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綜藝化傳播路徑研究

2020-07-01 01:52朱小靚王嬌雪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20年5期
關鍵詞:綜藝節目

朱小靚 王嬌雪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是如今文化工作的重要部分,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點在于技藝能夠得到傳承。電視綜藝節目能夠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活性,使得非遺成為活態文化呈現在受眾面前。非遺進入綜藝節目,從節目的形式、內容、主題都能實現融合,既能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能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進而彰顯文化軟實力。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面臨極大挑戰,電視綜藝節目可兼顧娛樂性與文化性,使非遺得到有效傳播與發展。

關鍵詞: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綜藝節目;傳播形式;主題表達;內容傳達

現如今,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需不斷拓展渠道,與受眾所青睞的新媒體融合發展。而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電視綜藝節目的方式呈現可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綜藝流行元素結合,使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實現融合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電視綜藝節目,以傳承非遺文化及技藝為出發點,基于綜藝節目自身傳播優勢,從節目的形式、主題、內容方面著手,體現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及內涵,有助于受眾形成良好的文化認同感,普及并傳承。

一、傳播形式新穎,受眾感知參與

綜藝節目的形式靈活多樣,加入其他類型元素,形成“綜藝+”的模式。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較多,其中包括民間文學、音樂、舞蹈、雜技、美術、手工技藝等,資源豐富,表現形式多樣,這一點契合電視綜藝節目的形式多樣化。非遺與電視綜藝節目融合過程中,節目整體策劃需要注重互動性。融媒體時代,受眾不再接受單一的“我播你受”的模式,互動性的傳播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綜藝節目以影像的方式呈現,符合現代“讀屏時代”的需求,配合互動幽的傳播形式,節目體驗感增強,非遺傳播效果會更顯著。

電視綜藝節目以融人山西民間剪紙藝術為例,傳承人的表演是重點。傳承人在綜藝節目的舞臺上將手工技藝中最突出的部分進行舞臺化呈現,最終展示成品,達到普及作用。傳統手工技藝經過直觀立體的呈現,受眾在接受過程中感受其文化性與技術性,引發興趣,并有體驗的沖動。節目中需邀請明星及觀眾共同參與其中,滿足受眾此時的內心需求,同時依托電子媒介,發布場外參與二維碼,滿足其余觀眾的需求。受眾參與結果需要反饋,才符合傳播模式完整性。觀眾作品可借助現場大屏幕展示,并有機會與傳承人交流互動。從節目的形式策劃來看,既遵循綜藝節目傳播發展規律,將非遺的文化底蘊及文化價值最大限度地保留下來,同時節目注重互動體驗,滿足了受眾參與其中的需求。

二、主題表達直觀,受眾解讀精神

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電視綜藝節目中,要講好非遺故事?!秱鞒姓摺饭澞恐姓菍⒎沁z進行故事化呈現,讓觀眾聆聽故事的同時感受文化底蘊。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傳承人在節目中可將傳承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故事中不僅蘊含著傳統文化元素,還能從中解讀傳承人的堅持與專注。

非遺技藝的傳承是可發展的重要條件,而將興趣與觀念扎根心中是其傳承的保障。因此,非遺依托電視綜藝節目所輸出的媒介文本不再是靜態的文字或圖片,而是動態的電視節目,符合觀眾審美需求,傳承了非遺技藝,解讀出了匠人精神。

三、內容傳達多樣,受眾體味文化

綜藝節目作為影像作品,綜合性及靈活性較強,在節目中可呈現多種門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剪紙、皮影、面塑、陳醋釀制技藝等均可搬上綜藝節目的舞臺。無論是重視視覺呈現效果的皮影還是重視技藝精準的陳醋釀制,綜藝節目極大的包容性可將非遺深層次呈現,以發展傳承非遺為出發點,而不是停留在普及介紹層面。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包含諸多文化元素符號,代表著山西傳統文化的演變與傳承,同時,非遺具備藝術性與技術性,凝聚著山西手工藝人的智慧。因此,綜藝節目中呈現的非遺項目,背后所蘊含的是歷史文化的深厚及手工藝人的堅持。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面臨極大挑戰,綜藝節目存在泛娛樂化的問題,兩者的結合呈現成為當下“綜藝+”的新趨勢。非物質文化遺產綜藝化呈現應在節目形式上不斷創新,滿足受眾需求,弘揚傳統文化;主題表達上不斷深入,講好非遺故事,彰顯匠人精神;內容傳達上不斷豐富,立足傳承非遺,體現文化底蘊。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傳媒學院)

猜你喜歡
綜藝節目
舞臺綜藝節目主持人的基本素養
境外電視綜藝節目的引進與本土化創新
關于我國模式引進節目本土化改造的研究與思考
主持人在當下綜藝節目中的角色功能轉變分析
電視綜藝節目與新媒體互動的創新
新時期電視綜藝節目發展問題及未來趨勢
從鮑德里亞的后現代傳媒看綜藝節目的流行
探析韓國綜藝節目大勢下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
網絡自制綜藝節目如何贏得市場
綜藝節目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