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如何通緝抓捕罪犯

2020-06-29 00:36
中外文摘 2020年11期
關鍵詞:律法通緝令高額

古代律法嚴苛

古代嚴苛的律法大都沿襲秦制律法,并以此為基礎。秦代律法最早提出殃及他人的連坐制度。連坐制度就是一種百姓之間相互監督并且其中一人有罪極有可能危及他人生命的制度。

為了方便百姓之間的相互監督和互相約束,官府將附近的百姓編為十戶為一什,五戶為一伍,這也就是什伍制度,也是當時古代的基層政權組織單位。什伍中的一人犯罪,其他人就要舉報,如果不舉報的話,就都會獲罪。

所以一般鄰近的人有人犯罪,一般都會被人告發。在這種先例下,后世的法律衍生出了滅九族的大罪,九族直至現在也說不明白是哪九族,《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中記載:“何謂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奔匆患揖糯?,但是即使是醫療水平高的現代,一家出現五代同堂都十分罕見,更別說在醫療衛生條件差,人均壽命低的古代更不可能出現九代同堂了。

除了連坐和滅族以外,還有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滿門抄斬,也是屬于一人牽連全家而引起的罪責,人通常不能做到一榮俱榮,但是大多可以做到一損俱損。所以說,一般犯罪的犯人大都懷有對家人的憐憫關切之心,所以大都不會逃跑。

戶籍管理嚴格

一般犯了罪的犯人都會被官府登記戶籍,而在古代的衣食住行都要擁有“身份證”,沒有古代“身份證”的話可謂是寸步難行。古代的“身份證”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叫作照身貼,發明人是秦國的商鞅,目的是為了明確秦人的身份,明確國人人數,減少黑戶和別國間諜的出現,但天命弄人,商鞅最后卻也因為照身貼而喪命。

不過秦以后就很少聽見照身貼的存在了,但是唐代三年一報戶籍,由百姓自行申報登記,為“入實”,后來為了防止虛假信息和偽造病老,派遣官員檢查家家戶戶的丁口實況,宋金戶籍較為登記全面,而明代則普查人口,頒發戶貼,將戶籍信息建立得相當完備,明代的出行證明更是十分細致,僧侶官員出行到別的地方要有“度牒”,連趕考的士子、出行的商人也要有“路引”,即類似于“介紹信”。

所以在這種完備的戶籍管理之下,一個人的各項信息大都會被官府知曉,一旦犯了罪逃脫就沒法再用自己的戶籍和相關證件。例如百姓如果要到外地辦事,就需要出示官府開的“介紹信”來證明身份,犯人沒有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被不知情的官府知道會被當流民處理或者被當成黑戶沒法在古代打工賺錢,加之古代地廣人稀,一個人來到一個新的地方自然會被發現,城墻上寫著高額獎賞畫著犯人畫像的布告就在眼前,眼尖的原住民豈有不賺得這一份羹的道理呢?所以在沒有身份證明的保證下,犯人幾乎寸步難行。

通緝令的效用

古代通緝令的內容可謂是簡潔明了,我們在許多影視劇中都會看到通緝令的出現,但其實通緝令實際上只有一段介紹逃跑犯人特征的文字,上面會說明通緝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等基礎信息,還具有通緝犯的外貌特征的描寫,大都能捉到嫌犯。

其次通緝令上大都有高額的賞金,在賺錢門路并不那么活泛的古代,百姓大都心動且積極留意,這為官府破案抓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高額的賞金也會造就一批以此為生的人(職業),一些負責押運的鏢師有時候也會兼職捕快的工作。

猜你喜歡
律法通緝令高額
高額彩禮產生的社會矛盾及解決對策的探討
小行星通緝令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高額彩禮治理路徑探索
高額收益要謹慎,場外配資需辨明
從立法的角度論證正義高于律法
REWARD
“律法之前”與“刑具之后”:巴特勒律法述行思想的文學闡釋
維也納古典樂派低音提琴調律法的發展與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