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詩歌畫面的想象中咀嚼詩人的情感

2020-06-29 15:37徐金林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關鍵詞:情感共鳴方法

徐金林

摘要:詩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真切的體悟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懷。本文從教學經驗中進行總結,嘗試以抓住詩歌畫面描繪角度咀嚼詩人情感。文章分為三個方面展開論述:詩歌畫面描寫的張力;畫面再現—想象;情感共鳴—朗誦。

關鍵詞:畫面想象;方法;情感共鳴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教學篇幅明顯增多,詩歌教學也成為語文課堂的重難點。古詩的語言和和現代學生用語存有差距,初中生情感的豐沛程度也和詩人相距甚遠。那么如何能讓學生真正的感知詩人情感?筆者認為古詩詞教學中應致力于依情生境,引領學生想象詩句中的畫面和氛圍,真正地走進詩人的內心,體會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讓古詩詞的深遠境界逐漸浸潤學生的心靈。

1 詩歌畫面描寫的張力

“一切景語皆情語”,感情是詩的生命,古詩中所描摹的人、事、物、景都注入了詩人的喜怒哀樂。尤其是具體景物的描寫中更是注入詩人內心豐沛的情感。比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歌開頭已用記敘性的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焙啙嵜髁说貙懗鑫葑颖磺镲L吹破這件事,可詩人并沒有就此停止。接著又對大風卷走茅草的情景畫面展開詳細地描繪:“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卷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痹姼璧谝欢沃卸鸥Σ捎糜洈⒑兔鑼憙煞N形式都寫了同一件事,豈不重復?那么后面詳細描繪的畫面能否刪去?答案顯然不可以。具體細節畫面的描繪,更能展現出困頓生活中的杜甫內心的焦急。在深冬時節,僅存的茅屋被大風吹破,屋頂上的茅草隨風飄遠,有些吹到了江面對岸,有些掛在了高高的樹梢上,還有些在池塘里打轉。若在課堂教學中抓住后面折服畫面的想象,學生可能更加明白詩人此時內心的焦急、無奈甚至有些氣憤。再例如秦觀的《行香子 書繞村莊》中的上闋:“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痹~人用簡單的記敘和描寫就展現了園中姹紫嫣紅的明媚春光。那么同樣描寫性的語言更有張力,不僅單純寫景,也體現了詩人的情致。秦觀在園中一邊走一邊看,有那粉紅色桃花掛在枝頭,樹枝上有潔白的的李花,田中那是明晃晃的油菜花。此幅畫面一方面寫出園中確是五顏六色,春光大好,一方面也能表達詞人悠閑賞景的雅致。由此可見,詩歌具體畫面的描繪傾注了詩人內心豐富的心緒。我們在一線教學中,應該著重抓住這些更有表現力的詞句,以便讓學生深入了解詩歌內容,體悟詩人情感。

2 畫面再現—想象

葉圣陶先生曾說:“古詩教學的目標是陶冶性情和培養想象能力?!痹姼杈哂行蜗笮?,要理解詩歌就必須根據詩句的語言進行再造想象,從而在腦海中還原詩歌的意象。尤其是畫面感強的寫景作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要求他們在腦海里再現有關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并試用語言表述出來,將語言形象轉化為視覺形象,使學生在聯想想象過程中,漸漸進入了詩歌描繪的境界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由開始的閱讀者變成了畫面中的參與者,身臨其境,真情實感,對詩詞的理解自然會達到更高的層次。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畫面想象呢?一是意象的羅列,抓住詩句中作者描繪的景物,一般是名詞,將其全部羅列出,并能明確這些景色在作者眼中的特點。雖然大部分古詩中的意象有其特定的傳情達意效果,但我們也不能也公式化套記。主要抓住詩句中景物前后的形容詞,明確所有景色的特點性質;二是畫面的架構,詩歌畫面的想象,實質上就是根據詩人所寫的景色構架一幅畫。繪畫上所要求的顏色、大小、角度等在詩歌畫面描繪中同樣重要。一般詩人寫景時都會按照一定的順序,有自己賞景的角度,我們只要順著詩句,沿著詩人的視線還原即可。比如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碑嬅嬷性娙速p景有其自己的順序,先是看到廣闊無垠的沙漠上一股狼煙筆直的沖向天空,然后視線放遠放大,九曲黃河水從遠處奔騰而下,一輪通紅的圓日掛在天邊的盡頭。我們只要按照詩歌的順序進行架構畫面即可。但有一些詩歌詩人為了朗讀上的押韻或者考慮詩歌格式上平仄的要求,并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描繪景色,那么此時就會給學生增加了一些難度,要求其按照詩句中了景色,自己安排畫面的布局。例如“遠遠圍墻,隱隱茅塘,颺青旗、流水橋旁?!边@些都是單個意象的并列,那么我們在描繪畫面時要有自己假設的詩人視線,由遠及近、由小到大、由靜態的安謐到動態的活潑,這些都應該在畫面的描繪中有所體現,不能東一榔頭西一錘,直接單純的翻譯。

3 情感共鳴—朗誦

調動學生生活情感的積累,引導學生去想象感受,再通過多層次多角度朗讀吟誦,讓學生和詩人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進而實現課標中要求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提升。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誦和詩人情感達成匹配,用一定的語音、語調、語速、重讀、停頓、連續來還原作者賞景當時的內心情懷。比如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學生在想象沉舟、病樹前千帆飛揚、萬木爭春之景后,應試著用激動昂揚的語調朗誦,通過朗誦體會劉禹錫的豪邁樂觀。朗誦時也需注意個別字詞的處理,比如“沉舟”、“病樹”也是用高亢的語調朗誦嗎?顯然不是,這里要用稍微低緩的語調語速誦讀,那么經過這樣的誦讀訓練之后,相信學生更加能體會出這一幅畫面背后傳達出的情感:逆境中的詩人的樂觀情懷。正因為聲情并茂地反復吟誦,才使單調的文本有了立體的形象,學生與詩人的情感也在不知不覺之中得以建立。

參考文獻:

[1] 崔新月.“情景再現法”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教育,2013.

[1] 朱世清.淺談古詩詞教學誦讀之必要性[J].中學生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2.

(作者單位:昆山市花橋中學)

猜你喜歡
情感共鳴方法
學習方法
情理和諧 成長相伴
如何通過朗讀教學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消費熱潮下新都市電影的審思
論治愈系插畫的精神傳達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賺錢方法
捕魚
初中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漫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