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什剎海地區語言景觀建設調查研究

2020-07-04 02:11李青
中國市場 2020年16期
關鍵詞:語言景觀什剎海

[摘 要]什剎海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該地區語言景觀比較規范,國際化水平較高,但是還存在語言層面上的一些錯誤和不足。語言景觀背后反映的挖掘與展示的關系、保護與開發的矛盾、傳承與創新的沖突都需要相關部門予以重視,加強頂層設計,既要保護好遺產,傳承好文化,還要利用好資源滿足現實需求,助力首都文化中心的建設。

[關鍵詞]大運河文化帶;什剎海;語言景觀

老北京人常說北京城是漂來的,這形象說明了北京城與大運河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曾經的中國漕運的南北大動脈,大運河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繁榮和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作為大運河的最北端,現階段如何將大運河(北京段)保護好和利用好,為城市發展注入文化元素,增添人文內涵,成為北京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什剎海是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產項目北京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兩處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萬寧橋及什剎海三海水域(西海、后海和前海)。本研究選取了什剎海地區沿岸的語言景觀進行研究,因為語言景觀是對研究區域內語言接觸及博弈的反應機制,也是政治、經濟、文化等眾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1]。通過該研究,希望可以為發揮語言文字的服務作用,展示和傳承大運河文脈,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設起到一定參考作用。

1. 研究理論視角及方法

1.1. 理論視角

國內語言景觀研究始于上世紀80年代,以公示語、標示語、標識語、標語等相關研究較多。語言標牌信息功能之外所包含的語言行為和象征意義是語言景觀研究的核心[2],但是過去三十余年,語言景觀相關研究數量多、成效顯著,但存在重描述、輕解讀問題[3]。本研究主要借鑒了以下兩個理論框架。

場所符號學理論

語言是社會文化中表達意義的符號系統[4]。Kress和Van Leeuwen[5]基于視覺框架研究“場所中的話語”,描述話語如何在特定場所中表達意義。Scollon和Scollon[6]進一步發展了該理論,稱為“地理符號學”(Geosemiotics),由語碼偏向(Code Preference)、字刻設計(Inscription)、置放類型(Emplacement)等構成。本文參考了Scollon 和 Scollon 的分析框架,主要根據字體大小及語碼置放方式來確定多語標牌中的優勢語碼。

多模態理論

語言景觀實為一種“符號景觀”,由多模態符號資源協同進行空間話語建構[7]。多模態(Multimodality)是用文字、圖形、色彩、聲音等兩種以上符號編碼表達意義的文本形式[8],即語言景觀的載體并不局限于語言文字,圖像、聲音、顏色和大小等非語言符號協同語言文字共同表意?;蛘哒f,語言不僅指文字,更有語音、語調等聽覺刺激[9]。

研究方法

本研究語料來源于實地拍照和訪談。2019年8月,筆者對什剎海沿岸地區進行了田野調查,使用數碼影像實地搜集沿岸兩側常見的語言標牌(包括路牌、門牌、建筑名稱牌、店名招牌、宣傳海報、招聘海報、廣告牌、警示牌、信息牌等)??紤]到標牌出現的位置及相互關系,將一家商店出現的信息算作一個樣本,共篩選得到有效樣本176項。結合場所符號學和多模態理論分析框架,按照語言種類、優勢語碼、使用場域、標牌作者、標牌功能等特征對所得樣本進行了編碼。

2. 主要分析結果

2.1. 多語語碼使用的整體情況

在176個樣本中,語言呈現形式分為漢語、英語、漢英、漢英韓、漢英韓日和漢英日韓俄6種。漢語單語標牌達到81個,占比46%。漢英標牌為79個, 占比44.9%。 這說明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英語的功能越來越強。除了英語之外,韓語是使用最多的外語。通過分析標牌的內容構成發現,11個漢英韓組合的標牌中帶有“都市之旅,美麗西城”的字樣,說明這是西城區的統一行為。相比英語和韓語,日語和俄語處于弱勢地位。此外,漢語中出現繁體字的一共有5例。

2.2. 標牌的主體情況

語言景觀研究中按照標牌主體可以將語料分為兩類: 一是自上而下的標牌,也稱官方標牌; 二是自下而上的標牌,也稱非官方標牌[2]。調研發現,本地區官方標牌占主體地位,標牌上明確顯示出的主體有12個,如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文物局和西城區人民政府等。

2.3. 不同區域的語言景觀情況

通過比較語言景觀發現,三片海域均有自己的特色。西海部分主要包括匯通祠(郭守敬紀念館)和西海濕地公園。由于整體規劃后重新開放,紀念館和濕地公園語言景觀比較一致,均采用了古風的暗紅底白字設計。濕地公園處的標牌以溫馨提示和相關動植物知識科普為主。

與西海的自然風光不同,后海因酒吧而聞名。早在元朝,作為當時漕運的終點,這里處處便是酒樓歌臺和商肆作坊。通過分析31家酒吧信息,發現酒吧在標牌上風格趨于相同。黑底紅字的標牌為19個,占比61%,這與西海的紅底白字設計也有了相同的元素。這些變化體現了西城區以街區更新為抓手,推進首都功能核心區建設,提升城市品質的努力。這種做法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酒吧先鋒文化遮蔽傳統文化與歷史傳承的弊端,有利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展示。標牌風格趨于統一后,各商家開始在櫥窗文字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顏色、字體,配圖上呈現了多樣性和豐富性。

前海為什剎海地區和北海的銜接處,信息呈現多樣性,包括了廟宇、飯莊、酒吧、音樂吧和觀光區等。重要的是中軸線上的第一橋萬寧橋就在前海東側。元朝時期橋西側設有通惠河和積水潭的交匯點澄清閘,這也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設施。在搜集的語料中,8處與大運河相關的均在此區域,如京杭運河積水潭港的石刻、碑記和大運河遺產區界樁等。這些標識突顯了什剎海地區在京杭大運河中的地位。

3. 語言景觀反映出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3.1. 雙語和多語標識的規范問題

總體而言,什剎海地區語言景觀中用語規范度很高,尤其是漢字的使用情況符合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若干規定的要求,但是在雙語或多語使用上存在不規范的情況,尤其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英語方面存在拼寫錯誤、大小寫不一致、標點錯誤、整個景區表達不一致等情況。這種細節影響了北京的形象,不利于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建設。

分析94個漢英雙語共現的標牌發現,全部內容翻譯成英文的標牌為50個,不完全翻譯的為44個。介紹牌、指示牌和警告牌等官方標牌上多為完整翻譯,科普知識展示圖、導覽圖以及須知類內容較多的官方標識往往只翻譯重要詞語。非官方標牌自由度較高,幾乎都是不對等翻譯,外國游客可以在英語中獲得關鍵信息。

訪談中一些游客反映這些囿于空間不足和面向群體不同做出的調整可以理解,但是語言上的錯誤給人印象糟糕,比如老字號“慶云樓”的英文介紹中,出現了多處大小寫錯誤。碼頭的游客乘船須知英文版中也存在動詞使用不當、邏輯混亂等錯誤。 “開放時間”有 “Opening Time ”和“Opening Hours”兩種方式。翻譯可以存在多樣性,但是像標牌等涉及城市形象的語言文字一定要規范和統一,翻譯時要有標準意識和整體思維。具體可以參考2017年公布的《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第3部分旅游(GB/T 30240.3-2017)中的英文翻譯示例。此外,政府要盡快出臺雙語或多語標牌的使用規定;各個標牌主體之間要加強溝通;景區管理部門要加強審核,對于不規范的標牌,尤其是有明顯錯誤的標牌要及時更新;充分發揮北京人才優勢,發揮社會力量進行監督管理。

3.2. 語言展示與文化傳承問題

本次調研發現,展示運河文化的語言文字較少且缺乏與游客的互動。通過現場觀察發現大段文字的介紹鮮有游客能讀完。如何通過語言來展示運河文化,還需要在以下兩方面進行努力。

一是“研究好”,即要深入研究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提煉運河文化的內涵和本質?!洞筮\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中突出強調,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語言景觀的建設要既要考慮歷史文化,還要顧及現實需求,體現時代特色,必須有前期的綜合研究為基礎才能經受時間和觀眾的考驗。

二是“傳播好”,即通過各種語言形式和各種媒體傳播運河文化。統計的語料中,14項有二維碼,其中8個二維碼可以鏈接到“暢游什剎?!惫娞?,對現場的語言景觀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除了公眾號,還可以發揮融媒體的作用,拓展語言景觀的內涵,借助電影話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展示運河文化,彰顯首都特色。

3.3. 傳統文化與酒吧文化的融合問題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北京,歷來都有包容的情懷。后海是現代文化和歷史文化碰撞的生活街區,它的酒吧文化是北京重要的旅游資源。對于后海的酒吧文化建設要用心、用情,避免 “懶漢思維”。2018年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什剎海街道辦事處主持召開座談會,會上他提到街區更新不搞一刀切,既保留住京味兒,又融合時代氣息。在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中,什剎海地區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也為街區更新和老城復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疏解整治規范之后,對于酒吧文化而言更重要的是促提升,通過多方努力將其打造成古今融合、中西合璧的高品質文化,在傳統文化的底色上不斷發展。

3.4. 旅游活動與當地居民生活和諧問題

旅游業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產業,但是發展旅游業不能以犧牲當地居民的幸福為代價。本次調研中發現有的居民院前貼有“本院內沒有廁所!”,“私宅,謝絕參觀!”和“私宅,勿闖后果自負!”等字樣的告示。這表面上反映了游客與個別居民之間的矛盾,實質上反映了旅游活動對社區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刂?、減少或消除負面影響,要以人為中心尋求解決辦法。

物質條件方面,要提高旅游公共服務體系質量,完善旅游服務相關設施建設。思想認知方面,要加強宣傳,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質,同時提高當地居民對遺產資源的認知程度。行動方面,設計活動鼓勵發動當地居民參與文化建設和傳承活動,比如鼓勵他們參與語言景觀建設管理,設計原住民的口述運河文化的活動等,從而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使運河文化內涵不斷清晰和豐富。

[參考文獻]

巫喜麗,戰菊.全球化背景下廣州市“非洲街”語言景觀實探[J].外語研究, 2017, 34(2):

6-11,112.

尚國文,趙守輝.語言景觀的分析維度與理論構建[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4, 37(6):81-89.

章柏成.國內語言景觀研究的進展與前瞻[J].當代外語研究,2015(12):14-18,77.

楊榮華,孫鑫.互動順序視域下城市歷史文化街區語言景觀研究:以南京為例[J].外語電化教學, 2018(6):100-105.

KRESS G,T 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of ?visual design[M]. ?2nd Edition.London:Routledge, 2006.

SCOLLON R,SWSCOLLON. Discourses in place: language in the material world [M].London: Routledge, 2003.

JAWORSKI A,CTHURLOW. Semiotic landscape: language,image,space [C]. London: Continuum,2010.

HALLIDAY,M 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Amold,1978.

程云艷.以規范語言景觀翻譯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設[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29(4):93-96.

基金項目:北京青年政治學院2019年度財政科研類項目《大運河(北京段)沿線語言景觀建設研究》(項目編號:519000010CZ/019)部分成果。

[作者簡介] 李青(1983-),女,山東德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及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語言景觀什剎海
最美什剎海
什剎海小記
海洋文化語言景觀研究:視角與方法
民族旅游村寨語言景觀調查研究
秋風晚荷什剎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