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地理情境教學的運用研究

2020-06-28 09:37梁世寧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中學地理運用研究課程標準

摘 要:教師應該執行課程標準的理念于地理課堂內外,創設高效、融洽的教學情境,重視實踐和運用環節,利用教科書和其它材料引導學生意義建構。提倡在地理課堂內外創新教學,巧妙設置問題性情境,處處注意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學有所成。

關鍵詞:課程標準;中學地理;情境教學;運用研究

學生就應該是學習的主體。學校生活是以課堂教學為基礎。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關注學生的發展,明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了綜合性人才培養的要求。課程標準所傳遞的教學目標與理念得到了高度認可,課程標準對地理課程改革的推動作用也受到了充分肯定。

一、課開始,情境生

1、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先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應運而生,教師應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帶來的影響,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當前學校的一個主流。

例如:上到必修Ⅰ“氣候類型”時,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季風氣候》(海寧中學地理組制作,《原來你也在這里》版)。課一開始,就會收到美的感受。教師進而提問:“歌曲中的季風氣候在哪個洲最顯著?”學生會紛紛回答:“亞洲”。教師再問:“為什么季風氣候在亞洲最顯著呢?”這樣,學生就會對本節課感興趣,從而引入新課。

又如:上必修Ⅰ“海溝”、“海嶺”這部分知識時,很多學生對兩地理事物產生混淆。教師應先播放“海溝”、“海嶺”的視頻,演示他們的產生和發展。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教師進一步講解:“海溝是狹長的海底凹地,兩側坡度很陡,分布在大洋邊緣,而且與大陸邊緣相對平行,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是大陸板塊和海洋板塊碰撞產生的。海嶺又稱大洋中脊,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海底山脈,是板塊分離的部位,是新地殼開始生長的地方,地震活動多?!边@樣子,學生就會對海溝和海嶺的印象加深,并能加以區別。

還有在“旅游地理”中旅游景觀的欣賞,可以黃山為例,配上黃山影視,把學生帶到了“奇秀甲天下”的黃山圣境,由衷地感受到了自然美的魅力。

2、創設問題情境,巧妙導入新課

問題情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學情境。創設問題性情境,可以豐富學生體驗。從一定意義上說,學習興趣是問題引起的。比如教必修Ⅱ“城市與環境”第一節這部分內容時,課開始,教師投影“玉環你好圖”屏幕上逐步出現文字:“改革開放以來,玉環這個人口和資源小縣,幾度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同時,玉環又是我國傳統上的十幾個海島縣之一。玉環對外交通已經很落后于周邊縣市?!辈⑻釂枺骸凹亦l玉環市怎么能夠在2017年成功地撤縣改市的呢?”從而設下懸念,激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求知欲。

地理課堂教學的速度要適當,要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湖南教育出版社實驗教科書多“活動題” 和“閱讀材料”, 其一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例如:教必修“城市與環境”第三節時,教師可投影“活動題”材料:我國一些城市刮起了“大樹移植風”,從移植大樹再發展到搬運古樹……移植古樹還違反了國家保護古樹的有關法規。

教師可提問:①城市的綠化以山區的森林植被破壞為代價,而山區的水土流失又會給下游地區和城市造成什么影響?

②怎樣理解“生態城市”的內涵?如何搞好大城市的綠化?

3、結合鄉土地理教學豐富情境,突出體驗

對于中學地理教師來說,鄉土地理教學是構成整個地理教學中最有個性的部分。鄉土地理教學可培養學生愛國家愛家鄉的感情,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和熱愛地理科學興趣的啟博器。例如課開始,就可以進行“鄉土地理教學”,老師可展示圖片“玉環市漩門二期的填海造陸”并介紹:遠處海天一色,可見漩門灣西面一道連接分水山、鷹公島和小青島的二期大壩。二期大壩東面是一座欣欣向榮的玉環新城,往近看,又可見大片別墅群,別墅邊上高樓林立。二期工程和玉環新城的建設,不僅能珠聯璧合,將其四周的景點盡攬其中,成為一個大規模的經濟開發區和旅游景區。而且它臨近臺、溫和浙東南旅游線,與雁蕩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近在咫尺,有樂清灣大橋飛架過來,快艇往來僅需10多分鐘;北有國道連接臺州各地,客源地輻射能力強勁。

漩門二期和玉環新城的開發,為周圍城鎮注入了新的活力。片片工廠拔地而起,就業機會的增加吸引來了豐富的勞動力,促進了人口和產業的集聚。工業化帶動了城市化,使處于開發區的一方水土欣欣向榮,基礎設施不斷完備。

這樣突出體驗的教學情境,一定能很快地把學生引到地理課堂上來。

二、課進行,情境濃

1、分組合作、自主探究,創設教學情境

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應主動參與有情境材料、情境案例的活動探究和練習等。在這過程中,他們的解題能力得以提高,地理實踐素養得以培養。

例如,在教“全球氣候變化”時。展示情境材料:在浙江臨海上盤鎮岙里村的后門山有一塊奇異的巖石“仙人腳跡巖”,當地人認為腳印是神仙留下的。1984年5月,當地石匠徐成法在村后山坡采石場中發現數塊化石殘片,均如手掌大小,中間嵌有一條彎曲的白色石帶,形如白足肢,其質松軟。1985年12月底,又發現一塊既有身軀又有翅膀,似鳥非鳥的化石。經考證研究,這些保存在晚白堊紀桃渚火山噴發間歇期沉凝灰巖中的生物為生活在8150萬年前的翼龍新種,命名為臨海浙江翼龍,生活在山間淺湖、沼澤環境,屬于食魚或浮游生物的無齒翼龍。1984~1989年該地先后發現6具保存完整的翼龍化石。

學生分組討論“翼龍化石是怎樣形成的?結合教科書,說出翼龍(恐龍)生活的年代和當時的氣候(氣溫、干濕)狀況??铸埓蟾旁谑裁磿r間滅絕?恐龍滅絕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然后選代表發言……觀察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表現,分析和點評小組代表的發言或與學生對話交流答題方法。

2、創新情境教學

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知識創新和應用成為時代的主要特征。中學地理情境教學也不例外。

平時課堂中,教師要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答案上來。而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只是指導方法、信息和資料來源。在這過程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參與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當然,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組織和調控學生。

近年來將音樂作為美育的元素運用到地理課程中,也是一種創新教學。例如,在自然地理部分,各種地形地貌、自然現象、地理景現等教學時,常展示圖片、影片情境資料,可結合沒有歌詞的背景音樂。如貝多芬的《第六“田園”交響曲》充分展現了歐洲平原的自然環境。選擇描述、歌頌相關自然景觀的歌曲,是目前地理教師授課時選取的主要音樂類型。

3、故事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利用自身的一些經歷故事,選出一些適合學生或他們感興趣的作為地理課堂的材料,一定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講沼氣是清潔能源時,教師可以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小時候,在我們家鄉農村有很多沼氣池。就是大人挖了個大坑,坑四周弄上石頭和水泥,防止漏水。大坑弄好后,往里面加水、野草、動物糞便等等。時間久了,沼氣就產生了。它可以用來燒飯、供暖、照明等等?!?/p>

又如在學了必修II第四章內容后,教師可設計一個漫畫故事圖“西歐人與巴西人的爭論”(關于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西歐人對巴西人說:“亞馬孫雨林是屬于全人類,應當保護!”巴西人卻對西歐人說:“你們要保護雨林就得付氧氣費,看看你們的身后吧?!?/p>

問學生們此漫畫中兩人為何爭論?漫畫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學生可分組進行討論,而后派代表回答。

4、藝術語言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的藝術就在于能夠創設恰當的情境,語言的藝術在地理教學中大有用武之地。例如教必修Ⅰ 地質構造“褶皺”時,教師可以拿本教科書在手上,跟學生說這本書好比沉積巖。然后親自動手演示,創設直觀情境:教師站在講臺桌前或走到學生中間去,兩只手從兩邊擠壓這本書(沉積巖),這本書最好是水平拿著。學生們會發現這本書受力后彎曲了。這時候,教師可告訴學生:“在這里,我們把這本書當作沉積巖,書中的紙張就好像是巖層。巖層受力后而彎曲。巖層向上拱起叫背斜,巖層向下彎曲叫向斜?!边@里,教師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很快把學生帶入到探究地質構造的知識中來。

再如借用語音相近的字詞,構成特別的語義,會產生一定的幽默效果,便于學生記憶。在講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農業地域類型的混合農業”時,教師可以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流域為例。告訴學生墨累—達令的英文是Murray-Darling,記成“喝墨水喝累了—Darling”(中英文混合記憶這里的混合農業,既有畜牧業又有種植業),并且鼓勵學生“多喝墨水,多長知識”。

這樣,很快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又便于學生記住知識,還可以鼓勵學生努力學習。

三、課結束,情境存

1、實地情境教學

這是一種切實可行、效率較高的教學方法。

上了“城市化”這部分內容后,我曾經和學生們一起去爬學校附近的龜山。到了龜山山頂,俯瞰楚門鎮,城市化(城鎮化)正在進行中。山下別墅群和高樓大廈的出現與建設帶動了龜山公園景區的開發。停駐的挖掘機,排列整齊的建材、瓦磚,正在拆除改建的舊房這些我們所看到的,無一不在告訴我們,城市化正在進行時。老師可向學生們解說:城市化過程中,不僅僅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建成區擴大,從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會愈來愈大。

當然,教了巖石的分類及其成因、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人口與環境等內容后,教師也可安排適當的時間和學生們一起到大自然中去領略風景,一起到社會中實地觀察。

2、結合研學旅行,走進社會情境教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眼下,各類研學旅行持續升溫,受到中小學生們的青睞。

結合研學旅行和地理學科特點,走進社會情境教學,我利用周末和假期帶領幾名學生游覽巒巖山和西塘村,根據所見所聞撰寫研學旅行的實踐活動報告。報告展現了巒巖山、漩門三期、西塘村及其周圍城鎮的優美景致和發展現狀及前景,比如智空古寺和各種奇形怪石等。研學旅行中,通過大家觀察、攝影、訪談、討論、查閱資料、撰寫成稿等,有利于形成探究實踐能力和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開展過程中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評價。

值得慶幸的是,這項研學旅行的實踐活動報告《巒巖山和西塘村的研學旅行》參加2019年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評比,獲臺州市三等獎,并入圍省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推薦目錄。

3、創設地理教室教學情境

我學校有獨立的地理教室。里面有天文望遠鏡、星座儀、海底地貌、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地貌、等高線地貌、風蝕地貌、流水地貌、丹霞地貌、冰川地貌、風沙地貌、重力地貌、構造地貌、山岳冰川、地球內部結構、河流作用、地形模型等。4個窗簾旁邊,掛著中國三維立體地形圖、中國行政圖拼圖、世界三維立體地形圖和世界行政圖掛圖。還有礦物標本:土壤標本、珊瑚地貌、火山地貌等。特別是上完構造地貌或區域地理等內容后,教師可在課后帶領學生們參觀、探究地理教室,讓他們在獨有的直觀情境中獲得新知識。這中間,教師最好事先布置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活動。

結論

良好的中學地理情境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降低課堂教學難度,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高潮。中學地理情境教學能體現地理學在育人方面的價值,強調學生是地理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參與的活動、實驗、設計,地理制作和討論等都應該成為評價學生學習的依據。地理教學案例只有放在情境中才是活的。通過案例分析和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 ,可以實現教學目標的實施(包括知識、能力和情境等)。

參考文獻:

[1]凌申主編.走進高中新課改——地理教師必讀[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梁世寧著:新課標下中學地理情境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福州:福建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3]張斌主編.愉快教育模式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周益新主編: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M].北京:龍門書局,2003.

[5]韋志榕、朱翔主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編著.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叢書.地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中學地理運用研究課程標準
廣州市教育局邀請專家深入解讀《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
關于開辟版塊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課程標準下的計算教學怎樣教更有效
地理實踐活動教學探究
對中學地理課程改革的幾點認識
質量風險管理在藥品生產管理中的運用研究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中可持續發展教育思想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