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語文教學如何發揮傳統文化教育功能

2020-07-04 02:38王春華
課外語文·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教育途徑中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

【摘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延續至今,在這其中也融合著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內容,有豐富的內涵,同時還帶有強大的民族教育實際意義。在初中階段的傳統文化教學進程中,充分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本文從當前階段的中學語文教學現狀出發,提出當前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引導初中生充分領略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激發初中生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8-0078-02

【本文著錄格式】王春華.中學語文教學如何發揮傳統文化教育功能[J].課外語文,2020,19(18):78-79.

引言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各個時期富含不同的傳統精神和時代內涵,這一情況也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隨著市場經濟和時代發展的巨大沖擊,導致初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力度逐漸減弱。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進程中,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充分深入其中,一方面能夠陶冶中學生的學習情操,另一方面能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中學語文教學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實際意義

(一)輔助青少年成長

首先,中學語文教學進程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有利于青少年切實提高自身修養與文化底蘊。傳統文化對于當代青少年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意義重大。中學階段是切實反映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能夠積累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學生樹立正確觀念,為后續的學習和生活夯實基礎。

(二)提高漢語地位的有力措施

傳統文化的不重視和外來思想的沖擊導致漢語的社會地位越來越低。而現代社會的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外語教學,將這些強加到孩子的身上,完全不顧孩子的自身意愿,甚至強迫孩子從小學習外語,不想讓孩子落在起跑線上。這一時代背景下的學生總會受到家長和考試的壓迫,使得學生不得已注重英語的學習,反而忽視了語文的學習。中小學生不再重視語文課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越來越低,甚至占用語文課。漢語本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漢語的社會地位影響著我國傳統文化的思維和發展,甚至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若想進一步繼承并發揚傳統文化則需要大力提高漢語的社會地位,重視語文課堂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以語文教育為基石開始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在初中階段落實語文教育,在語文教學進程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才能夠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到漢語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對傳統文化產生學習興趣和敬畏之情。學生尊重傳統文化,才能夠在進入社會之后進一步幫助社會形成尊重傳統文化的風氣,為傳統文化的蓬勃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二、中學語文教學發揮傳統文化教育功能措施

(一)豐富學習活動形式,創設傳統文化課堂

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傳統節目,利用傳統節日豐富學習活動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有許多特色的傳統節日已經不再受歡迎,反而從國外傳來的節日更受人們的追捧,如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重陽節”越來越不受人們重視。因此,教師要重視這一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并重視我國特色文化節日,了解這些節日的實際文化意義,這時在教學中可以加入一些與傳統文化民俗相關的活動,例如在相應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有哪些傳統的民俗活動,可以積極向大家宣講,向其他地區的同學普及傳統正宗的民俗活動,在細節之處感受豐厚的文化氛圍,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學生發言時可以將課本中相關的古詩詞穿插其中,在理解古詩詞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文化的深刻含義。

(二)優化升級教學方法

首先,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教育相結合。不論什么事物都是隨著一定趨勢不斷發展變化的,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文化也同樣服從這一規律。傳統文化是當代文化的根基所在,現代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在現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能獨立地對學生展開傳統文化的教育,要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有機融合,在契合當前時代發展概況的基礎上展開傳統文化的教學,賦予傳統文化生命力。其次,教師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與語言文字教育結合起來。文字是人類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和核心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有一個十分突出且獨特的特征便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我們要在充分重視文化教育的基礎上重視語言文字的工具性特征,盡管傳統文化形成之后可以脫離語言文字,在人們的意識和行動中存在,同樣也在政治、經濟中存在,但是想要切實保存和傳承,需要語言文字,這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單純地關注語言的工具性,反而忽視了語文教學便會缺乏生命力。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只有這樣,將傳統文化教育與語言文字工具教育充分結合,才能夠落實教育教學的任務。最后,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與道德實踐相結合,以推進學生知行合一的落實。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將傳統文化倫理和道德精神轉化為個人的思想品德,將其外化到個體的行為上去,其落腳點便是引導青少年順利成長。傳統文化的教育要將“知”的教育落到實處,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展開傳統文化教育,以提高青少年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獨立做出判斷;傳統文化教育要注重“行”的培養,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一種思想情感的教育,更是一種實際的實踐教育,因此教師的教學落腳點必須要落實到青少年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上,以做到“知行合一”。

(三)在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尋找傳統文化價值

不論是哪一版本的初中語文教材都承載著十分深刻的傳統文化內涵,而這些教材版本紛紛為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充足的發展時間。但是,有許多語文教學只重視向學生傳授傳統文化知識這一個方面,反而忽略了教材本身所體現出來的“人文性”概念,因此會有整體教學效果差的結果。還有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僅將語文視作一種工具,未能在語文教學中給予充足的人文內涵,對這部分老師來說,語文知識傳遞意識強,但是并不在乎學生的接受結果和學習成果。我國的傳統文化教育本就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理念展開教育,在傳統文化中有不少思想觀念透露出人們對社會和美好人生的向往,這些內容對于正在成長階段的學生來說有著較為深刻的實際意義,能夠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產生十分關鍵的教育意義。例如在《論語十則》中就能夠發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經典的傳統思想觀念,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樸實無華的辯證思想觀念對人們造成的積極影響。正因如此,教師可以從教材出發,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思想觀念,傳授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引導學生建立健全正確的人生觀念,并培養學生梳理科學價值觀念,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確立基礎。

三、結語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各國之間的交流愈發頻繁,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中國的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更加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從學生這方面著手落實。在實際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教材中的文化知識放到實際生活中來講解,拉近文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和熱情。

參考文獻

[1]李婷.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功能體現[J].考試周刊,2019(73).

[2]孫紅巖.中學語文教學如何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2).

[3]李鵬英.初中語文教學如何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J].速讀(中旬),2018(11).

[4]寧靜.探究中學語文教學如何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J].幸福生活指南,2018(5).

猜你喜歡
教育途徑中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
幼兒安全問題與教育策略分析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談新課程下如何做好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滲透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