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現狀分析

2020-06-24 12:50趙茂強
綠色科技 2020年2期
關鍵詞:土壤微生物多樣性

摘要:指出了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對土壤發育、生態系統演替及受損生態系統恢復均至關重要。新微生物觀測技術的發展加深了人們對微生物的認識,也促進了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的發展。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雖然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迅速,僅十幾年間,其研究內容不斷加深,研究角度不斷創新,研究的多樣性指標已涉及物種、功能和遺傳等,綜述文獻業已出現。不過,通過分析得出: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的結果還具有一定爭議,測序深度或序列數的設定等還缺乏標準,部分文章中的分布格局可再深度探討。未來,可采集原始成土過程的土壤、堿性土壤、沼澤土及湖泊底泥等,進一步探討了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

關鍵詞: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梯度

中圖分類號:S1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2-0023-02

1 引言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簡單、微小、僅憑肉眼難以觀測的微小生物的總稱,主要包括細菌、真菌、古菌和顯微藻類,影響了土壤發育和生態系統演替,是自然界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重要引擎[1]。探討了不同環境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微生物,并為管理陸生生態系統和指導生態恢復實踐提供基礎科學依據。

在山區,海拔顯著變化易引起氣候、植被和土壤等改變,從而可能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2]。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是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內容之一,卻長期被忽略,僅近十幾年來,才有學者利用Biolog、MiSeq、Sanger、孢子計數等方法,陸續對之開展研究,并取得了較多有意義的成果[3,4]。結合相關文獻,筆者概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進展,分析了現有此類研究的部分不足,并進行相關展望。

2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進展

2.1 在爭議中興起

土壤微生物形體微小、擴散能力強、對環境變化敏感,早期的微生物學者認為在全球范圍內,其是隨機分布的[4-6]。但也有證據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多樣性在空間上可能存在一定分布規律[7]。尤其在2008年,Bryant等[8]的研究,首次發現土壤酸桿菌多樣性有異于植物多樣性的海拔分布格局,隨海拔上升,土壤酸桿菌多樣性線性減小,植物多樣性呈單峰型分布。自此,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大門正式被開啟。

2.2 研究內容與結果在爭議中不斷豐富

與Bryant等[8]的研究相似,2008年,Lugo等[9]發現叢枝菌根真菌多樣性也與海拔負相關。不過,他們僅關注一門或數門土壤微生物,研究結果不能表征整個土壤微生物群落。后續研究中,有發現有機質土壤和礦質土壤的細菌多樣性無明顯海拔分布格局[10],也有發現不同的多樣性指標能產生不同的分布格局[11]??梢?,在研究興起之初,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就極具爭議。

隨著新土壤微生物觀測技術的發展,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不斷涌現,已涉及較多微生物群落,研究角度在不斷創新,研究結果也更加多樣。在日本富土山,有研究發現,土壤細菌多樣性與古菌多樣性具有不同的海拔分布格局,前者為單峰型分布,后者為雙峰型分布口糾??刂瞥赏聊纲|后,Singh等[13]在韓國濟州島,采集不同坡向的土壤進行研究,發現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在陽坡為下凹型,在陰坡為先下凹、后單峰型。為進一步控制植被類型,Shen等[14]在長白山苔原帶,發現土壤細菌豐富度隨海拔的升高而線性降低,系統發育多樣性的海拔分布格局為單峰型。但在北京山區,有研究發現,土壤細菌豐富度和系統發育多樣性具有相同的海拔分布格局,且均受林線影響,在林下方為下凹型,在林以上為先下凹、后線性降低型,整體上,呈現先降低、后增大、再降低的格局,這使得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結果多樣性和爭議性進一步增大[15]。不過,Li等[15]的研究,也可表明植被類型對土壤細菌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有影響。人類對土地的利用也可能影響土壤細菌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如張倩[16]在云和梯田發現,細菌多樣性(豐富度和系統發育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在未受干擾的自然土壤中為線性減少,在水稻土中為單峰型分布格局,兩類土中,古菌a多樣性均線性增加,這與Singh等[12]的研究結果不同。

2.3 研究指標已不局限于物種多樣性

除物種多樣性外,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也受到了學者們關注。2014年,Yang等[17]在青藏高原發現,不同海拔間,土壤微生物內參與氮循環和碳循環的基因存在差異,并且壓力相關功能基因豐富度與海拔正相關。Shen等[18]在長白山發現,土壤微生物物種多樣性與功能基因多樣性具有不一致的海拔分布格局,功能基因多樣性在林線處,甚至出現了明顯轉變,在林線之上急劇增大。王穎等[3]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下研究發現,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謝多樣性的海拔分布格局為單峰型,在4800m處最高。

2.4 相關綜述性文獻已逐步問世

當前,研究型文獻主要報道單個山體的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綜述文章則可以更宏觀、甚至是以全球視角洞察山體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厲桂香與馬克明綜述了幾十篇文獻,認為:①研究方法、微生物屬性、植被、氣候與土壤性質等是影響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②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暫無明確、統一的模式,可表現為無趨勢、線性(下降或上升)、單峰、下凹、二次項等多種模式[4]。另外,筆者發現還存在雙峰、先下凹后單峰(線性下降)的模式[12,13,15]。進一步,王國明等[19]通過文獻計量,從全球視角分析發現:①采樣海拔跨度與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的規律性存在一定聯系;②線性格局主要在較溫暖、較干燥地區,非線性格局多在較寒冷、濕潤地區,無趨勢格局常在溫暖、較濕潤地區;③線性分布格局在森林中比重較大。王國明等[19]的工作,再次一定程度地證明,微生物分布在全球范圍內,可能存在一定大規律。

3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 中的問題

3.1 觀測技術缺乏規范

高通量測序技術中標準化的序列數能影響土壤微生物物種豐富度的海拔格局,較少的序列數(如<1000條)會削弱研究結果的規律性[4]。已見研究中,使用的序列數從幾百條到上萬條不等[4],這可能是造成前人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要使研究結果間的可比性、科學性更強,科學的測序深度或序列數標準有待建立。

3.2 部分文章中的分布格局可再深度剖析

利用回歸分析,探討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是較多研究使用的方法。但是,部分文章分析、擬合得出的R2較小,如在Singh等[13]的研究中,擬合得出的R2最大才為0.26,在Li等[15]的研究中,擬合得出的R2甚至可低至0.08,這表明,他們得出的分布格局可能并不太優越。Li等[15]以林線分界,得出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海拔分布模式為先為下凹型(林線以下),再為線性下降(林線之上),而整體上,Li等[15]研究還可能得出與Singh等[13]在濟州島陰坡發現的相似的分布格局,近似為先下凹、后單峰型。

4 結語與展望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僅十幾年間,研究廣度不斷增加,研究角度不斷創新,研究指標已涵蓋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功能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等??傮w上,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爭議,但屬正?,F象。不過,當前關于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中,測序深度或序列數的設定等還缺乏標準,部分論文給出的分布格局可再深度剖析。

當前關于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主要涉及生態系統演替過程中的維管植物群落階段,鮮有關注生物結皮階段,尤其是海拔和鄰近區植被類型均顯著變化下的石生苔蘚結皮。未來,可探討原生演替初期或原始成土過程中,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據統計,當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主要涉及偏酸性土壤[19]??梢妷A性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還有待開展。除森林土與草甸土外,土壤還包括有凍土、沼澤土、湖泊底泥等。而當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主要涉及森林土與草甸土,還需對更多類型的土壤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袁生.微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Gaston K J.Global patterns in biodiversity[J]. Nature, 2000 ,405(6783):220~227.

[3]王穎,宗寧,何念鵬,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謝多樣性[J].生態學報,2018,38( 16):5837-5845.

[4]厲桂香,馬克明,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海拔格局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18,38(5):1521-1529.

[5]Finlay B J. Global dispersal of free living microbial eukaryotespecies [J]. Science.2002, 296(5570): 1061—1063.

[6]O”Malley, Maureen A.The nineteenth century roots of”every-thing is everywhere" [J].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007.5 (8):647-651.

[7] Fierer N,Jackson R B.The 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 of the UnitedStates of America, 2006, 103(3):626-631.

[8]Bryant J A,l.amanna C.Morlon H, et al_Microbes on mountain-sides: contrasting elevational patterns of bacterial and plant dlver-sity[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8, 105 (SI): 11505~11511.

[9]Lugo M A.Ferrero M, Menoyo E,et al.Arbuscular mycorrhizalfungi and thizospheric bacteria diversity along analtitudinal gradi-ent in south American puna grassland [J]. Microbial Ecology,2008,55(4):705—713.

[10] Fierer N,McCain C M, Meir P.et al.Microbes do not follow theelevational dlversity patterns ofplants and animals [J]. Ecology,2011,92(4):797~804.

[11]Gai J P,Tian H, Yang F Y,et al.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diversity along a Tibetan elevation gradient [J]. Pedobiologia,2012, 55(3):145~151.

[12]Singh D,Takahashi K,Kim M, et al.A hump- backed trend inbacterial diversity with elevation on Mount Fuji,Japan[J].Mi-crobiaIEcology, 2012, 63(2): 429-437. [13]Singh D, Lee- Cruz L , Kim W S, et al.

Strong elevational trendsi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on Mt.

Halla . South Ko-rea [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2014 ( 68) : 140-149.

[14]Shen CC,Ni Y,I_iang W , et al. Distinct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along a small- scale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alpine tundra[J].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2015 ( 6) : 582.

[15] Li G X, Xu G R , Shen C C, et aL Contrasting elevational diversitypatterns for soil bacteria between two ecosystemsdivided by thetreeline [J].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16, 59 ( ll) : 1177 -1186.

[16]張倩,云和梯田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及硝化作用差異研免[D].杭州;浙江大學,2019.

[17]Yang Y F,Gao Y, Wang S P,et al. The microbial gene diversity-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of the Tibetan grassland[J]. TheISME Journal, 2014 .8(2):430-440.

[18] Shen CC, Shi y, Ni YY, et al. Dramatic Increases of Soil MicrobialFunctional Gene Diversity at the Treeltne Ecotone of ChangbaiMountain [J].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6(7):1184.

[19]王國敏,曹嘉瑜,倪健,山地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驅動機制[J].地球與環境,2019,47(4):565-574.

作者簡介:趙茂強(1993-),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環境退化、修復與管理。

猜你喜歡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
長期施用化肥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探討
基于PCR—DGGE的間作油茶林土壤細菌多樣性
基于PCR—DGGE的間作油茶林土壤細菌多樣性
利用網絡教學多樣性 開展有效教學
由古典戲曲看“代言體”在中國的前世今生
淺談新時期群文輔導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水磨地區蕨類植物多樣性調查分析
黑汁緣微生物肥料在番茄上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