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與哲學》校本教材開發初探

2020-07-04 02:04張艷潔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生活與哲學校本教材

張艷潔

摘 要:學校進行課程改革,其中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編寫校本教材。本文結合紅河州“十三五”教育科研課題“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與哲學》校本教材的開發和使用研究”,對其中“待人篇”校本教材開發的意義、設計與研究、開發與實施做出初步的闡述和思考。

關鍵詞:生活哲學;校本教材;開發實施

云南省從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評價由過去單一的學業水平考試變成修習學分+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高考也要在2020年全面進行模式改革,打破傳統文理綜合模式,更加突出學生對學科的自主選擇,自由搭配不同學科進行,從新課改和高考改革的方向軌跡來看,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越來越注重學科的趣味性和實效性,注重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注重考核的全面性和綜合性。鑒于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政治學科的熱情和興趣,如何拓展學生更加廣闊的知識面和視野,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我們政治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因此,加強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與哲學》校本教材的開發和使用研究,是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以滿足師生與學校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為目的,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一、“待人篇”開發的意義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校本教材——《讀典故·悟哲理·品人生》的開發,把“待人”篇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意義,旨在喚醒和強化學生的向善之心,引導學生善待他人,提高學生正確處理自己和他人、個人和社會關系的能力。

第一,從國家層面,十九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高度重視意識形態的工作,要保持意識形態定力,最根本的是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觀和價值觀的統一。將待人處事的美好品行貫穿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利于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第二,從學校層面,《生活與哲學》教材知識相對深奧,理論性強,邏輯思維要求高,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來有一定的認知困難,給教師教學上也帶來一些障礙,操作性不強,開發“待人”篇校本教材,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引導學生感悟其中的哲理,引發哲思,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完善學校課程體系。

第三,從學生層面,正處于思想道德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將課本知識和人生道理深度結合,激發學生對哲學的興趣和愛好,同時,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學會待人處事的道理,并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

二、“待人篇”的設計與研究

(一)研究過程

1. 學習相關理論。教師們對自己學科的課標、考試大綱都熟讀于心,而校本教材沒有課標,沒有大綱,我們很多教師都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科研技能,第一件事就是廣泛地收集并整理現有的有關校本教材開發的文獻,如《教育發展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成就、問題與對策》、《怎樣開發校本教材》、《校本教材開發新思路》、《淺談校本教材開發與研究》、《開發校本教材應遵循的幾個基本原則》等數十篇專業論文和專業書籍,明確了教育部對開設校本課程的指導方向和目的,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思考我們將開發的教材目標,借鑒其他學校成功案例,分析實施的可行性,為校本教材的開發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2. 組織認真研究。多次開展“待人篇”專題教研活動,兩位負責的老師共同探究、共同參與、共同交流,明確主題,篩選典故,探討有效方式和方法,交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措施,經過多次的交流和探討,初步形成共識,共同完善教材的開發設計。

3. 進行學情調研。校本教材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為了開發教材本身而開發教材,而不是為了學生的需求和全面發展開發教材,最終這樣的教材開發脫離了學生這個主體,這樣的教材開發是無效和無意義的。因此,在開發之前,對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認識學生學習的能力層次,了解學生對本教材的想法和態度,只有對學生的學情有準確的把握,才能開發出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和科學性的校本教材。

(二)設計思路

1. 確定名稱為《讀典故·悟哲理·品人生》之“待人篇”,關鍵詞落在待人上,讓學生能在閱讀典故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體會其中蘊藏的哲學思想,品味待人處事的人生道理。

2. 初步確定課程內容結構。組內教師經過反復討論和研究,確定課程內容結構,待人篇一共精選20個典故,以“典故導入——釋義——譯文——感悟哲理——品味人生”為主要環節,其中應用漫畫、圖片等形式增強趣味性和美觀性,采用習近平用語做腳注補充,拓展知識,提升時政性。例如: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币蝗松呦瘸?,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蔽闯?,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戰國策·齊策二》

【釋義】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事多余,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譯文】楚國有個搞祭祀活動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壺酒賞給門人們喝。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足夠,一個人喝則有剩余。我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正要喝,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給它畫腳?!睕]等他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么能給它畫腳呢!”然后他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酒。

【感悟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的兩種狀態,事物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度原則,都要把握一個“度”,超越了“度”,事物就會發生質的變化。

【品味人生】任何人之間相處也有一個“度”。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边@個“度”就是“良言”。當同學受窘時,不妨說幾句解圍的話;當同學沮喪時,不妨說幾句熱情的話,給他提個醒;當同學自卑時,別忘記用他的“閃光點”燃起他的自信心;當同學痛苦時,應盡量設身處地說些安慰話;當同學犯錯誤時,換個角度想一想,,自己犯錯誤時需要聽哪些話語。

習近平用典: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三、“待人篇”的開發與實施

校本教材的編制是為了課程服務的,并依托于課程才能發揮作用。因此,結合學校情況,下一步實施就是要把編制開發的校本教材具體應用到實際教學之中,通過課堂——教學——反饋的環節,反思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校本教材,提高校本教材的適用性和科學性,初步形成校本課程開發大綱。

課程名稱:《讀典故·悟哲理·品人生》之“待人智慧”

課程目標: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認識哲學思想,能初步運用所學哲學知識進行分析,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課程實施的步驟及其形式:以“自主學習、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為方法,教師展示典故,結合哲理進行哲學知識的講解,學生在感悟哲理的同時進行小組交流合作,探討待人處事的人生智慧,并請學生代表交流展示小組討論成果,課后根據教師所教方法,進行典故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鞏固哲學知識的運用,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

四、思考

“待人篇”校本教材還處于初步的開發階段,但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有待我們進一步思考并解決。

第一,校本教材的內容。我們的校本教材按照“典故導入——釋義——譯文——感悟哲理——品味人生”的環節統一編寫,優點是材料內容規范豐富,但缺點是沒有學生可以發揮的空間,教材的啟發性和留白不夠,沒有探究式的活動內容,都是教師給予,課堂生成性的東西有待挖掘。如何適當地運用教材到教學中是要不斷實踐的,不然教材便沒有起到作用,喪失了該有的功能,我們能否考慮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自己形成文本內容,形成自己特色的、個性化教材。

第二,校本教材的評價和反饋。教材好還是不好,不能缺少真實、合理的評價和情況反饋,因此開發出來的教材勢必要具體使用,并且在使用后收集反饋信息,在這個部分我們初步設想讓學生評價自己學習后的得失,對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對本教材的期望和感受三個部分的問卷調查,建立更加合理準確的評價機制是能促進本教材開發的重要保證,因此,有待不斷地完善和進一步實施。

猜你喜歡
生活與哲學校本教材
《生活與哲學》教材輔文的特征、功效及運用
《生活與哲學》教材輔文的特征、功效及運用
高職英語校本教材開發質量的評估體系研究
學生的“難”,老師的“解”
對流動兒童豎笛校本教材內容選擇的思考
開發詠春拳校本課程,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五年一貫制大專階段二外日語校本教材的研究開發
高中生活與哲學教學的調查分析與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