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價康復運動治療腦卒中恢復期神經功能障礙的治療價值

2020-07-04 12:20代彥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7期
關鍵詞:恢復期效果評價腦卒中

代彥

【摘要】目的:評價康復運動治療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下肢肢體運動障礙的治療價值。方法:將我院神經內科接收的70例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成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康復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添加康復運動治療,連續治療6周。比較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程度、下肢肢體運動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結果:治療6周后,同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明顯減輕,肢體運動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進行康復運動治療,可有效減輕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

【關鍵詞】腦卒中;恢復期;康復運動治療;神經功能障礙;效果評價

腦卒中是目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疾病,由于發病后往往遺留神經功能損傷,大多數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語言以及吞咽等功能障礙,增加患者的身心負擔及家人的負擔,從而造成患者生活質量急劇下降。為此,通過有效的康復治療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是臨床護理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本研究通過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進行康復運動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了詳細評價,詳情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于我院神經內科治療的70例腦卒中恢復期患者,應用隨機數表法分成觀察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觀察組患者包括20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平均年齡74.5±3.2)歲。對照組患者包括男性19例和女性16例,平均年齡(75.0±3.5)歲。組間患者性別和年齡臨床基本資料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康復指導,合理調整患者體位,告知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定期對患者進行肢體按摩,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進行肢體鍛煉;同時做好飲食及用藥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添加康復運動治療,①平衡桿行走訓練:訓練時協助患者站在平衡桿前端,雙手握住平衡感緩慢行走,患側下肢邁出小步,腱側下肢跟上,護理人員要跟隨患者身后,避免發生失衡跌倒現象,每日康復鍛煉一次,每次30分鐘,連續鍛煉6周;②康復踏車訓練:協助患者坐在康復踏車上,以被動和自主式完成功能性動作,訓練是要密切監測患者的脈搏和血氧,并根據患者身體適應情況逐漸從被動訓練轉為主動訓練模式,訓練強度可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③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將右腿完全伸直,左腿屈膝,并將腳部平放床面,雙手放置身體兩側,并要收緊腹部肌肉,用力將頭和上肩抬起堅持5秒后放下,然后轉換左腿重復上述動作;完成動作后協助患者采取坐位后,雙腿彎曲保持雙腳平放床面,雙臂向前平伸,身體向后傾斜旋轉;最后指導患者進行雙手扶膝,通過治療師控制患者骨盆,協助患者進行骨盆前后傾鍛煉,以上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每周治療5次,共連續治療6周[1]。

1.3 觀察標準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方式采用腦卒中量表(NIHSS)評定,42分為總分值,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重則分數越高。肢體運動功能采用FMA量表評分比較,總分值為100分,指標越好分數越高。采用FMB量表評定平衡功能,評定內容共7條,每條分值為0-2分,總分值為14分,最終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越好。采用ADL量表評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滿分為100分,指標改善越好分數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對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組間康復治療效果

康復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平衡功能、神經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各指標數據結果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通過康復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有所改善,但相比之下,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改善效果更佳(P<0.05),見下表1、表2。

3 討論

腦卒中在中老年群體中發病率最高,其主要是由于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及缺氧導致的局限腦組織缺血性壞死。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取溶栓治療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通過治療恢復患者腦部正常血流,減輕缺血程度及神經功能損傷程度。但多數患者仍會存在肢體活動障礙及語言功能障礙,并且受到病情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及依從性均較差,因此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如何提高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肢體功能康復效果,已成為目前臨床相關學者重點研究討論的問題[2]。

為此,本研究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采取了康復運動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康復治療效果。該治療方法通常是在患者發病后2周開始進行,通過盡早對患者開展肢體功能被動和主動性訓練,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肢體韌帶和軟組織粘連現象發生。并通過多維度的功能姿勢訓練,在治療師的規范性指導下進行循序漸進的康復治療,通過采取平衡桿行走訓練、康復踏車訓練、髖關節、骨盆區域、腰部和下肢肢體各部位的核心肌群功能訓練,從而有效促進患者身體的穩定性,提高患者的肢體平衡能力,增強肢體間運動傳導,因此提高肢體深層肌群力量,最終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腦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肢體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3]。

由上可知,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采取康復運動治療,最終能夠取得較高的臨床療效,提高患者下肢患側肢體活動能力恢復速度,幫助患者盡早恢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參考文獻:

[1] 田旭川,陳超,應勇強.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J].當代醫學,2017,23(02):12-15.

[2] 李雪.肌電生物反饋結合運動療法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方面的療效[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002(004):239-241.

[3] 李明娟,王佳鈺.節律性運動訓練對腦梗塞合并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37-39.

猜你喜歡
恢復期效果評價腦卒中
安全護理對于全身麻醉患者恢復期的應用效果
咪達唑侖與鹽酸右美托咪定對子宮切除術患者全身麻醉恢復期影響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干預效果評價
肝臟射頻消融術應用全面細致化護理的效果評價
精細化管理應用于醫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評價
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良肢位擺放結合中藥熏敷降低腦卒中患者肌張力的療效觀察
重復經顱磁刺激對腦卒中恢復期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