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的出走與回歸

2020-06-29 15:37林雪玲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關鍵詞:天使

摘要:《天黑前的夏天》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的口碑之作。逃逸線是基于德勒茲精神分裂哲學視野下的概念,包括去除臉面性和生成等。根據德勒茲哲學視域下的逃逸線解讀可以看出凱特如何沖出黑洞、線化白墻、拆除臉,生成動物和女人,實現欲望的自由流動,找到自由,重拾自我,并達到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平衡。

關鍵詞:《天黑前的夏天》;逃逸線;臉面性;生成

多麗絲·萊辛是英國當代著名作家,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繼伍爾夫之后又一位偉大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說《天黑前的夏天》講述了45歲的英國中產階級家庭主婦凱特·布朗在1973年夏天離家外出又回歸家庭的故事,這段旅行使她對家庭、性、婚姻等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最終獲得了精神解放。本文圍繞凱特離家尋找失去的自我,從德勒茲的精神分裂理論出發,用逃逸線來解讀《天黑前的夏天》,探析小說中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以及其認識自我、構建自我的曲折道路,揭示現代女性如何在傳統社會強加的主流思想下成為精神分裂的主體,又該如何拒絕按照社會普遍認可的方式構建自己的精神生活、拒絕傳統社會對女性的角色定義,從而在個體與社會之間找到平衡點。

逃逸線上的主體背叛了傳統社會強加給他們的主流思想,拒絕按照社會普遍認可的方式構建他們的生活。逃逸的目的是找尋武器,開辟更加現實純粹的天地。德勒茲具體細化了一些逃逸方法,主要有去臉面性和生成等,其目的在于為人們找到一條或多條物質或精神上的、身體上或心理上的“逃逸線”,“逃離”當下在物質或精神上限制人們的環境。

1 凱特的去臉面性

根據德勒茲和伽塔里的理論,“臉”是由“白墻”與“黑洞”構成的體系?!澳樏嫘浴背蓡T溫順地固著在白墻上,龜縮在黑洞,把主體性牢牢鎖藏?!澳槨辈皇浅鲇趥€人需求,也不是以個人目標的實現為目的建立起來的,它體現的是集體的、集團的、社會的特征。緊緊固著在“白墻”上的主體不僅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主動性,更失去了創造性。主體把握自己命運的最好辦法就是掙脫“臉”的束縛,拆除“臉”,去除“臉面性”,線化“白墻”,沖出“黑洞”。

在小說中,約束凱特的“臉”主要是中產階級太太的身份。作為居住在倫敦郊區豪宅的中產階級主婦,凱特更在意她的外表和言行舉止是否符合自身身份。作為中產階級家庭的成熟女性,作為妻子,作為母親,凱特必須表現出賢良淑德、優雅大方。為了成為一名以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為背景的“臉”的成員,凱特接受了“白墻”之上的表征性,接受了社會的規制和約束,將自己的主體性緊緊鎖藏在 “白墻”之上的“黑洞”中。在服裝上,她選擇白色、粉色等柔和、素雅、干凈的顏色,身穿裙子,她的頭發被染成并不特別耀眼的紅色,既顯得活力熱情,又不失穩重?!澳_上穿著鞋襪。頭發燙成了大波浪,露出臉盤”但是,“要是能讓他本人選擇,她寧愿光著腳丫,脫掉襪子,穿件穆穆袍、莎麗或者紗籠,留一頭披肩直發”??梢钥闯?,此時凱特的言行舉止都已不再代表真實的意志,整個人都已經被“臉面化”了。為了服從于自己的社會角色,凱特忽視了內在的自我。

“臉面性”為了集體利益而過分強調共性,忽略個性,使每個個體失去了創造性,因而它將終究被拆除。小說中,回到倫敦后的凱特開始意識到掩蓋于臉面下的真實的自我。凱特逐漸認識到,一個人的外表不過是個體身份的一種偽裝,她決定剝掉一直以來習慣戴著的面具,不想再關注別人怎么看她。嘗試沖出黑洞的凱特鼓足了勇氣開始脫去了公共形象的外衣,做一些自己以往不允許自己做的事情,不再在“白墻”上盡力粉飾自己。例如,她如同踏入禁地一般開始使用 “狗屎”之類的字眼; 穿著莫琳的裙子在街上“和一個搔首弄姿的蕩婦一樣,引人注目”;像一只生病的動物一般,凱特蜷居在酒店房間內,不顧自我形象地陷入瘋癲狀態。有一次她去劇院看戲,引來不少觀眾的注目,因為“她穿著粉色袋子似的裙子,腰間隨便系了一條黃色絲巾,頭發亂蓬蓬的,有紅有白,憔悴的臉蠟黃蠟黃,瘦骨嶙峋,兩眼冒著憤怒的火花,嘴里嘟嘟囔囔”。但是凱特對此毫不在意。凱特最終選擇線化“白墻”,擺脫“白墻冗贅”,保留了因衰老而顯現的白發,以此聲明自己不會因為社會職責的束縛而放棄自由的真實自我。凱特對自我進行了重新定義,在這條構建自我的曲折逃逸線上體驗到了自我的存在。

2 凱特的生成

生成有兩個維度,即欲望和力。有欲望才能生成,沒有欲望無論外力多大生成都不會出現。生成是一個在主觀積極情感的指向下,在某種感覺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發生的。生成動物、植物、孩子、女人,是指生成這些對象的某種情感、能力或自然特性,增強原有的力或者獲得新的動力。成為他者是指某種感覺性作用下的力量的轉換,即生成主體通過生成過程把生成對象的力量以精神作用的方式轉化到自己身上。

凱特生成動物。小說中凱特的夏日之旅是她的自我發現之旅,海豹之夢伴隨并促進她自我發現的過程。這只擱淺的海豹映射了凱特的真實自我。海豹本應在大海暢游,但卻擱淺在岸,此時因缺水而痛苦呻吟,意指凱特的內在自我本應真實顯露,但卻受外界和自己有意識的壓抑。海豹所面臨的絕境正如她不得不面臨的問題,要么繼續沉浸在妻子、母親角色的虛假滿足中,要么直面內心的不滿和需求。拯救海豹就是極救她自己。作為一名普通中年女子,凱特沒有強大的力量,但她在現實和夢境中都從不放棄尋找自我的努力,正如海豹氣息奄奄、生命垂危,但也沒有放棄重回大海。生成海豹讓凱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逃逸線,逃離了社會束縛與精神孤獨。在這條不斷延展的逃逸線之上凱特獲得了力量,最終實現了自我救贖。

凱特生成女人?!吧膳恕币馕吨礁笝嘀莆幕鸵阅腥藶橹行牡氖澜?,也超越男人所規定或想象的女人?!白屌松膳耸菍⑺緛砭哂械挠沂境鰜怼?。生成女人是要擺脫傳統上占統治地位的男人的視角、認知、思想、價值體系和道德規范。對于凱特來說,她的另一位旅伴是雖不在場卻頻繁浮現在其腦海中的鄰居瑪麗·費切麗?,旣愃淼氖峭耆淖杂?,她也結了婚,卻不曾像凱特一般在穿著打扮,言行舉止上都表現出其應有的身份。她率性而為,放蕩不羈?,旣惖男蜗笮纬梢环N力,它不斷地牽引凱特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凱特在瑪麗身上投下自己的影像,從自身體內感覺到了瑪麗影像的力量?,旣惔嬖谟趧P特的意識中,她不時地闖入凱特的思考和行動決策中,表達了凱特潛在的欲望。例如當凱特在考慮婚姻問題的時候她想起了瑪麗對婚姻的評價“那是用無邊痛苦換取極小的快樂”,瑪麗從不在乎一個妻子和母親應該做些什么,也不受婚姻的束縛,“她從來不想該怎么做,總是率性而為”。凱特渴望成為瑪麗那樣的女人,沒有顧忌,沒有罪惡感,不受外界影響,拒絕教化約束和社會框定的女性角色。生成瑪麗解放了凱特真實的欲望。凱特在生成的對應物上投下自己的影像,并從它們身上汲取力量,找到逃逸線,實現了精神上的逃離。

在思考女性問題時,萊辛更關注女性的自由,為女性身份探索尋求出路,這也體現了萊辛對于整個人類存在現狀的思考。經過去除臉面性和生成,凱特“逃離”所受的物質或精神上的限制,實現欲望的自由流動,重拾自我并在個體與社會之間找到平衡點。

參考文獻:

[1] 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M].譯林出版社,2016.

[2]? 康有金.德勒茲哲學之解轄域化[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16(01).

[3]? 尹晶.生成[J].外國文學,2013(03).

[4] [4] Deleuze,G. & Clare Parnet. Dialogues [M]. Trans. Hugh and Barbara Habberja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7.

[5] Deleuze G ,Félix Guattari. What Is Philosophy?[M].Continental Philosophy of Science,2008.

[6] Deleuze,G. & Felix Guattari. A Thousand plateaus: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 [M]. Ttrans. Massumi,B. Minneapoli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7.

作者簡介:林雪玲(1995—),女,福建泉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作者單位: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天使
守護天使
天使很平凡
天使之歌
DesignER CHINA
天使等
天使魔力卡
天使與魔鬼
天使
50%天使×50%芭比
天使之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