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的“新聞”

2020-07-04 03:02張旭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0年6期
關鍵詞:新聞

內容摘要:《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作為《夷堅志》的一種續書,在書名上標榜“新聞”,本文以該書作為研究對象,從文言小說記錄社會“新聞”的角度切入,在梳理全書每則故事的發生年代的基礎上,確定其中可稱為“新聞”的部分,分析這些內容的價值與特色,并以此為依據推測作者的大致生活年代。

關鍵詞:《湖海新聞夷堅續志》 新聞 作者 生活年代

元代文言小說集《湖海新聞夷堅續志》,無名氏撰,今存前后兩集共四卷。該書是繼元好問《續夷堅志》之后又一部《夷堅志》續書。關于該書的作者,目前學術界主要有吳元復和薛汝昂兩種看法,但所依據的材料均非直接有力的證據。本文從《湖海新聞夷堅續志》書名所標舉之“新聞”出發,通過故事發生年代梳理《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的“新聞”內容,分析這些內容的價值與特色,并由此對作者的大致生活年代進行推測。

一.《湖海新聞夷堅續志》故事發生年代的統計與“新聞”內容的確定

對于《湖海新聞夷堅續志》書名所標舉之“新聞”,不能完全以現代人觀念中的新聞去看待,現代人觀念中的新聞往往局限于報紙、網絡等媒體對新近發生的事情的報道,是一種以傳播媒介來認識新聞的做法。而古代既然沒有相應的傳播媒介,一本以志怪內容為主的文言小說集又如何以“新聞”為名呢?首先,古代雖然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報紙,但人們對社會新聞的興趣和今人并沒有區別,不過是限于傳播手段的滯后,新聞的時效性常常大打折扣,“‘新聞的定義更像是一種‘初聞,只要是受傳者第一次聽聞的有趣的事情,對他來說就有知新性,就具有新聞的意義?!雹倨浯?,志怪小說本身又與現代人觀念中的新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最后,現代社會傳播媒介非常迅捷,人們對新聞之“新”更強調的是新聞的時效性,但在傳播媒介受限的古代,不能因為傳播手段的滯后就否定一些內容的社會新聞屬性。作者搜集材料與寫作可能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故事內容的新鮮程度自然無法和現代人觀念中的新聞相提并論的,但就當時而言,貼近讀者的生活時代,展現讀者沒有看到過的新奇故事,也可以稱得上是“新聞”了。

對于《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的“新聞”之“新”,本文主要是從故事的發生時代來分析《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的“新聞”內容。筆者首先對全書每則故事的發生年代進行了梳理,對故事發生年代的確定主要基于文本中的提示,文中若直接標明年號,則以年號為準,未標明年號的,則通過文本中的內容進行推導。

具體的統計結果如下:宋以前39則,北宋78則,南宋181則,元代41則,時代無法確定214則,總計553則。在所有已知發生年代的故事當中,最晚的一則是《取蜂受報》,該故事發生在大德壬寅年,即元成宗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由此也可推知作者此年仍應當在世。因此本文對《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新聞”內容的確定還是基于對作者生活年代的考慮,選取與作者生活年代較近的內容,而將《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的“新聞”內容限定于發生時代從南宋到元代的故事,共計222則,約占全書故事總數的40﹪。

二.《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的“新聞”內容

在《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可稱得上是“新聞”的內容,主要是發生于南宋到元代的222則故事,如果對這些內容進行分類的話,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野史軼聞。這一類內容多聚焦于南宋時期帝后以及一些政治人物的逸聞軼事。在對南宋帝后的描寫方面,作者集中記述了高宗、孝宗、理宗、度宗以及理宗皇后謝道清等人的故事?!逗P侣勔膱岳m志》中也有不少內容是對南宋政治人物逸聞軼事的表現,涉及到韓世忠、秦檜、周必大、韓侘胄、趙方、史嵩之、孟珙、江萬里、賈似道、文天祥等眾多南宋政壇上的著名人物,對這些政治人物的描寫也多聚焦生活場景。

第二,民間瑣事。這類故事在數量上較多,涉及到的內容也較龐雜,展現了南宋到元初南方地區民眾日常生活與民間信仰的方方面面,充分體現了作者重視生活而又好奇尚異的選材特點。其中不少故事有真實的生活背景,如《人肉餛飩》寫宋理宗時民眾因饑荒而食人肉的慘狀,而《戒賣祖墳》則表現了元初富家大戶的困窘情況。

第三,宗教故事。這類故事在宗教世俗化的大背景下對南宋到元初期間的佛教與道教活動有生動的描寫。首先,在對宗教人物的表現上,集中描寫得道人物身上的各種靈應事跡,與此相對的是,不守戒行的僧道人物在書中層出不窮,契合了南宋中后期文言小說中僧道人物形象轉型的大趨勢;其次,傳統的經像靈驗題材在書中也得到了體現,佛道二教的各種神祗塑像,信服它們就可以得到護佑,而損毀則必將受到懲罰;最后,是對宗教活動的表現,書中有不少故事直接描寫道教的齋醮與佛教的各種法會活動,參與者涵蓋了社會各階層,充分反映了這些宗教活動在當時的普遍。

三.從《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的“新聞”看作者大致生活年代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現存最早的版本,也即藏于國圖的元碧山精舍刻本不題撰者姓名,所以歷來對《湖海新聞夷堅續志》的作者為誰眾說紛紜,立論的依據不同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學術界對《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作者的討論大致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作者是吳元復,其依據是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十二小說家類著錄“吳元復《續夷堅志》二十卷,字山謙,鄱陽人,宋德祐中進士,入元不仕。一作四卷?!雹谡撜叨鄰脑摃磬c今存本大致相同而認定《湖海新聞夷堅續志》的作者為吳元復。

第二種觀點認為作者可能是薛汝昂,其根據也是來自于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該書卷十五類書類中“《古今匯說》六十卷”條目下著錄有“《夷堅續志》薛汝昂”,③《千頃堂書目》該卷同時還在“司馬泰《文獻匯編》一百卷”條目下著錄有“《江湖紀聞》《湖海新聞》俱薛汝節”,④那么《夷堅續志》與《湖海新聞》是否是同一本書呢?如果是同一本書的話,為什么會在不同的類書中有不同的書名和不同的作者?薛汝昂與薛汝節從名字上來看,很可能是兄弟關系,而薛汝節可能是《湖海新聞夷堅續志》的一位刊刻者,繆荃孫在其《藝風藏書記》中記其所見后集元刻本“次行署款江陰薛證汝節刊”。⑤張均衡在《適園叢書》本《湖海新聞夷堅續志》的跋中也難以確定薛汝節是作者還是刊刻者,“江陰薛證汝節刊,未知為薛汝節所著歟,亦他人著撰而汝節刻之歟?”。⑥今存《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元刊本均無刊刻者姓名,明刻本署“江陰薛詡汝節刊”,“詡”字應是與“證”字形相近而造成的訛誤。如果早期刊本沒有薛汝節署名的話,那么薛汝節當是后代的刊刻者,并不是原著作者。

以上兩種關于作者考證的觀點,都不是無懈可擊的,其立論的根據都是來自《千頃堂書目》中的著錄,但《千頃堂書目》自身的著錄卻又互相矛盾,恐怕以現有的材料來看,還不能明確指證作者為何人。但是通過《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的一些具體內容,特別是其中的“新聞”,卻可以確定作者大致的生活年代。筆者認為,《湖海新聞夷堅續志》的作者應當是由宋入元之人,大致生于宋理宗中期,在元成宗時期仍在世。其理由如下:第一,書中發生時間最晚的一則故事是后集卷二的《取蜂受報》,這則故事發生于元成宗大德六年,也即公元1302年,可以確定此年作者仍應當在世,此書的成書當在此年或稍后。第二,作者不大可能出生于元統一之后,而是由宋入元之人,這一點可以從書中的具體內容得到確證。在書中可稱“新聞”的部分,有多則故事寫到了元滅南宋過程中宋代官民的抗爭與殉節,作者對那些殉國之人充滿敬意,如《寧死不降》寫揚州守將殉國事,最后作者寫道“近有自揚來者舊客將莊某云:‘至元丁丑年,省官在廳設茶飯,伶人戲侮此事,即嘔血而死?!雹摺坝纱艘部梢娋幹哌€保留著由宋入元,雖為元民,仍懷宋事的一代士人的戀宋情節?!雹嗔嫒酥潞芸赡苁亲髡咦约郝牭降?,至元丁丑年即至元十四年,如果作者生于元統一之后的話,這一年或者還未出生或者仍是嬰兒,是不大可能對這些蘊含特定情感內容的故事感興趣的。所以,作者應當是親身經歷了宋元易代之變,才會有如此深刻的感觸。由此上溯作者應當生于南宋,在南宋滅亡的過程中應該已經是成年人了。第三,從《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新聞”內容的紀年上可以推測,作者可能生于理宗中期前后。全書可知發生于南宋的故事有181則,但發生于南宋理宗、度宗與恭帝時期的故事就有114則,其中宋理宗時期的有77則,比例高達68﹪,僅淳祐年間的就有24則。這種在年代分布上的不平衡很值得我們注意,為何理宗時期特別是淳祐年間的故事在比較多,最大的可能就是這段時期離作者的生活年代較近,作者對這一時間段的故事比較熟悉,或者是較為留意。我們假設作者大致出生于理宗中期,也即1240年左右的話,到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大概60歲左右,從事寫作仍然有很大的可能。而且如果作者生于理宗中期的話,在宋元易代之際正值而立之年,親身經歷了易代之痛,所以才會對故宋充滿感情,對那些在元滅南宋過程中抗爭與殉節的官吏軍民充滿敬意,對那些過往時代的各種新奇怪異之事也即當時的“新聞”進行搜集與整理,成為作者寄托感情的一種最佳方式。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在《夷堅志》的眾多續作中之中標舉“新聞”,以志怪之筆記錄了從南宋到元初的大量野史軼聞與民間瑣事,展現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廣闊與多姿多彩。記錄這些可稱“新聞”的各種新奇之事,出自作者好奇尚異的審美觀念,同時也寄托了作者對故國的眷戀之情。通過對“新聞”內容中的紀年進行分析,可以大致推測作者生于南宋理宗中后期,經歷了宋元易代之變,在元成宗時期仍然在世,至于具體為何人所作,恐怕還需要新材料的發現了。

注 釋

①趙振祥《魏晉“志怪”的社會新聞文體特征》,《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5期,第104頁。

②③④[清]黃虞稷撰《千頃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49、413、405頁。

⑤[清]繆荃孫撰《藝風藏書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01—202頁。

⑥[清]張均衡《重刊湖海新聞夷堅續志》跋,見《叢書集成續編》第八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461頁。

⑦無名氏《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11頁。

⑧張祝平《夷堅志論稿》,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228頁。

(作者介紹:張旭,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小說)

猜你喜歡
新聞
芻論新聞的版權保護與立法創新
如何堅持新聞報道的“獨立性”
新媒體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探討
淺析新聞熱點在獨立學院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互聯網+”時代新聞采訪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解構口語化新聞的語言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