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述中國音樂文獻學對中國音樂史學的影響

2020-06-29 15:37李璐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關鍵詞:文獻學

李璐

摘要:“文獻”一詞,最早見于《論語·八佾》中。宋代新儒學代表人物朱熹對該詞曾做解釋,“文,典籍也。獻,賢也?!北疚耐ㄟ^對中國音樂文獻的歷史簡單梳理、整理工作等內容的介紹,從而引出中國音樂文獻學工作對中國音樂史學研究的重要性。

關鍵詞:音樂史學;文獻學;音樂文獻學

文獻是對可記錄知識之載體的總稱。音樂文獻,是記錄一切與人類音樂知識等內容相關之載體的總稱。對于音樂史學家來說,一個好的、可靠的音樂文獻,是研究時必不可少的一項材料。

1 中國音樂文獻學的歷史簡述

文獻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音樂文獻學是文獻學下的一門??莆墨I學,同時也是文獻學與音樂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本文從古代、近代、現代三個方面對中國音樂文獻學的發展進行簡單概述。

1.1 中國音樂文獻在古代的發展

中國音樂文獻,迄今為止,所見最早的記載為甲骨文中的內容。西周時期的“采風”制度,對民間音樂進行大規模的搜集。西漢時期劉向、劉歆、班固等人的著作奠定了中國古代文獻的“六分法”。晉代荀勖、李沖等人開創“四分法”。隋唐宋時期,音樂文獻的整理工作得到發展,開始設有“樂”專門部類,出現了不少專門從事音樂研究的文人學士。元明清時期,是對隋唐宋時期音樂文獻工作的繼承與發揚。尤其是清代乾嘉學派的考證、輯佚工作的大力進行,一直影響到近現代文獻工作。

1.3 中國音樂文獻學在近現代的發展

近代,在西學東漸與科學技術大力發展的背景下,中國音樂文獻種類、數量呈加速增長的狀態;文獻承載形式打破傳統紙質文獻的限制,出現新載體。按照記錄載體進行劃分,有文物型、有紙質型等,還有近代以來出現的機讀型,即為電子版。

隨著科技的發展,音樂文獻的保存技術逐漸發達。機讀型資料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優點是易保存,易復制,易傳閱;節省空間、節省時間;正確率高,受眾廣。缺點是易丟失。一旦受到黑客、病毒等的侵襲,資料則非常容易丟失。所以,實物版、紙質版文獻存在的意義不可替代。它可以填補機讀型資料的空白,不受設備限制,若保存得當,則不易丟失,所以至今仍被音樂史學家所重視。

2 中國音樂文獻學的整理工作

隨著文化的發展,文獻成果越來越多,那么整理工作的重要性隨之顯現。中國古代很早就有相關的整理工作,一般將其分為建立目錄、文獻解題、???、整理出版幾方面。近現代時期雖產生變化,但仍可以追溯起源。

2.1 建立目錄

中國古代第一部系統目錄是漢代劉向、劉歆共同編著的“七略”中,并以“六分法”形式出現。西晉時期,荀勖等人將“六分法”改為“四分法”,《隋書·經籍志》將其重新定義,即將“甲、乙、丙、丁”變為“經、史、子、集”。此種分類至清代仍被沿用。近現代時期,受西學東漸的影響,才有了章節體等形式的目錄分類。

2.2 文獻解題

文獻解題,是整體圖書時所寫的關于書籍內容梗概的文字,便于讀者快速了解文獻內容與分類。漢代劉向、劉歆的“七略”中已有此種工作。清乾隆年間編著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概括介紹了本書內容、作者、版本及價值等情況,有著極高的學術水平。

2.3 ??迸c出版

???,是對文獻書籍內容進行校正的工作。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開始,當時稱校仇,仇校。清代乾嘉時期的??惫ぷ髯顬橥怀?。??敝饕沁\用不同的版本進行校對,而得出更好的文獻成果。

以上工作完成之后,對其進行整理,出版。至此,文獻整理工作即完成。

3 音樂文獻學對音樂史學的影響

“音樂文獻學”一詞的出現,大約20世紀80年代,由許勇三先生在《音樂文獻學之我見》中首次提出,之后,這門學科才正式建立。文獻學是通向文獻寶庫的門徑,是打開文獻寶庫的鑰匙。作為中國音樂史學工作者,學習中國音樂文獻學是必不可少的。

音樂史學的研究,離不開對文獻的使用,查找文獻時,首先,全面搜集第一手資料或者查找善本,以提升資料的可靠性,增加研究成果的借鑒與參考價值。閱讀前人文獻,可以回顧歷史,積累經驗,少走彎路,了解研究趨勢,加快研究步伐。

中國音樂文獻對于中國音樂史研究來說,是極其珍貴的。我國古代較為經典的有二十六史中的樂志、律志、藝文志中的音樂文獻;《十通》中的相關音樂文獻;還有一些如《琴史》、《樂律全書》、《律呂正義》等音樂文獻。近現代有王光祈《中國音樂史》、楊蔭瀏《中國音樂史稿》、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等著作。還有許多音樂期刊的創立,其內容為讀者提供了許多獨特的角度、新穎的內容,也可從中看出某時期所聚焦的熱點。如《黃鐘》、《音樂藝術》、《中國音樂學》、《音樂研究》等期刊??傊?,找到可靠的音樂文獻,并有效的對其進行使用,對我們研究音樂史大有裨益。

4 小結

在音樂史學研究過程中,掌握并熟練運用音樂文獻,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音樂文獻學,其音樂文獻可以為音樂史學研究提供豐富的資料,提升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其研究方法如二重證據法、逆向考察法等幫助史學研究發現新事物、新內容、新觀點。音樂文獻根據其類型不同,有著不同的使用價值。充分合理的運用這些資料,必會為音樂史學研究添磚加瓦,奠定深厚的基礎。

雖然音樂文獻學學科成立較晚,至今三十余年,有些許缺點需要我們注意。如:音樂文獻學相關工作重視度不夠;音樂文獻資料整理與發掘有待提高;一手音樂資料或者善本尋找困難等問題存在。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與合作,共同為音樂文獻學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終會使學科建設越來越完善。

總之,全面的認識文獻,可以幫助我們節約時間;找到可靠的、全面的文獻,并對其進行整理加工,可以幫助我們甚至他人更好的利用文獻。所以,學習文獻學知識,學習快速、有效的搜集資料,查閱圖書;在科技加速發展的新時代,學會運用便捷的網絡資源,是我們每一位史學工作者必修之課。

參考文獻:

[1] 鄭祖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2] 杜澤遜撰.文獻學概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1.

[3] 方寶璋,鄭俊暉著. 中國音樂文獻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05.

[4] 王小盾.音樂文獻學和中國音樂學的學科建設[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89(04).

[5] 郭林.論音樂文獻學[J].復印報刊資料 音樂、舞蹈研究,1990(11).

[6] 華菊.音樂文獻學在中國音樂史學研究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8(16).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猜你喜歡
文獻學
圖文互證在高校古代文學教學中的運用
2005—2015年我國圖書情報學課題立項計量研究
濂溪學研究的意義和范圍
試析《通志·校讎略》的文獻學思想
《呂刑》注釋之洞見
俞正燮考據學思想研究述評
由“楛矢之貢”引發的思考
聽采其誼敘而述之
試論王應麟的學術思想與文學成就
試以文獻學的方法觀照《論語》中的文教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