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雙元制模式對我國機械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2020-06-28 09:37張冰心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雙元制機械專業校企合作

張冰心

摘 要:德國“雙元制”職業技術教育模式一直是德國經濟的助推器,本文是結合德國“雙元制”的教育模式為機械專業的學生培養給出了一個培養方案。本文通過對德國“雙元制”的情況并結合我國中職專業培養的適應性分析,得到一種適合我國的培養模式。從建立合理的校企合作的調控機制,充分發揮企業與學校相結合的作用,配備完善的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建立相應的職業教育體系,革新教育理念方面入手,為推動我國在中職機械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提供改革思路。

關鍵詞:雙元制;機械專業;校企合作;職業教育體系

第一章 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的特點

德國是世界上的機械制造強國,世界三大著名豪華汽車品牌就來源于德國。在德國的經濟發展中,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模式被稱為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半p元制”是企業為一元,學校為一元,二者有機相結合的制度,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學生,并且配合專業的教師隊伍和完備的職業教育體系以及州政府提供充足教育資金作為后盾,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就業并且帶動了經濟的增長?!半p元制”被廣泛的運用于德國的中職學校為德國制造業不斷提供應用型人才,也為德國經濟的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1]。

1.職業教育體系

德國“雙元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就業和升學的多樣化需要,通過構建學校和企業“雙元”的辦學主體和多樣化的職業教育辦學形式,以形成基礎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連貫一體,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銜接、靈活轉換的體系。在德國,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不僅包括國有職業學校,還包括具備辦學資格的企業。德國“雙元制”把兩種辦學主體結合起來,形成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以滿足不同的需要。以柏林為例,共有兩大類高中層次的職業學校:一類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學校,一類是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職業學校。這樣,就能充分保障個人接受高質量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層次需求和個人的多元化需要。在中國,我們的中職教育不屬于9年義務制教育的范疇,中職學校相對應的高等職業院校銜接也不連貫。

2. 法律制度和政府支持

德國的職業教育法非常齊全,1969年頒布的《聯邦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技術教育規定為義務教育,后又出臺了相配套的《聯邦職業教育促進法》、《企業憲法》和《聯邦青年保護法》進一步完善和規定職業技術教育受法律高度保護,規定學習年限,同時還對“雙元制”下的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做了詳細規定,還十分肯定了職業技術教育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給與了大量的撥款并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促進職業技術教育得以高速發展[3]。我國在1996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實施初中過后的教育分流,建立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的教育制度,但是我國在教育政策的導向上出現了偏差,沒有鼓勵學生選擇中職學校學習,而是鼓勵學生繼續進行普通高中大學教育。在出臺的一系列教育法規中,規定高中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條件,對中職教師并沒有明確性的規定。政策與當地辦學的實際也有偏差,學生所學的專業與當地缺少的職業需求不相對口,導致就業困難。

3. 校企合作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核心就是校企合作?!半p元制”是以學校為一元,企業為一元對學生進行培養學習,學校與企業進行充分融合。-學生每周有1-2天在職業學校上課,3-4天在企業學習,企業也會給與學生津貼。這種雙元制的教育模式,也是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學生在職業學校和企業之間學習,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充分結合,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在企業學習企業文化,在崗位進行實習和工作,充分了解企業。并且在最后會通過考試進行職業資格認證。以這樣一種模式進行職業技術教育,為德國的經濟帶來質的變化。我們也實行校企合作,但是我們沒有真正落實校企合作的核心,沒有真正的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企業實習后,也沒有考試制度進行考核,從業資格證書也是簡單的考試就會得到。

4.雙師型教師

在“雙元制”的影響下,德國也出現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學生在學校有教授理論知識的專業教師,在企業有指導實踐的專業教師,這二者的結合促進學生在學校和企業之間都可以很好的學習。我國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師職能單一,并且沒有建立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不能對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雙重指導和融會貫通。我們的職業學校里大多數是單一的教師,他們具備教授理論的資格,卻缺乏實際經驗和職業資格認證。所以說,教師的局限性也也給學生的職業成長空間帶來不利。

第二章“雙元制”對我國機械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意義

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我過的機械專業培養有很多借鑒意義。機械專業培養學生的特點是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機械的基本原理,并且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所以我們借鑒德國的職業培養手段,建立完備的職業教育體系、建立優秀的雙師型隊伍并且加強校企合作,優化課程設置,革新教育理念,讓我們的機械專業培養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日新月異變化的社會。

1. 完善職業教育體系

我國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政府的制度保障和財政撥款是中職學校得以壯大發展的重要途徑。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比較完備,政府有相應的“雙元制”大學可供中職學校學生進行就讀,對于與學校合作的企業也會進行嚴格的甄別,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中職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我們也應該把職業技術教育作為教育的重點問題,考慮中考學生具體分流問題,由各級政府進行保護和貫徹落實。同時,職業教育體系應該與普通教育相溝通,我們在學習機械專業課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并建立靈活運用雙向轉換機制,使得職業技術教育大力發展。

2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

優秀的“雙師型”教師是培養學生技能和促進學生就業,學校改革發展的關鍵所在。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就應該拓寬招聘渠道,不只是局限于校園招聘,我們也可以去企業里面建立聯系,引進有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的教師。學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制度,對于我們在職的教師,學校要積極把教師送去企業進行培訓,讓教師掌握最新技術.建立獎勵機制,鼓勵教師進行終身學習。機械專業的特點尤其要求教師具備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有實踐經驗,在實際操作中能夠給予學生專業的指導,并且現在的企業的技術也在不斷革新,機械的設備也在更新換代,教師更加要注重終身學習。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對“雙師型”教師進行考核聘用,多方面進行考核和任用,讓教師在職業的發展道路上不斷進步[4]。

3.優化 校企合作

德國“雙元制”成功之處在于,注重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機械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要去企業進行實際操作學習,企業的活動課程設置也要與學校的課程相對應。中職學校都是以就業為導向,以當地企業為依托,機械專業的學生最終服務的也是企業,加強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了解企業現狀,并且彌補在實踐知識的不足,可以增進學生職業技能。機械專業的學生最終就業主要為動手實際操練大型機器設備,尤其要在企業一線中鍛煉促進職業能力增長。中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也應建立考核制度,對機械專業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廣泛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就業和企業的壯大。

4.改革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上,機械專業的課程設置都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應該把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進行實施,并且機械專業的學生的課程需要學生進行操作,機械制圖需要學生實際畫圖演練,機械設計也需要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中職學校要以就業為導向,根據社會和企業的發展來進行課程設置,與時俱進[4]。在機械專業課程設置中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講課程分解為單個項目實施,學生在學習項目中掌握專業技能,課程設置更有條理性。與此同時,應該也注重學生自身興趣,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在我們重視職業課程的同時也要加強普通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

5.更新培養理念

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我們的中職學校一直是秉持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理念。學校尤其關注的是招生和就業情況,往往忽視了學生本身的學習適應程度和學生自身發展問題。從外部來講,人們往往認為中職學校學生是考不上高中的后進生,就業成為一名職業技術工人不是很好的路徑,政府也沒有真正重視起來,不認為技術工人是人才的觀念。所以導致中職教育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停滯不前。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機械專業的發展對于祖國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應該革新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機械就業為導向,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真正關注學生的職業生存空間,讓學生成為一個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機械專業的學生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設計和動手能力,才可以真正適應企業崗位。

結論

中國是一個機械制造大國,機械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為中國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中職學校的機械專業在制造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問題一直是中職學校發展的關鍵。針對這一問題,應該構建具有適應中職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在研究中國機械專業的發展現狀,發現我國存在企業與學校聯系不夠緊密、沒有良好的教師隊伍,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對職業教育進行保障。德國“雙元制”的教育模式是德國經濟的助推器,我們借鑒與德國的職業技術教育的成功模式,提出改革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議,希望可以為我國機械專業的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做一點貢獻。

參考文獻

[1].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著,《面向未來的探索——“雙元制”職業教育在中國的實踐》,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2].楊進 《論職業教育創新與發展》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魏曉鋒,張敏珠,顧月琴.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特點及啟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92—95.

[4].文晶,中職學校機械加工專業培養才人調查研究 ——以廣東省部分中等職業學校為例 貴州:貴州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猜你喜歡
雙元制機械專業校企合作
德國高等教育的“雙元制”理念及對高校轉型發展的啟示
多元思維下中職機械教學的探索與研究
中職學校機械專業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德國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雙元制”模式在導游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我對德國籃球的理解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