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CT研究阻生尖牙與正常尖牙根尖位置的差異

2020-06-30 06:45秦紅志何進偉王軍強
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20年2期
關鍵詞:弓形尖牙牙冠

王 垚,秦紅志,何進偉,王軍強*

(1.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口腔科;2.延安大學醫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上頜尖牙在決定牙列的排列和穩定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還具有維持美觀的功能。不幸的是,上頜阻生尖牙的患病率約1%~3%,它們是僅次于第三磨牙的第二常見阻生牙類[1]。Proffit等[2]人認為,“幾乎每一個牙列不齊的患者,根尖比牙冠更接近于正常位置,因為牙列不齊幾乎總是隨著牙齒萌出路徑的偏轉而發生?!睋Q句話說,牙齒萌出時,即使牙冠已經移位在錯誤的位置,但根尖卻可能在它們的正確位置。此外Scott[3]報道,在胚胎期,牙板和牙胚的排列以懸鏈曲線的形式保持,因此,預期未萌出尖牙的根尖將發育成正常的牙弓形。唇側阻生尖牙表現出與擁擠形態相似的特征,其根尖遵循正常的弓形,而腭側阻生尖牙似乎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發育異常,因此它們的根尖應該具有不同于正常尖牙的根尖位置[4]。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關于根尖位置與阻生尖牙之間關系的研究。在本研究中,我們使用CBCT圖像來確定根尖的坐標,然后繪制相應的弓形,確定正常萌出尖牙的根尖弓形,從而確定阻生尖牙相對于正常萌出尖牙根尖位置的差異。此外,我們還試圖確定唇腭側阻生尖牙的根尖位置是否受到影響。

1 材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接受CBCT影像檢查的阻生尖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雙側未萌出尖牙的患者(萌出后尖牙在正常位置),或因齲齒、乳牙滯留等進行CBCT拍攝的患者為正常組,共21例;另選已經診斷為單側阻生尖牙患者為試驗組,并根據上頜阻生尖牙的牙冠位劃分為腭側組、牙槽窩組、唇側組。排除標準為:①系統性疾病、牙瘤、牙髓粘連、含牙囊腫、唇腭裂。②低分辨率CBCT圖像或小視圖像的患者。這項研究經過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審查委員會審查和批準。

1.2 實驗方法

1.2.1 病例分組 選取尖牙未萌出的患者(萌出后尖牙在正常位置),確定尖牙正常萌出時的根尖位置,每個樣本根據上頜阻生尖牙的牙冠位進行分類,分別為腭側組、牙槽窩組和唇側組。阻生尖牙牙冠在牙弓腭側,定義為腭側組,阻生尖牙的牙冠在相鄰側切牙和第一前磨牙冠之間,定義為牙槽窩組,阻生尖牙的牙冠在牙弓唇側,定義為唇側組。

1.2.2 CBCT掃描儀確定根尖位置 CBCT掃描儀(Pro Max 3D;PlanmecaOY)用來精確定位根尖的位置如圖1。CBCT設置如下:管電壓90 kvp;掃描時間為22 s;輸入功率1.7W,體素尺寸0.3 mm;視野1038 cm。將CBCT數據轉換保存,并使用Planmeca Romexis3D軟件獲取根頂點的X、Y、Z坐標。CBCT掃描方向與研究對象的腭平面平行。

1.2.3 測量平面的選取及測量 在3D軟件的多平面重建模式中,我們通過3個標志物(前鼻棘和左右兩側腭大孔中心)識別腭平面。獲得相關的X、Y、Z坐標以確定上頜尖牙的根尖點,在腭平面上面的點測量數值用正值表示,在腭平面下方的點測量數值用負值表示。即使根尖沒有完全鈣化仍可以被用作坐標點。通過腭平面投影將獲得的三維坐標轉換為二維坐標。對轉換后的二維坐標進行處理,為了處理轉換的二維坐標,使用Matlab軟件(版本2011b;MathWorks,Na-tick,Mass)的均值計算獲取每顆牙的位置,然后通過曲線擬合獲取根尖弓形。對于根尖點數在2到3之間不等的上頜磨牙或前磨牙,根尖中心點被用作坐標點。為了測量根尖偏離根尖弓形的程度,我們確定了根尖的平均位置。由于根尖弓形分布較為對稱,故采用一元二次項函數擬合最佳曲。(A.正常組Y=0.042322X2-0.011187X-2.3226;B.腭側組Y=0.042382X2-0.0082981X-2.2971;C.牙槽窩組Y=0.040951X2-0.012087X-1.0562;D.唇側組Y=0.039735X2-0.013268X-0.80177)

1.3 統計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軟件(版本17.0)做統計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檢驗了不同測量者定點一致性;采用獨立t檢驗確定同組的阻生尖牙與對側非阻生尖牙位置的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測試確定三組(腭、牙槽窩、唇)間阻生尖牙位置的差異。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統計

經過篩選,正常組21例,試驗組共計60例,其中腭側組19例,牙槽窩組16例,唇側組25例,三組患者平均年齡為13±3歲。

表1 正常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一元二次項函數擬合根尖弓形圖

圖2所示為各組的根尖弓形。雖然鈣化不成熟,阻生尖牙的根尖位置與根尖弓形不同,但對側非阻生尖牙的根尖位置與正常根尖弓形一致。同時,對四組根尖弓形進行了一元二次項函數計算,每個組的分布形成不同的函數(如圖2,見封三)。

注:紅色點:正常組每個牙齒的平均根尖點;藍色點:阻生尖牙根尖點;綠色點:阻生尖牙平均根尖點

2.3 比較腭側組的阻生尖牙與對側非阻生尖牙根尖位置的差異

腭側組的阻生尖牙與對側非阻生尖牙根尖位置有顯著差異(X、Y均值顯示P<0.05);牙槽窩組的阻生尖牙與對側非阻生尖牙根尖位置統計無明顯差異(X、Y均值顯示P>0.05);唇側組的阻生尖牙與對側非阻生尖牙根尖X平均值(P>0.05),統計無明顯差異,Y均值為(P<0.05),統計有明顯差異。因此我們得出:牙槽窩組與其它組比較尖牙位置無差異,腭側組的X值較大,Y值居中,表明阻生尖牙根尖分布更傾向于第一前磨牙根尖(見表2)。

表2 阻生尖牙與對側非阻生尖牙位置的差異

2.4 阻生尖牙到根尖的平均距離

腭側組與牙槽窩組的阻生尖牙位置有明顯差異,腭側組與唇側組的阻生尖牙位置有顯著差異,牙槽窩組與唇側組的阻生尖牙位置無明顯差異(見表3)。

2.5 每顆牙齒到根尖弓形的距離

根據表4我們發現正常萌出尖牙距離根尖弓形的平均距離為1.95 mm,阻生尖牙距離根尖弓形的平均距離為5.6 mm,第一前磨牙比其它牙更遠離根尖弓形。

表3 三組阻生尖牙到根尖弓形X和Y的平均距離

表4 研究對象每顆牙齒根尖到根尖弓形的距離

3 討論

本研究中,我們確定了正常萌出牙齒的根尖弓形,然后確定阻生尖牙的根尖位置相對于正常萌出尖牙的差異。以往研究表明唇側阻生尖牙通常是由于擁擠引起的,而腭部的阻生尖牙可以在沒有擁擠的情況下發生[5]。雖然關于尖牙引導學說和遺傳因素的理論很普遍,但是腭側阻生的尖牙病因學仍然還不清楚。因此,在發育階段預防尖牙阻生仍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并采取預防性干預,可以預防近端牙根的吸收、囊腫形成或相關疼痛等副作用,因此,對阻生尖牙的病因和早期診斷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

在以往預測阻生尖牙的研究中,有學者使用全景片來預測尖牙的位置,即測量尖牙相對于中線的軸傾角度,尖牙與咬合面的距離,尖牙與側切牙軸線的角度。也有學者使用頭顱側位片測量尖牙牙冠中心到中線的距離和上頜骨的寬度、尖牙長軸與眶耳平面之間的夾角。還有學者利用計算機斷層掃描方法,確定尖牙牙冠的頰腭位置、利用上頜阻生尖牙近遠中向的區域定位,預測其唇腭側阻生尖牙和相鄰恒切牙的根吸收情況[6]。然而,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阻生尖牙的牙冠和軸傾角上,并沒有詳細描述尖牙根尖的位置。眾所周知,牙冠的位置很容易受萌出阻礙因素而改變,而根尖的位置不容易發生改變。因此,本研究中我們特別關注根尖的位置。

牙齒的弓形在正畸的診斷和治療計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畸治療的第一階段主要為排齊整平牙齒,在排齊整平階段,牙齒移動多數是牙冠移位,而根尖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到目前為止,對根尖弓形的研究報道較少。隨著CBCT的發展,使本次研究成為可能,在研究中可以實現三維向的牙弓形態描繪,與此同時,通過函數和其他數學模式描繪牙弓形態已經得到認可,曾有研究報道多項式函數是描述牙弓形態的最佳方法[7]。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使用多項式函數求根尖弓形的最佳曲線擬合函數。

我們發現側切牙的根尖也比其它牙齒離根尖弓形更遠,側切牙距離根尖弓形的平均距離為1.39 mm,這一結果與側切牙誘導尖牙阻生病因學說相符合。根據弓形圖我們發現阻生尖牙根尖分布更傾向于第一前磨牙的牙根尖。這些發現可能有助于早期發現阻生尖牙,也有助于在全景片上預測阻生尖牙的唇腭側位置。例如:在全景片中,如果幼兒尖牙根尖傾向于第一前磨牙牙根尖,則尖牙阻生的可能性更高,建議進一步隨訪。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樣本量小。這些結果的驗證需要更大樣本量的研究。此外,我們僅用上頜腭平面作為根尖弓形的參考平面,其他平面(如咬合面)也應考慮。最后,需要進一步研究垂直方向的三維牙弓形。

猜你喜歡
弓形尖牙牙冠
阻斷性拔除乳尖牙引導異位下頜恒尖牙向正常方向萌出1 例
降低弓形換位線圈換位尺寸偏差研究
貓的對峙
潛在食源性致病菌弓形菌在食品中的分布及檢測研究進展
牙冠延長術及根管修復治療前牙齦下殘根及殘冠的療效探討
商周弓形器略說
錐形束CT對上頜尖牙易位阻生的三維診斷分析
豬弓形體病的診治
改良牙冠延長術與正畸牽引加牙冠延長術對上前牙復雜根折治療效果的比較
口腔正畸排齊階段兩種牽引尖牙方法的對比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