學的教學模式顯得至關重要。

3.2 雙方教師協同完成教學任務,師資力量滲透式融合

在院校合作中,師資力量的融合十分關鍵。通過CBL教學,雙方各抒己見,完成良好的教學設計,使醫院的課堂“動”起來,雙方教師營造了一種“同臺不同戲”的課堂,充分調動了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緩解了臨床教師身兼數職的困境,讓學校教師也參與到共同育人的過程中,讓院校合作繼續深化,打造院校合作辦學中的“金課”,共同提升雙方的教學能力。

3.3 增加學生接觸臨床一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在實施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每周學生都要去產房了解孕產婦在醫院的整個過程,增加了學生在醫院臨床一線的機會,于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理論結合實踐,將產婦分娩的過程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改變了以往教材教授抽象的弊端,真實還原臨床工作特點和分娩過程。同時利用現代即時通信工具,將病例周記上傳到微信群,互相促進并且監督學習,加強了團隊之間的合作,彌補了實踐時間過短的不足,豐富了學生學習的教學資料,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4 結語

教學改革是醫學教育的必經之路,作為教師,我們能感受到新的教育模式的優勢,如何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新的教學模式的優點,提升學生的臨床思維和自學能力,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改革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將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助產“1.5+1.5”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環節進行教學改革,結合實際實施情況,積極探討如何提高學生崗位勝任能力,從教師角度、學生角度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解決院校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利用臨床現有真實病例提高實踐能力,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助產病例研究組
宮底按壓助產法在產房助產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無保護助產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分娩活躍期產婦應用分娩球助產的效果及對產婦滿意度的影響
無保護會陰助產術配合分娩鎮痛對促進自然分娩的積極作用
立體幾何單元測試題
“病例”和“病歷”
本土現有確診病例降至10例以下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一)本刊試題研究組
圓錐曲線解答題訓練
期中考試模擬試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