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才供需雙視角探索醫學研究生就業結構優化路徑的實證研究

2020-06-24 03:55孫雪蓮林逸飛王星月
衛生職業教育 2020年12期
關鍵詞:用人單位渠道研究生

伍 艷,孫雪蓮,林逸飛,肖 羽,王星月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就業結構是社會勞動力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各領域的分布、構成和聯系,是衡量人才資源供求匹配效率的重要指標。結構性就業不均衡是指用人單位所需人才供應不足與求職者意向崗位供應短缺矛盾相互作用,致使勞動力剩余、崗位空缺、人才失業等就業困難現象[1]。醫學研究生作為高層次醫療人才的主要供給來源,一要符合國家衛生醫療事業供給側改革戰略布局,二要匹配醫療服務優質化市場需求,三要契合醫學人才專業化教育目標,四要滿足個人成長成才愿望。以上綜合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人才資源高效合理的精確配置,而就業結構優化工作顯得尤為迫切。目前,國內外研究學者從人才供方視角出發,立足高校畢業生就業落實率、就業地域分布、就業滿意度、就業影響因素等對就業結構展開剖析和思考[2-5]。本研究在此基礎上納入用人單位需求視角,調研并分析就業供需雙方需求差異,探索提升用人單位招聘及研究生就業成效的路徑,為西部地區就業結構優化的策略制定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相關醫學院校畢業的研究生和當年到校招聘畢業研究生的用人單位。納入標準:全日制臨床醫學應屆畢業研究生;有招聘信息、舉辦宣講會、參與雙選會的用人單位。排除標準:延期畢業研究生;學籍異動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問卷為非有效問卷的;拒絕參加問卷調查的。

1.2 調查方法和內容

參照高等院校就業情況調查問卷,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研究制定[3,6-9]。針對應屆畢業生的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1)個人基本信息:性別、年齡、生源地、學歷、在校學習情況、獲獎情況等;(2)求職路徑:招聘信息獲取能力與渠道;(3)求職意向:意向地域、行業類別、單位性質、崗位類別、薪酬期望水平等;(4)求職能力:職業勝任力水平;(5)就業情況。

針對用人單位的調查問卷內容分為5個部分:(1)用人單位基本信息:單位名稱、聯系方式、所在地域、行業類別、單位性質;(2)用人單位招聘路徑:招聘信息發布與渠道;(3)用人單位招聘需求:崗位性質、崗位數量、人才類別、薪酬水平等;(4)用人單位招聘條件:職業勝任力因素;(5)用人單位滿意度評價。

1.3 調查質量控制

在問卷設計階段,基于前期充分調研,結合調查對象特點來確定有效可行的抽樣方法;明確定義調查項目,恰當選取調查指標,合理設置調查問題;遵循知情同意和隱私兩個重要原則,進行小范圍的預調查,檢驗調查設計的可行性。

在調查階段,通過培訓對調查目的與項目進行詳細闡釋,明確調查內容和指標的客觀標準,讓調查員充分了解問題設置目的與內涵,掌握信息收集的要領和技巧。數據整理與分析過程中,進行嚴格的數據錄入、清理和檢查,及時發現和更正錯誤。

2 統計分析

該研究為橫斷面研究,資料類型以二分類或多分類計數資料為主,根據資料特點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信效度檢驗,Cronbach’s 系數值 0.735,KMO 值 0.701,Bartlett’s球形檢驗達到顯著水平(P<0.01)。以上結果表明,此研究設計的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及效度。根據數據類型特征,對調查數據采用χ2檢驗并進行非條件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調查482名應屆畢業研究生,發放問卷482份,回收有效問卷47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9.17%;共計165家用人單位參與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6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6.97%。地域分布對比發現,來源于西部的用人單位與研究生占比均最高,但東部地區用人單位構成比高于研究生比例,詳見圖1。

圖1 調查對象的地域分布

3.2 就業招聘信息渠道差異分析

調查發現,除“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平臺網站”項外,其余各招聘信息渠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叭瞬攀袌黾捌渌笮驼衅感畔⒕W絡平臺”“微信、微博、電視、報紙等新舊媒體”“其他”信息渠道用人單位高于應屆畢業研究生,“中介、社會資源等線下途徑”“學校就業信息平臺網站”招聘信息渠道低于研究生,詳見表1。

表1 就業招聘信息渠道的差異分析

3.3 人才供需結構化差異分析(見表2)

用人單位提供崗位的實際地域與研究生意向的工作地域構成比均為西部>東部>中部。用人單位提供崗位的實際地域構成比中,西部比東部高11.87%;研究生意向工作地域的西部構成比為76.15%,為東部與中部構成比總和的3倍多(P<0.001)。

用人單位性質和研究生意向相比,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等事業單位的構成比兩者均最高;除事業單位外的其余類型單位的總構成比,前者為16.26%,為后者的2倍多并以民營企業(6.88%)為主。

入職前3年平均年收入預估方面,雙方在8萬~10萬區間的構成比均最大,分別為28.13%和26.99%。但第二位預估區間,用人單位為6萬~8萬(25.00%),而研究生為12萬以上(23.01%),后者比前者的預估水平總體上呈現偏高趨勢(P<0.05)。

用人單位與研究生對于最受重視的職業勝任力評價總體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亞組分析顯示,在實踐運用能力、吃苦敬業精神、團隊合作意識、外語能力上,雙方存在差異(P<0.05)。

用人單位與研究生對最受重視的工作條件的評價總體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亞組分析顯示,薪酬體系、地理條件因素上雙方具有差異(P<0.05)。

表2 用人單位人才需求與研究生就業意向結構化差異

3.4 就業結構差異影響因素分析

對就業需求差異因素進行非條件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詳見表3。參照組為亞項因素的參照類別,各項系數為0(略);全部亞項因素內,將“對象=研究生”設為參照類別,其各項系數也均為0(略)?!皪徫凰诘赜颉薄白钍苤匾暤穆殬I勝任力”“最受重視的工作條件”模型擬合似然比檢驗P值均小于0.05,表明模型擬合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對象=用人單位”與“研究對象=研究生”相比,崗位所在地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用人單位提供的西部地區崗位僅達研究生就業需求的30.70%。對于“最受重視的職業勝任力”[7],回歸分析表明,吃苦敬業精神、團隊合作意識為差異因素(P<0.05),用人單位這兩項的系數值Exp(β)分別為研究生的4.702倍和4.618倍。在“最受重視的工作條件”中,薪酬體系為差異因素(P<0.05),用人單位這一項的系數值Exp(β)為研究生的6.20%。

表3 用人單位招聘與研究生就業需求差異因素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4 討論與建議

4.1 實施就業信息化建設,強化主流信息渠道的基礎性作用,發揮非傳統就業渠道的補充性作用

用人單位招聘及研究生就業時,在“人才市場及其他大型招聘信息網絡平臺”“微信、微博、電視、報紙等新舊媒體”渠道上不能良好匹配,可能與其專門為醫學生提供的就業信息較少、部分亞渠道對醫藥衛生類就業信息傳達相對滯后有關[8]?!爸薪?、社會資源等線下途徑”客觀存在并且有別于常規就業信息發布渠道,符合現實社會規律[9]。因此,在繼續保持慣常渠道效用基礎上,就業服務部門或機構應輔助過濾、篩選、推送“微信、微博、人才市場”[10]等渠道的就業信息。此外,高校各個部門應聯動性做好導師、校友等就業信息資源的整合、發掘[11],使該類就業信息資源軟實力突破傳統局限,更加公平、更加普及地惠及研究生群體。

4.2 加大西部地區及周邊地區醫療衛生單位就業參與度,引導研究生充分利用多元化就業資源

研究生意向單位以醫藥類事業單位為主,意向地域呈現“以西部為主導[12]、東部為優選、中部為保留選擇”的格局。這與生源地多為西部及東部社會經濟活力較強有關。實際上,中、東部地區單位的實際占比高于研究生期望水平,西部與之相反,表明東部崗位相對充足,而對于意向留在西部地區工作的研究生主流群體,選擇空間相對不足。

因此,在保持現有東部地區單位質量、數量基礎上,以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為主的西部及周邊地區單位應提高就業參與度;處于“二元勞動力市場”兩級分割第二級的單位,應該發揮其“網底優勢”[13]、高品質與個性化優勢,強化綜合實力水平,從而增進人才吸引力及長久保有力。另外,研究生應結合個人職業理想(如到教學醫院就職、自主創業),利用校企合作、院企合作、院院合作等方式多去非醫藥類單位和東部單位及基層單位交流、服務,充分利用好多元化就業資源,發掘適合自身的各級崗位,實現多元化充分就業[12,14]。

4.3 雙向反饋研究生與用人單位需求和評價,提升高匹配性就業水平

用人單位實際條件及研究生的職業勝任力綜合水平[15-16]是招聘與就業核心要素之一。雙方對這些因素的主流觀點基本一致,但部分研究生對薪酬體系的認知度不夠,可導致入職后臨床核心職業勝任力降低。后續研究對招聘單位的用人需求和支付薪酬趨勢進行再訪,發現二者總體上均呈現持平和上升趨勢,并且以上升趨勢為主,客觀反映了用人單位對西部研究生認可度總體較高。

在研究生全程化培養與就業指導過程中,應引導其正確面對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的辯證關系,有效利用就業大環境中的利好因素;發現單位綜合實力與研究生職業勝任力的“短板”,并聯動性雙向傳達和促進優化,從而雙向促進研究生職業勝任力和用人單位對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吸引力,促進就業結構優化。

4.4 立足醫學教育本質,完善就業指導體系,構建研究生精準培養與就業“生態”系統

在研究生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上,應強調就業指導工作的標準化、專業化,如:指導教師均應通過“UTC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考核。在研究生培養階段,將就業內容納入研究生綜合素質課程體系,在低年級階段強調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在中、高年級應關注職業定位困惑與就業心理變化,將“全員化”與“問題導向專題化”良好結合;就業前后,在做好就業流向與重點醫療單位就業數據統計分析基礎上,根據研究生專業特點和就業需求進行分類指導,個性化開展“簡歷制作坊”等主題活動,實現全程化研究生培養與就業“生態”系統建設。

猜你喜歡
用人單位渠道研究生
聚焦“五個一” 打通為僑服務渠道
性騷擾的用人單位法律責任研究
1.舉證責任倒置對勞動爭議仲裁有什么意義?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選登
創舉措 拓渠道 提質量
沈銘存研究生作品選
集體合同糾紛,用人單位“三不能”
渠道與內容應當辯證取舍
溝通渠道等
幸福院里出了個研究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